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琦 胡祥寶
編者按
一起天價索賠案,讓華碩郁悶了兩年。
2006年,只因一臺2萬多元的筆記本電腦中奇怪地出現了一顆小小的問題CPU,一個看似瘦弱的高校女孩和一個看似風度翩翩既有大學文化還有詐騙前科的計算機高手,聯手向一個在IT業界知名的臺灣公司索賠500萬美元而入獄。
兩年后的今天,隨著檢察院審議對黃靜的國家賠償,這一在當時不為業界注意的天價索賠案沉渣泛起,在媒體上引發出一場“維權與敲詐”的激烈爭論。
到底是巨額敲詐,還是被誣陷入獄?如果是“敲詐”,為何兩年后檢察院又對兩位當事人之一作出國家賠償?如果說是“維權”,區區一臺筆記本何值500萬美元?
“人不能無恥到如此地步!”這是電影導演陳凱歌看到自己作品被網絡惡搞后脫口而出的網絡名言。而在這次由問題CPU引出的案件中,在到底是誰將正版CPU替換成問題CPU的問題上,當事雙方各執一詞,各有證據卻又相互矛盾。到底誰在說謊?誰才是真正的受害者?其幕后又隱藏了哪些不為人知的秘密?
《IT時代周刊》經過多方調查,力圖還原事實真相,以饗讀者。
第一章問題CPU引出的天價索賠案
1,直接使用工程測試產品充當正式產品。
2,將工程測試樣Remark(俗稱“打磨”)后充當正式產品。
3,改造封裝形式不同的筆記本CPU重新利用。
周成宇和黃靜介紹
黃靜:假名龍思思,1984年9月10日出生,河北石家莊市人,大專文化程度,首都經濟貿易大學華僑學院學生。
周成宇:曾用名周宇杰,男,1979年5月13日出生于重慶市。漢族,大學文化,無業。家庭住址:重慶市北碚區三峽二村九段2號5-1。1998年8月因犯盜竊罪被重慶法院判處有期徒刑2年6個月。因涉嫌犯合同詐騙罪于2005年7B15日被羈押,同年8月22日被取保候審;因涉嫌犯敲詐勒索罪,于2006年3B 7日被羈押,同年4月14日被逮捕。
2008年10月29日上午,北京大學光華商學院新樓報告廳,英特爾總裁兼CEO歐德寧正在演講。突然,一名身穿黑色西裝的男子沖上演講臺,高舉著用中英文寫成的“英特爾包庇華碩,女學生維權入獄”的抗議標語高喊:“黃靜被華碩及英特爾聯合陷害誤入大牢10個月。”
突發的意外打斷了歐德寧的演講,他也側身看了看抗議牌上的標語。
不速之客是出獄不久的周成宇——近日在業界鬧得人盡皆知的“華碩陷害”事件中的男主角。經過他這一折騰,沉寂了兩年多的“華碩500萬美元天價索賠案”更加引人注目。
測試版CPU
2006年2月9日的上午,北京乍暖還寒,在首都經貿大學華僑學院就讀英語專業的黃靜來到華碩公司的代理商——北京新人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新人公司”),22歲的她購買了一臺華碩V6800V筆記本電腦。
在開具的發票上,新人公司這樣寫著,筆記本電腦售價20900元,電腦主要配置為2.0G迅馳處理器、512M內存、80G硬盤和DVD刻錄光驅。但奇怪的是,購買單位處填寫的是莫須有的“北大生物技術研究所”,購買人處的簽名是龍思思,而非真名黃靜。
