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建華 蔡蔣嚴
近年來,丹陽市物價局克難奮進、開拓創新,全面履行價格職能,取得了明顯成效。該局連續8年被丹陽市委、市政府命名為“文明機關”,連續三屆被省文明委授予“江蘇省文明單位”及“江蘇省文明行業”稱號,今年初被鎮江市政府授予“集體三等功”,被國家發改委命名為“全國價格監督檢查工作先進集體”,在鎮江市是唯一受國家發改委表彰的單位。
以價格調控為重點,抑制物價漲幅走出新路子
該局始終把控制價格過快上漲、維護社會穩定作為工作的重中之重,狠抓價格調控不放松,使價格總水平迅猛上升的勢頭得到初步遏制,尤其是今年6月份以來價格漲幅有了明顯回落。
未雨綢繆,價格異動應急預案啟動快。一是重監測:在全市及時增設了20個臨時價格監測點,擴展至城區9個農貿市場,全市價格監測點達39個;擴大了監測品種,監測品種達239個,并對與群眾生活密切相關的主副食品實行一日一報制度。二是重分析:該局加強對監測數據的分析研究,將當日價格與前一日、上月同期、去年同期進行比較,究其變動的原因,及時提出應對措施,供上級領導決策。三是重上報:每天及時上報監測報表,定期上報價格變動信息和分析材料,去年以來,共上報監測報表1066份、信息和分析材料90篇,編發《價格內參》32期,被省物價局評為“價格監測工作先進集體”。
超前一步,臨時價格干預措施實施早。在策略上,“先禮后兵”。及時召集24個有關單位召開了臨時價格干預政策提醒會,要求他們嚴格執行國務院關于依法加強市場價格監管的四項措施。在措施上,雙管齊下。一方面對屬于政府定價和政府指導價的水、電、氣、城市公交價格及教育、醫療等收費暫停調整。另一方面,把與群眾生活密切相關的成品糧、食用油、牛奶、液化氣等7個品種作為臨時價格干預品種,并把大統華超市等3家公司列為干預企業,實行調價備案制度。在操作上,嚴謹細致。在接受備案時,該局根據上級規定的進銷差率,認真測算其零售價格,先后接受企業定期備案50批次,調價備案10批次。對兩次不符合政策規定的不予調價備案,按原價格執行。
沉著冷靜,應對價格異動監管工作實。一是強化領導:該局成立了兩個相應的工作領導小組,全面落實上級保供穩價的各項決策部署,為加強市場價格監管提供了組織保障。二是注重檢查:先后抽調精干人員組成3個檢查組,共出動540人次,每天深入各主副食品生產和批發、零售企業及燃氣公司等,對居民生活必需品價格進行檢查,嚴肅查處哄抬物價、囤積居奇等價格違法案件和擾亂市場秩序的行為。三是營造氛圍:與各大商場、超市建立價格聯絡員制度,組織華地百貨等5家企業聯合向全市商貿企業發出《反對不正當價格行為,維護市場價格穩定》的倡議書。在全市商貿流通企業廣泛開展價格誠信單位創建活動。利用媒體重點宣傳政府和物價部門調控價格總水平采取的措施,消除群眾恐慌心理,促進社會和人心的安定。
整合力量,保供穩價主動協調配合好。主要從“三補、兩優惠、一服務”工作入手。三補:去年以來,該局積極向市政府建議并出臺落實了對生豬養殖、屠宰、調運等環節的補貼政策。養豬戶每頭母豬補貼50元;在生豬屠宰環節每頭豬補貼2元;給予食品公司生豬調運53.5萬元的財政補貼。兩優惠:對運輸鮮活農產品的車輛一律免收路橋通行費,對進入批發或農貿市場銷售的鮮活農產品的各種收費一律減半收取。一服務:主動與該市界牌鎮年出欄1.1萬頭生豬的榮鑫農牧發展公司及蔬菜種植天元園藝公司建立服務聯系點,定期上門測算成本和收益,幫助其擴大產量、增加市場供應量。
以服務經濟為中心,優化發展環境呈現新亮點
該局堅持把促進經濟發展、優化外部環境作為工作的第一要務,切實加強價費監管,在進一步減輕企業和群眾負擔上主動作為。
營造發展環境新招迭出。該局緊緊圍繞丹陽市委、市政府提出的打造“滬寧線”上服務效能最高、創業環境最優、投資回報最好的“三最”要求為主線,找準兩個著力點,充分發揮價格部門的職能作用。一是以減輕工業企業負擔為著力點。為進一步降低工業企業的投資和運營成本,建議丹陽市委、市政府先后出臺了《關于進一步減輕工業企業負擔的意見》《關于新增減免工業企業收費優惠政策的意見》等文件,對全市涉及工業企業的66項收費實行優惠減免政策,每年可為企業減輕負擔1.71億元。二是以治理涉企培訓收費為著力點。出臺了《關于規范涉企培訓收費管理的通知》,協同該市紀委、市糾風辦嚴把涉企培訓及收費關,遏制了亂辦班、亂收費現象。去年以來共減少涉企培訓70余次,減輕企業負擔近130萬元。被丹陽市委、市政府評為“服務環境建設先進集體”。
