夜子輯
“豪華”的作家陣容在網絡平臺上落戶,這一比賽因此被稱作是“傳統文學與網絡的融通”,是一個“很張藝謀”的策劃。這次傳統作家的集體“落網”規模之大、影響之巨著實讓人驚訝……
“網絡”“文學”“作協主席”“打擂”,把這幾個詞放在一起讓人感覺很有趣?!昂鋈缫灰勾猴L來,‘起點網上打擂臺”,9月10日起,30位來自各個省、自治區、直轄市的作協主席、副主席參加原創文學網站起點中文網舉行的小說擂臺賽,他們把自己的作品放到網上,然后根據點擊率以及網絡作家的評價評出冠、亞、季軍,冠軍將會獲得十萬元的獎金?!昂廊A”的作家陣容在網絡平臺上落戶,這一比賽因此被稱作是“傳統文學與網絡的融通”,是一個“很張藝謀”的策劃。這次傳統作家的集體“落網”規模之大、影響之巨著實讓人驚訝,不僅僅是盛大文學主流化的一個號角,更是中國文學史的一次里程碑事件。
參賽代表人物:第一次親密觸網心態
●劉慶邦(北京市作協副主席,“短篇小說之王”)
我的作品還沒有開始上傳,因為已簽約給出版社,應出版社的要求暫時不發,內容是關于文革期間地主富農的子女的命運。以前我的作品常常在網絡上被免費發表轉載,這次把電子版權簽給網站后,如果以后網上還有侵權行為,就會有網站幫我出面維權。我覺得這次對傳統文學來說是一次機遇,網絡是現代強勢媒體,每個傳統作家都不該拒絕網絡。
●秦文君(上海市作協副主席,兒童小說作家)
如今中小學生上網是普遍的事情,不少小讀者都是通過郵件來跟我交流的,所以這次我參加活動也是因為想和讀者進行交流。我對在線連載的這種形式有點好奇,覺得蠻好玩、蠻新奇的。對于網絡,我感覺自己還是一個票友,就是多一個發表的窗口吧,我的作品還是以書的出版為主,書的讀者多,印數高。
●阿成(黑龍江省作協副主席)
這次我上傳的作品叫《誰看誰走運》,寫一個進城打工的青年在城市里的遭遇,邊寫邊給,現在我還不知道下面該怎么寫呢,寫完也沒有修改的機會,這對我來說具有風險性。我以前只聽說網絡讀者比較直率,有什么說什么,不過我想我應該不會遭到太多攻擊吧,呵呵。網絡只是形式,文學才是核心。網絡和文學并不是對立的關系,我覺得每個作家都應該來試試。
●哲夫(山西省作協副主席)
我10日剛給了起點中文網七萬字的第一章,這是我十多年來重新開始小說創作。參加這次活動,首先是因為我覺得無紙化寫作比較環保,其次是因為我覺得網絡成為主流媒體是未來的趨勢。目前的文學現狀是網上熱鬧網下寂寞,網絡能幫助傳統文學擴大影響。
●林那北(福建省作協副主席)
世間每一扇門都是沉默的,試著推一推,門后或許藏著別樣的風景。恰如網絡寫作,之前一直遙遠,如今正徐徐走來。
●董立勃(新疆作協副主席)
以前都是全寫好了,改好了,再拿出去發表,可以少出錯,少出丑,這次不行了,不能反復改,得一次寫成。這么干,有些冒險,但很有挑戰性。這是頭一次,但這頭一次最有意義。
評論:媒體、專家論短長
新京報:點擊率下的娛樂平民化?