當時誰都無法想到,就是這臺筆記本會引發后來的“500萬美元索賠”的風波。
“2月9日我將筆記本買回后,發現電腦開啟后有黑屏。”黃靜回憶說,“當天下午我就找到新人公司,在新人公司陪同下將電腦送到位于北京海淀太平洋大廈12層的華碩北京海淀分公司產品服務中心,進行首次檢測維修。”
2月10日上午,新人公司通知黃靜將電腦取回,當時稱沒有硬件故障,只需重新安裝軟件就能解決。3月2日,黃靜又來到經銷商辦公地點要求將購機發票上的購買單位“北大生物技術研究所”改為黃靜個人。
黃靜取回之后,電腦仍然不正常。10日下午,她和代理商一起將該筆記本送到華碩北京服務中心進行第二次維修。這次維修很順利,華碩在黃靜的要求下,還出具了一份《華碩皇家俱樂部服務記錄單》,其中如此描述,故障現象:不加電;檢修說明:Reset,重做系統,上午已將2.0G CPU升級為2.13GCPU。并且,從這個時候開始,黃靜開始對全部過程實施錄像。
但到了晚上,黃靜發現電腦仍然不斷藍屏死機,散熱也很不正常。黃靜的母親龍女士得知此事后,便打電話給據稱是擁有清華大學計算機碩士學歷的朋友周成宇,請他幫忙檢查。據周成宇透露,他是龍女士在北京生意上的合作伙伴。
在知道華碩工程師對黃靜筆記本更新了芯片后,周成宇說他當時立刻想到他們可能把正常的CPU換成了工程測試版CPU,后者最大的毛病就是發熱量過大。“英特爾CPU造假風波剛過去兩個月,任何人都會聯想到CPU造假。”周成宇這樣解釋自己首先檢測CPU的原因。
接下來,他通過下載英特爾CPU的試用程序軟件測試,發現新換CPU是英特爾公司使用的工程樣品處理器,這讓他很驚詫。在他看來,華碩公司工程師在更換過程中,將該機內原裝正版CPU更換成了工程樣品版。而所謂工程樣品版CPU,是英特爾公司免費供給電腦制造商用來測試和開發新產品的,不被英特爾允許在市場上銷售。
向華碩索賠500萬美元
“意外”出現的測試版CPU,讓周成宇很“高興”——他想到了一個直接向華碩索賠500萬美元的理由。
接下來,周成宇對筆記本電腦詳細拍照。一番精心策劃后,2006年2月14日,周成宇帶著黃靜,攜帶攝像機,來到華碩北京分公司,表示自己掌握了華碩電腦重大客服問題聲稱要見中國區最高負責人。值得玩味的是,此時周的身份已從黃靜母親的朋友,變成為黃靜的代理人。
2006年2月15日,華碩電腦中國區總經理許佑嘉專程從上海飛赴北京處理此事。
“考慮到客戶可能提出的需求,我們準備了幾種解決方案,包括提供備用機、換機、退機以及補償誤工費和交通費等。”華碩電腦中國業務總部品牌總監鄭威表示,“但周成宇并不接受這些在情理法范圍內的解決方案,上來就談CPU問題對華碩的影響和索賠500萬美元。”
見到許佑嘉后,周成宇提出的條件是:華碩公司必須拿出2005年營業額的0.05%——也就是500萬美元用于賠償,否則他將把此事向媒體曝光。如果華碩同意這一要求,他們將會把電腦的問題CPU、所有的單據、照片和其他資料全部提交,并與華碩簽署單方面保密協議,保證此事絕不外泄。
為了促使華碩同意他提出的要求,周成宇做了很多事前工作。本刊記者在華碩提供的錄音資料中聽到,周成宇自稱:3個月前,國內筆記本行業也出現了一個假CPU的事情,當時事件的主角新藍公司因為在自有品牌的電腦中裝有測試版CPU,最后被媒體曝光,這家公司不但倒閉,也使得英特爾全球