治理價格秩序重拳出擊。為切實規范價費秩序,該局堅持做到“三個結合”。一是與社會關注的熱點緊密結合。先后開展了涉農、涉企、涉房以及教育收費、醫藥價格等11次專項檢查及元旦、春節等重大節假日經常性的市場價格巡查,共查處價格違法案件64件,實行經濟制裁242萬元,其中退還用戶10.25萬元。二是與涉企收費政策緊密結合。將丹陽市委、市政府減輕企業負擔的重大決策作為檢查的重中之重,對不執行《意見》或執行不到位的單位和個人,協同該市紀委進行責任追究,確保全市66項涉企收費優惠政策及涉企培訓的規定全面執行落實到位。三是與價格舉報工作緊密結合。該局堅持把價格舉報作為為民服務的窗口、政府溝通群眾的橋梁和紐帶,做到受理快、調查快、處理快、回復快。去年以來,對受理的17件價格舉報進行了認真辦理,對103件咨詢進行了熱情解答,辦結回復率達100%。
節能降耗減本效果明顯。該局堅持運用價格杠桿調節作用幫助企業增強發展后勁。上半年電力、成品油等能源價格較大幅度調整后,丹陽市企業每年將增加電費支出1.5億元,對此,該局建議企業充分利用峰谷分時電價政策降成本、技術節能與管理節能雙管齊下、產品調整和產業調整兩手并舉等措施,增大節能降耗、減本增效空間;在出租車行業、城市公交、農村客運暫不調整運價期間,建議丹陽市政府加大財政補貼力度,確保他們營運收入不降低;多次與省供電公司和省物價局溝通協調,為長江物流公司享受優惠電價作出了積極貢獻;研究制定了《丹陽市熱電聯產企業煤熱價格聯動辦法》,促進了熱電企業的健康發展和該市蒸氣的正常供應。
服務“三農”建設措施有力。一是發揮價格政策增收作用。今年紅小麥最低收購價每500克由0.69元調為0.72元,僅此一項可使全市農民增收800余萬元。二是發揮拆遷政策促進作用。圍繞新農村建設中農民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問題,會同有關部門起草并建議市政府出臺了《丹陽市城市規范區集體土地房屋拆遷安置暫行辦法》等文件,為該市集體土地房屋拆遷補償提供了政策依據。三是發揮“農本調查”引導作用。在抓好農戶種植意向、農戶存糧、農資購買、農戶收益底線等專項調查及小麥、粳稻預測調查的基礎上,加強農產品成本調查資料的分析,并通過各種媒體發布農產品成本和價格信息,引導農民調整種植結構。
以改善民生為根本,促進社會和諧取得新成效
該局堅持把關愛民生、情暖百姓作為價格工作的根本點,采取扎實有效措施,努力緩解價格熱點問題,進一步促進了經濟與社會的和諧發展。
教育收費全面治理得人心。去年春季開學以來,從減輕學生家長負擔著手,在義務教育階段實行“一費制”政策的同時,實施了免收學雜費、課本費等政策,每年可為學生家長減輕負擔2657萬元;對高中擇校生嚴格執行“三限”政策,今年又將統招生的比例由65%上升到70%;加強對民辦學校辦學成本審核,嚴格監管其收費行為;遵循非營利原則,切實加強對學生伙食費的監管。在全面治理教育收費的同時,為保證學校正常運行,對學校用水用氣全部實行居民用水用氣價格,這一優惠政策大幅減少了學校支出,據調查,該市每年可減輕學校負擔900余萬元。
醫藥價格強化監管順民意。堅持住院費用結算清單制和醫療服務價格分科室公示制。去年以來先后降低了2897個品種、9058個規格的藥品價格,平均降幅達30%左右。對農村藥品作價辦法進行了調整,執行按實際進價加15—35%的差率順加作價新政策,每年可減少該市農村患者藥費支出3600余萬元。繼續實行集中招標采購藥品價格確認和備案制度,目前已對111個品種藥品價格實行備案管理。
住房價格從嚴控制漲幅緩。從嚴從緊審核普通住宅商品房成本,將商業用房和住宅樓面地價的分攤按商業用地基準價與住宅用地基準價之比分攤,平均核減成本146元/m2,從而有效地降低了普通住宅商品房價格。全面落實普通住宅商品房銷售“一套一標”的明碼標價制度,每年組織人員對該市40家開發企業進行商品房價格監審,切實維護消費者的合法權益。去年來,共審核普通住宅商品房141萬平方米,上半年平均價格為2977元/m2,漲幅6.7%,比去年回落了5.52個百分點。
困難群體優惠政策落實好。會同該市財政、監察部門對涉及社會困難群體收費優惠政策的14個部門58項收費標準的執行情況進行督查。據測算,僅落實教育收費減免優惠政策一項,每年就為該市“低保家庭”減輕負擔400多萬元。在制定有線數字電視基本收視維護費標準時,該局積極向省局爭取,對該市低保和特困家庭按7元/終端·月標準收取,比正常家庭低17元/終端·月;及時建議丹陽市政府對低保家庭實施了價格補貼政策,從而使困難群體能充分感受到黨和政府的溫暖及社會的關愛,共享改革發展的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