在作協主席面前,網友成了評判者,成了參與者,甚至是比作協主席更重要的角色。因為離開網友的點擊,作協主席將一無所有。這是什么?這是娛樂文化深入社會和個體脊髓的表現,在娛樂文化面前,無論是精英,還是草根,都是參與者,誰也無法置身事外。
作協主席投身“點擊率”競賽還關乎娛樂精英化和娛樂平民化的問題。娛樂由精英化轉向平民化的心理支持在于對一種等級模式的無意的反動。當作協主席把網友的點擊當作評判的標準,就意味著平民和精英取得了交集,就意味著娛樂意義的勝出,此刻,你能分清誰是精英,誰是平民嗎?或許,都成了草根的一分子。
新聞午報:聽取網民意見比獲獎更重要
傳統文學變得越來越小眾,暢銷作家寥寥無幾。這次活動也是傳統文學面臨出版瓶頸的一次投石問路。與傳統作家擁有的深厚的寫作功底相比,網絡文學還存在著差距,這是一個相互學習和融通的過程,有影響力的傳統作家上網寫作,不但有益于網絡閱讀的健康發展,也擴大了傳統作家的知名度,這個影響是雙向的。這次大賽的名次將由網民的投票和網絡作家的評價來決定,作協主席直接接受網民的評判,他們懷著一種嘗試的心態參與其中,而不是拒絕的態度,作為作家群體的領軍人物,這種精神是值得贊賞的。
張頤武(北大教授、文化評論家):
目前傳統作家面臨出版瓶頸,暢銷作家僅有余華、劉震云等十多位,這次比賽為傳統作家提供了一個全新的平臺。
古清生(北京作家):
一貫在文學殿堂上端坐的作協主席們,他們的文學功力到底如何?在網絡上集合展示一下,讓他們在一次廟會效應下品嘗公眾自由點評的滋味,確也是一場文學的網絡式洗禮。
解璽璋(同心出版社常務副總編輯、文化評論家):
“30省作協主席小說競賽”的最大意義在于給傳統文學作品提供了一個更新的傳播方式。同時,在網絡上發表文章對擴大傳統作家和作品的知名度很有幫助。
白巖松(新聞觀察員):
我覺得這是一個文學網站很有創意的策劃,也很成功,同時也是作家、官員很有勇氣的一次選秀活動,但是究竟跟文學有多大的關系,我覺得那是另外一回事。對于讀者來說,平靜的生活當中添加了一些新的樂趣也還不壞。
王干(文化評論家):
網絡閱讀取代傳統閱讀需要一個漫長的過程,但網絡閱讀的主流化是種趨勢,“30省作協主席小說競賽”是一場對文學閱讀變革的嘗試,傳統文學上網,會讓其增加生命力和朝氣。
江小魚(策劃人、文化評論人):
歌壇有專業歌手和流行歌手之分,參加“30省作協主席小說競賽”的作協主席,便是文壇的“專業歌手”,他們雖然不如余華等“流行歌手”的商業價值高,但他們的專業素質還是不錯的。文壇“專業歌手”和網絡商業渠道的接觸,是有益的嘗試。
馮積岐(貴州省作協副主席):
可以預見,由于網絡文學漸漸走紅,茅盾文學獎這一文壇大獎不會獨霸文壇!
網友看法:贊成反對各抒己見
贊成者:作協主席一般是權威的象征,他們創作的文學具有一定的代表性,把他們的作品拿出來由網友評選,這是一種顛覆。主席們愿意在網上曬曬水平,表示了他們對自己的自信,有利于避免官僚化的傾向。
反對者:這就是一場無聊的商業做秀、一次搞笑的“行為藝術”。為什么得是“主席”才參賽?普通的專業作家就不成么?作協主席并非一定是寫作能手,足協主席可不一定是足球運動員。
“擂手”心語:傳統、網絡各有千秋
河南省作協副主席鄭彥英:語言嚴謹富彈性是傳統作家優勢
在已經公布了的作品中,河南省作協副主席鄭彥英的作品得票最多,點擊率最高,評論也最多。有網友在評論中說道:“贊一個先,鄭先生能放下架子,向通俗小說靠攏,難能可貴?!笨磥磬嵗舷壬怯袀涠鴣?。
鄭彥英的確是有備而來?!皬木W絡小說流行之初,我就開始關注網絡小說,我一直在這些小說里尋覓一些值得學習的地方,再把它們打磨成屬于我自己的東西,再融入到我自己的小說之中。”鄭彥英說,一些年輕的網絡小說擁有很新奇的構思和不錯的創意,值得學習。
鄭彥英認為,網絡小說在語言的嚴謹和彈性方面,則是“80后”作家需要向老一輩作家學習的。此外,“閱歷,是他們比較欠缺的?!?/p>
四川省作協副主席傅恒:選材若有創新可勝過網絡作家
在四川省作協副主席傅恒看來,現在的網絡小說作家,大多是“80后”,他們的思想更新,寫法更靈活。但如果傳統作家們在選材和創新上能夠有突破的話,肯定可以勝過現在的網絡作家,因為在文章的人物塑造、結構、厚重感,尤其是文章的思想性方面,傳統作家要比網絡作家高明很多。
所以,他希望通過試水網絡,接觸一些新的東西。他說,自己并不注重排名的先后,在網絡上寫小說本身就是一件好玩的事,“我接觸過網絡,我也知道網友們喜歡亂罵人,我已經有了心理準備?!?/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