董事長貝瑞特趕到北京,處理這個危機事件。
“我記得,當時貝瑞特說‘如果以后再發現這種違規的情況,一定會對合作伙伴進行嚴厲處罰,并且提起法律訴訟。”在錄音資料中,周成宇這樣說,“我不希望這樣的事情在華碩身上出現。”
“我對華碩一直很關注,不光是主板全球銷量第一,而且連續多年在臺灣股市也是第一名。而除了主板業務外,筆記本業務更是華碩的支撐業務。”周成宇說,“華碩除了OEM之外,自有品牌的筆記本,在大陸能排進前幾名,在全球能進前十,我認為得到這樣的成果很不容易。我們不希望因為這樣一個事情對華碩造成非常重大的影響。”
在經過這番訴說后,周成宇終于說出了他想要的賠償。
錄音談話顯示,周成宇顯然做足了法律方面的準備。在他向華碩提出索賠要求前,他還對華碩因出售問題CPU而要承擔的法律責任進行解說。
按照中國的法律政策,華碩銷售有問題的產品已經觸犯兩條法規。第一是觸犯了《刑法》中的145條,銷售、制造、以假充真,或者以假冒偽劣商品在市場上銷售兩萬元至二十萬元的產品,可以處以兩年以下的有期徒刑,拘役或管制;而《刑法》148條規定,如果單位犯前款罪,直接責任人將承擔刑事責任。
周成宇還指出,從民法上講,華碩更觸犯了《消費者保護法》。在“消法”中有明文規定:如果出現制假造假,欺詐消費者的話,可以在法院提起民事訴訟。“按照消協的規定是一加一的賠償,如果退貨,華碩只需要賠償20900元。”周成宇說,“但我認為,華碩的賠償數字應該比這高。”
為什么要獲得遠遠高于“消法”規定的賠償額。周成宇介紹說,按中國現行的法律,如果起訴華碩,判處可能會很輕,不會對企業造成很大的傷害。一個假CPU已經毀掉了一個新藍公司,如果這個事情被英特爾知道了,那英特爾一定會對華碩作出相應的處罰。
“將這個事情公布到市場,負面影響將會極大。”周成宇說,“因此,我們希望華碩能以一個比較高的數額解決這個事情。”在場的華碩員工認為,周成宇此時的語氣已經有了要挾之意(后來檢察院提供的文字中也判定黃靜和周成宇已經帶有要挾意味)。
對于周成宇500萬美元的提議,華碩電腦中國區總經理許佑嘉提出了異議。他首先對周成宇的研究和分析表示尊重,然后明確向對方表示,“你剛才提到500萬美元,我們認為這不是一個解決問題的方式,甚至是不是有一點刻意的,過度的要求。”
周成宇和華碩的這次談判不歡而散。

華碩報警
周成宇見華碩方面一直沒有肯定回復,開始了下一步計劃。
2006年3月5日,龍思思(黃靜的化名)主動打電話給華碩電腦中國業務總部品牌總監鄭威,在電話中告訴了鄭威自己將要采取的行動步驟:
一、第一篇新聞稿“華碩假CPU欺詐消費者,磐石神話終將破滅”,將在國內一線全國性新聞報告發布,由數百家知名媒體轉載,并且形成追蹤報道,階段性分批次推出后續報道新聞稿。
二、與國內著名門戶網站合作,共同推出“3,15華碩欺詐消費者專題”,吸引廣大網民參與討論,并邀請IT業內專業人士和各大筆記本電腦廠商代表參與點評。
三、參加電視法制訪談節目制作,敘述整個事情經過,揭露華碩公司的惡意欺騙行為,提醒廣大消費者防范消費欺詐,提高維權意識。
