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 草
現代人的婚姻越來越脆弱,既渴望情定終生,又想擺脫現實生活帶來的平淡與厭煩。有些夫妻選擇了加入“分偶”一族。
適當的分居拉開了雙方的距離,與其終日平淡地廝守在一起,不如人為地制造一些分離,保持新鮮感。
據調查,“分偶”已經成為現代婚姻關系中一股不可忽視的潮流,分偶的定義不僅僅局限在居室的相對獨立,更反映了更深層次的婚姻關系內涵。一項網上調查顯示,人們對“周末夫妻”這種新婚姻方式的接受度正在逐漸提高。這表明在人們日益注重人際交往的今天,注重生活內容和質量、適當維持距離也被列入婚姻的相處藝術。
“周末夫妻”,我們要繼續做下去。她說,我和丈夫結婚4年了,彼此的感情完全由愛情轉化成了親情而不痛不癢地維系著。考慮了很久,我向丈夫提出了過“周末夫妻”生活,沒想到提議在家庭會議上全票通過。在一個人的時間里,我的工作忙碌而充實,每天按自己的愛好、作息表安排生活,過得有滋有味。心情好了,不由得想起丈夫,打電話過去,丈夫的聲音分明很愉快,他告訴我他也很想念我。漸漸地,我們覺得越來越能理解對方,越來越欣賞對方,越來越有共同語言了。在相聚的周末時間里,小別勝新婚的滋味讓我們回味無窮。我們曾一度有恢復住到一起的想法,但權衡再三,還是選擇了周末相聚的生活方式。“周末夫妻”把多重角色的壓力分解了,讓人游刃有余而心情愉快。同時,距離使我們夫妻產生了更多的美感,而忽略了在一起生活時的種種不滿,讓夫妻關系更輕松,更融洽。
我和老公選擇“周末夫妻”是為了讓雙方保有各自的生活習慣和自由度。自上大學離開家,一直過著獨往獨來的生活,不愿受束縛,而且養成了懶散的習慣。正是因為有如此多的壞習慣,我一直不敢談戀愛,直到老公的出現,但他一談結婚,我就“顧左右而言他”。老公也是個有個性、喜歡自由的人。他提出結婚后,我們加入“周末夫妻”一族。結婚近一年來,我倆的“周末夫妻”過得悠然自得,而且非常適合我們的個性和職業。現在,平時我們各忙各的,到了周末,我們都放下工作,一起買菜、逛街、散步,一起走親訪友,其樂融融。不斷有人說,你這樣可不行。只有我們自己知道,這樣挺好。
結婚畢竟不同于沒結婚,夫妻間有很多事要共同面對。“周末夫妻”更要處理好彼此的關系。
有人說,婚姻也需要經營。我同意這種觀點。當然,經營婚姻不同于作買賣,更需要“用心”。溝通與交流是感情的黏合劑。包容與理解是感情的加固劑。關心與愛護是感情的增強劑。
一位30多歲的女性說,自己結婚3年,丈夫在外地工作,每兩個月回家一次,現在感到夫妻之間越來越陌生,沒有什么熱情,自己工作和異性接觸很多,擔心有一天夫妻感情會破裂。另一位年輕女性傾訴:自己在本地工作,丈夫在異地經商,分居的時空距離已將感情消磨殆盡,雙方感覺淡漠,以至于根本不希望團聚。從心理學的角度,人都有享受家庭帶來樂趣的心理需求。一般來說,短期分居的心理影響比較小,但是長時間的分居會對夫妻雙方的心理、生理造成影響。當雙方處于分居狀態的時候,為保持穩定的感情,夫妻應該常聯系,比如打電話、寫信、發郵件,共同回憶一起時的歡樂時光……
雖然人們對“周末夫妻”這種方式的接受度正在逐漸提高,然而,觀念上的認同與行動上的接受還有著一段距離。目前,對大部分人來說,維持感情的最理想方式仍舊是共同生活,有孩子的家庭更會考慮它對親情的重要性。從這個角度看,“周末夫妻”或其他新型的婚姻形式,提供的是人們追求個人生活過程中選擇的多樣性,對婚姻制度卻無根本影響。這也預示著,“周末夫妻”是時尚,而不能成為普遍現象。婚姻生活質量的核心在于感情。兩個人的相互信任和心靈溝通在任何時候都非常重要。不管是以什么方式生活,適合你的才是最好的。是天天見面也好,是周末相聚也罷,一定要永遠關愛著對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