四、由北京長濟(音)律師事務所,全面代理本案法務事宜,向北京市海淀區人民法院起訴華碩公司消費欺詐。
五、與國內著名IT專業網站聯合召開新聞發布會,邀請國內各大主流媒體和專業媒體記者參加報道,邀請著名消費維權法律專家參與評論,公布部分本案相關證據資料,包括音頻、視頻、圖片、單據、鑒定報告等。
六、宣布與王海打假熱線合作,向華碩公司正式提出500萬美金的和解費用,該筆款項全部用于成立“中國反消費欺詐基金會”。
一字一句念完這6大計劃后,龍思思還在電話中說:“我方隨時歡迎華碩公司提出切實可行的解決辦法,和解大門永遠不關,華碩公司可選擇在任何階段執行前與我方和平解決此事。”
3月7日下午,海淀公安局刑警支隊的警察向黃靜和周成宇出示了逮捕令,罪名是涉嫌敲詐勒索。4月14日,黃靜、周成宇因涉嫌敲詐勒索被檢察院正式批準逮捕,周成字還因其他案件并案被判處2年有期徒刑,羈押在北京海淀看守所。事情到此還沒結束。3月底到4月4日,一名自稱龍思思弟弟的人給華碩員工發來很多條帶有威脅性的短信。4月4日的短信寫道:明天是律師給你們和解的最后期限,請你們好好把握。除非你明天給我們明確的答復,否則到時候各大媒體,連財經媒體甚至是國外媒體都會動用,那個時候你們的股票等著大跌吧,你們的品牌也將遭受重創。
在這期間,黃靜母親聘請律師提出黃靜此舉并非詐騙,最多只能算維權過當。海淀檢察院采信了這些觀點,于當年12月26日,以證據不足為由,批準黃靜取保候審。至此,黃靜在獄中已經度過了近10個月。
2007年11月9日,海淀檢察院以證據不足為由,對黃靜下發《不起訴決定書》。《不起訴決定書》上寫道,檢察院認為海淀公安分局認定的黃靜的犯罪(敲詐勒索)事實不清,證據不足,不符合起訴條件。
2008年6月5日,黃靜的代理律師向檢察院提出國家賠償申請。16日,檢察院決定將按照國家標準對黃靜進行賠償。《通知書》表明,黃靜采用媒體曝光的方式將華碩公司使用測試版CPU的事件公之于眾,并與華碩公司談判索取賠償,雖然帶有要挾意味,但與敲詐勒索罪中的“脅迫”有著本質上的區別。檢察院認為“索要500萬美元屬于維權過度,但不算敲詐勒索犯罪”。
鄭威表示,華碩當時選擇報案的確只是希望通過司法程序處理此事,“我們不會答應對方的500萬美元索賠要求,正常和解對方又不愿意接受,對方一直聲稱要起訴華碩,其實我們更愿意對方通過正常司法程序伸張自己權益,不過他們遲遲不通過合法程序,而一直以媒體曝光和恐嚇短信要挾我們,再加上調查發現疑點多多,華碩當時報案也確實是不得以而為之。”
市場上流通的問題處理器
1.工程樣品處理器直接流通
2.uFCBGA轉uFCPGA封裝的改造型處理器流通
3.工程樣品Remark后銷售
4.非盒裝處理器
第二章重重疑點
在大家看來,全部事件的起因完全是那塊存在于黃靜電腦中的問題CPU。那么,這塊問題CPU是怎樣出現的?這中間有沒有被人掉包?
華碩官方聲明強調:華碩自黃靜送修計算機所取下的CPU送回英特爾原廠檢測,證實該CPU已被重新標志過,且華碩生產追蹤系統亦顯示該CPU非華碩原廠出品,華碩認
為該CPU于送修前已遭掉包。而周、黃二人也在指責對方做了手腳。到底誰在撒謊?
疑點一:誰是周成宇
非專業人士不可能知道什么是測試版CPU,更別說通過軟件評測進行識別。但周成宇做到了。
據周成宇的自我介紹,他出生于1979年,18歲大學畢業(有媒體說他畢業于清華大學,但無資料證明)后曾在金山、聯想、IBM等公司就職,后來自主創業,在二手筆記本電腦市場打出一片天下。其中,他還聲稱自己是聯想最年輕的部門經理。
但周成宇的自我介紹疑點頗多。周成宇給媒體的資料中寫著清華大學工學碩士學位,原頂尖移動科技(北京)有限公司總經理,曾經在金山軟件、聯想集團、百度網絡、IBM等業界著名公司擔任高級職位。也有網友認為,“大學生”、“高管”等不過是周成宇針對媒體打的一張宣傳牌。本刊記者在采訪中也發現,周對自己的介紹在不同媒體上有不盡相同的版本。
最終,北京市第一中級人民法院提供了周成宇的真實身份。在2007年9月12日法院出具的一份刑事裁定書上寫道:周成宇(曾用名周宇杰),男,28歲(1979年5月13日出生)。出生地:重慶。漢族,大學文化,無業。家庭住址是重慶市北碚區三峽二村九段2號5-1。1998年8月因犯盜竊罪被重慶法院判處有期徒刑2年6個月,2000年4月14日刑滿釋放。因涉嫌犯合同詐騙罪于2005年7月15日被羈押,同年8月22日被取保候審;因涉嫌犯敲詐勒索罪,于2006年3月7日被羈押,同年4月14日被逮捕。
從這份法院的裁定書上可以看出,周成宇是個有前科的詐騙犯。據當時報道周成宇涉嫌合同詐騙罪的北京媒體透露,2005年1月至4月間,周成宇虛構與北京華網匯通技術服務有限公司網站頻道合作協議,采用空頭支票方式,在海淀區騙取他人錢款2萬元。2005年4月底,周成宇又先后兩次因采用開空頭支票和提供筆記本電腦抵押的方式,騙取他人錢款7.2萬元。
周成宇表現出來的個人誠信問題還包括,他的索賠500萬美元用途的說法也出現了前后矛盾。“向華碩索賠500萬美元只是為了成立維權基金會,而且我們不會讓這個錢到手,這個錢還會由華碩公司自己出資、自己管理,錢不會到我們這里來。”周成宇說,“我們此舉只是想讓華碩記住這個教訓。”
據了解,周成宇一直在網絡上出售二手筆記本電腦、CPU等,并且在他的網上店鋪里就有和當時的筆記本里面同樣版本的CPU正在出售。
正是華碩在了解到周的這些背景后,認為其索賠500萬美元具有其他目的,才使他們決定尋求司法幫助。
疑點二:黃靜和周成宇的關系
一會是黃靜的代理人,一會是黃靜的朋友,一會又是黃靜母親的朋友……有前科背景的周成宇與黃靜是什么關系?同樣成謎的是,黃靜母親龍女士為何要同有合同詐騙案底的周成宇有生意上的合作?
周成宇是黃靜向華碩索賠一事中的重要當事人,也是黃靜的代理人,但也有網上傳聞稱周成宇是黃靜的男朋友。記者曾就此向周成宇求證。周成宇回答,“維權之前我和黃靜不認識,她母親是河北的一個企業老總,我之前和她母親認識,因為我懂電腦,所以她母親就讓她來找我幫助診斷一下,沒想到發現了這么一個能捏住華碩命門的問題。”
周成宇也挺仗義地表示,“我不是黃靜的朋友,而是跟她母親關系非常好。當她家發生這種事情時,我能不幫忙么?”
但在2008年2月16日的POP社區中,出現一篇題為“周成宇尋找黃靜(龍思思)聯系方式”的帖子。帖子原文為:“思思,我是成宇。我聽你媽媽說你去了澳大利亞。我剛回來,沒有你的聯系方式。我想你有可能會在網上搜索關于我的內容,你要是看到這個帖子,馬上與我聯系,寫郵件zccyy@sohu.com或者cy@nb.china.com,我天天都會上去看的。”此時周成宇剛剛刑滿釋放(因詐騙罪判處有期徒刑2年)。在澳大利亞的中文門戶網站雪梨網上,也有一個1000美金尋找黃靜的帖子寫道:她原來的男朋友在找她,他們的認識很偶然,曾經很相愛,很開心很甜蜜,一起經歷過很多事情。可是突然發生了一些變故,讓他們失散了兩年,他已經找了她很久,聯系了所有能找到她的原來的朋友,也聯系了她媽媽,可是他們都不知道她現在的聯系方式。帖子里面留的是周成宇的電話和QQ。周成字承認此帖為其所發,發帖只是為了聯系上黃靜并幫她討回公道。但既然周成宇是黃靜母親的好友,從她口中獲得黃靜的消息應該不難,何至于在網上發帖找人。還令人感到奇怪的是,此帖發出后過了8個月,“黃靜電腦案”就出現在全國的都市報上。
這中間發生了什么?不得而知。
疑點三:誰的測試版CPU?
依據周成宇的說法,華碩方面刪除了黃靜電腦維修及部件更換的全部信息,試圖掩蓋更換工程樣品CPU的事實。還虛構了“代理商新人公司、黃靜伙同周成宇私自更換CPU的真相,并提供捏造的證據嚴重干擾司法公正”的說法。
對于周成宇的指控,華碩在11月4日發表聲明稱:2006年間用假名(當時化名為龍思思)及假采購單位向經銷商購買一臺華碩筆記型計算機,購買當天即送回維修。經銷商表示該消費者非常著急,第二天一早一定要換好CPU,經銷商表示自備CPU,請華碩工程師幫忙更換。“華碩從黃靜送修電腦所取下的CPU(并非工程樣品處理器)送回英特爾原廠檢測,證實該CPU已被重新標志過,且生產追蹤系統亦顯示該CPU非華碩原廠出品,本公司認為該CPU于送修前已遭掉包……華碩電腦均有相關資料可以佐證其說謊行為。”
對于華碩的說法,周成宇也不甘示弱,出具了《駁斥“華碩4點聲明”》予以回應:“為何華碩公司的工程師開具的服務記錄單上記錄著‘上午有升級原20G CPU為213G CPU,而且還在該機底部CPU蓋子螺絲上面加貼‘華碩電腦、撕毀無效的保修標簽。”但是這個保修標簽是防君子不防小人。
測試版CPU會不會因為某些華碩內部人員利用職務之便,將之偷梁換柱,而公司根本不知曉呢?對于這種疑問,華碩客服中心負責人黃勃廷強調,“測試版CPU產品全球只有非常非常少的量,而且都在臺北總部的研發部,不可能出現在大陸。”
我們不會將測試版CPU用于筆記本產品,華碩鄭威說,“周成宇聲稱他發現了華碩驚天黑幕因此要求索賠500萬美元,而他所謂的華碩用測試版CPU這個驚天黑幕根本不存在。”
“自2006年2月14日之后,我們自始至終都沒有看到過那顆所謂的測試版CPU。”鄭威也如此告訴《IT時代周刊》,“給他們維修后黃靜當場驗過機器,并用軟件測試了CPU。檢查電腦是好的,為何在2個小時后就壞了,而且那個機型故障率特別低,而CPU的故障率就更低了。從買機
器開始整個過程中有非常多的疑點。”
在采訪現場,華碩還展示了通過網絡搜索到當事人周成宇的手機號碼,發現其確實有兜售CPU的行為,而其中有一款CPU與黃靜的電腦屬于同一型號。
但對這一指控,周成宇并不認可。他表示現在爭論毫無意義。現在,他已經將問題CPU存放在北京公證處,并對機器進行了拍照,而且還有現場和維修工程師關于這個處理器更換的對話和錄音以及他的錄像資料。而華碩維修后的電腦,也在公安部的痕跡鑒定中心做了痕跡鑒定,確認是痕跡無更改。這些信息還在北京市公證處做了公證。
疑點四:公證書也造假?
經過公證處公證的信息就一定真實嗎?
周成宇稱將存有問題CPU的電腦拿到北京市公證處公證。但據了解,周成宇出示的公證書的公證號為:京證京字2006第73874號。但這份證據,仍然被謹慎的華碩懷疑其中摻了“水分”。雙方經過溝通后,周成宇同意華碩方面前往公證處提取封存的電腦進行驗證。
“但當我們跟黃靜和周成宇一行人在北京的公證處查看被封存的那臺所謂的‘問題CPU時,竟然發現沒有任何公證人員,也沒看到對方說的公證書。”參與查驗公證封存電腦的華碩客服部負責人黃勃廷告訴本刊記者,“我們應黃靜和周成宇之約,來到北京朝陽門附近的豐聯廣場對面的公證處的會議室,可奇怪的是,現場除了周成宇和黃靜外,沒有公證人在場。并且周成宇不允許我們拆機檢測CPU。”
黃勃廷回憶說,當雙方人員一起到達會議室后,是周成宇將“所謂的封存電腦”拿了出來。而黃靜站在旁邊,拿著攝像機不斷地拍攝。在其中,絲毫沒有見到有公證人員出現。“按照常理,封存在公證處的物品,應該由公證人員提取,在現場監督。”黃勃廷說,“但在整個過程,公證人員一個也沒有,這是不是有點太不尋常了?”
當華碩方面對此提出質疑后,周成宇不能給出合理解釋。華碩拒絕在沒有看到公證書和沒有公證人員在場的情況下查驗電腦。
采訪中,華碩鄭威向本刊記者表示,“華碩是合法經營的公司,我們相信會有一天公眾會了解到事情的真相。”
與華碩的信誓旦旦相比,周成宇同樣頗為自信:“我手中握有大量證據,足以證明華碩說謊!”11月11日,黃靜在一式四份的《立案調查申請》上簽下自己的名字,通過律師遞交給中國消費者協會。
華碩回應“索賠案”的4點聲明
1.黃靜2006年用假名(當時化名為龍思思)及假采購單位向經銷商購買一臺華碩筆記型電腦,購買當天即送回維修。經銷商表示這位消費者非常著急,第二天一早一定要換好CPU,并表示自備cPU,請華碩工程師幫忙更換。此案經由北京市海淀區人民檢察院確認。該工程樣品CPU非華碩提供。
2.證據證明,此事并非正常客戶投訴和維修問題。黃靜當時使用假名,并假冒北京大學生物技術研究所員工購機,其代理人周成宇則冒稱律師,維修過程及索賠過程存在諸多疑點。
3.華碩將黃靜送修筆記型電腦所取下的CPU送回英特爾原廠檢測。證實該CPU已被重新標志過,且華碩生產追蹤系統也顯示該CPU非華碩原廠出品,華碩認為該CPU于送修前已遭掉包,因此向公安機關備案。
4.華碩電腦為維護自身合法權益向北京市海淀區公安機關報告,符合法律規定。事后公安機關和司法機關根據法律和事實進行審判,屬于國家公權力之執行。周成宇最終因盜竊及合同詐騙等其他案件遭判刑。黃靜因維權過度但尚不構成犯罪。因此給予國家賠償,華碩尊重司法機關的裁定。
黃靜維權律師團的辯駁
1.黃靜進行維權時為保護自己使用了龍思思的化名。同時,華碩公司的工程師在維修后開具的華碩皇家俱樂部服務記錄單記錄標明“升級原2.0GCPU為2.13GCPU”。并在該機底部加貼了保修標簽,不存在“自備CPU”一事。
2.黃靜的身份是首都經貿大學華僑學院英語專業在校大學生,并未假冒北大生物技術研究所員工,周成宇也沒有冒稱律師。
3.如采用虛構事實進行索賠。司法機關在調查認定后。黃靜會因敲詐勒索罪被量刑,而目前,司法機關卻作出了國家賠償的決定。
4.周成宇曾因其他案件被判刑,但與本案件無關。他們表示將盡快對華碩提起訴訟。
周成宇和黃靜擬定的索賠6大步驟
1.發布第一篇新聞稿:“華碩假CPU欺詐消費者,磐石神話終將破滅”,將在國內一線全國性新聞報告發布,由數百家知名媒體轉載,并且形成追蹤報道,階段性分批次推出后續報道新聞稿。
2.與國內著名門戶網站合作,共同推出“3,15華碩欺詐消費者專題”,吸引廣大網民參與與討論,并邀請IT業內專業人士和各大筆記本電腦廠商代表參與點評。
3.參加電視法制訪談節目制作。敘述整個事情經過,揭露華碩公司的惡意欺騙行為,提醒廣大消費者防范消費欺詐,提高維權意識。
4.由北京長濟(音)律師事務所,全面代理本案法物事宜,向北京市海淀區人民法院起訴華碩公司消費欺詐。
5.與國內著名IT專業網站聯合召開新聞發布會,邀請國內各大主流媒體和專業媒體記者參加報道,邀請著名消費維權法律專家參與評論。公布部分本案相關證據資料,包括音頻、視頻、圖片、單據、鑒定報告等。
6.宣布與王海打假熱線合作,向華碩公司正式提出500萬美金的和解費用,該筆款項全部用于成立“中國反消費欺詐基金會”。
第三章誰是受害者
在此次事件中,誰是受害者?
事實上,類似黃靜索賠案的案例早在1997年就曾發生過。
1997年8月5日,科華電腦公司職員王洪與公司經理王立成在北京中關村安特明公司購買一臺恒升SLIM—I筆記本電腦,交款人為王立成。1998年6月2日,王洪將電腦送至安特明公司要求修理。
隨后,安特明公司與恒升聯系,恒升要求交納修理費7300元,但遭到王洪拒絕,并在網上發布《請看我買恒升上大當的過程》一文,同時向海淀區消協投訴恒升集團。后來,恒升同意免費為王洪修理電腦,并希望王洪在網上公開道歉,但仍然被王洪拒絕,而且還在網上開設個人主頁,“聲討恒升,維護消費者權益……”
1999年4月,恒升向北京海淀區法院起訴王洪,要求對方賠禮道歉、賠償損失。12月15日,海淀區法院一審判決王洪賠償50萬元。2000年12月19日,北京第一中級人民法院終審判決王洪賠款9萬元。爭執最終以企業勝訴而告終。但恒升卻在此事件中失去了消費者的信任。事實上,恒升電腦在上世紀90年代初,其市場占有率曾經在前三名以內。有數據表明,其1998年銷售筆記本電腦2.53萬臺,銷售額達3.6億元,是全國第一個獲得生產許可證的筆記本電腦廠商。但“王洪案”之后呢?市場再也見不到這個電腦廠商了。
同樣的事發生了。對比王洪,黃靜和周成宇的維權手法存在一些錯誤的做法:首先,索賠金額與公司的年營業額是不存在任何聯系的;其次,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消費者權益保護法》,消費者沒有權力對企業進行處罰,更沒有所謂的“懲罰性”賠償。
試想一下,假如當初黃靜向消費者協會申訴調節,也許矛盾早已解決,再退一步,如果調節不能令雙方滿意,還可以通過法院解決。而在法律日益完善的中國,已經有足夠多的法律法規來確保消費者的權益。作為一名消費者,維護自己的權利是天經地義的事情。但是,維權要通過正當的途徑。古人云,“過猶不及”,如果超越了底線,受傷的不僅僅是受害者本身。但遺憾的是,黃靜和周成宇選擇了不為法律允許的維權路。
也許,當年恒升和王洪的這場官司給了周成宇和黃靜很大的啟發,他們可能認定華碩無論如何不愿將此事公之于眾,更不敢訴諸法律,去冒“贏了官司,輸了人心”的極大風險。
那么,是什么促使華碩下決心“鋌而走險”呢?
美國法律中有一條著名的證據規則——“面條里只能有一只臭蟲”,也許能給我們啟發。這是一個形象的比喻:任何人發現自己的面碗里有一只臭蟲時,他絕不會再去尋找第二只,而是徑直倒掉整碗面條。顯然,當華碩發現周成宇的前科時,毫不猶豫地選擇了報案。
華碩也許從未料到,一顆小小的CPU,竟讓自己面臨如此嚴酷的輿論困境。黃靜也許從未料到,也是這顆小小的CPU,讓自己品嘗了10個月的鐵窗生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