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倩
在Google工程師最早提出“云”概念近兩年之后,很多人仍然不明白。云計算到底是一個營銷和炒作的噱頭,還是一個能為用戶帶來實實在在利益的平臺。
在“藍色巨人”看來,云計算的低成本優勢無疑對準備過冬的企業客戶具有極大的吸引力。
據國外媒體報道,10月15日在紐約召開的合作伙伴和客戶會議上,IBM公開表示將“革命性”地融合云計算和傳統IT產業。IBM解釋說,云計算不會取代傳統的基于本地的IT系統,相反,大型企業只會將非核心業務應用放到“云”上。
早在2007年11月,IBM就宣布了“藍云”計劃,推出即可使用的企業云服務?!八{云”的優勢不在于可以同時運行多項工作任務,而是更加高效地利用數據中心,從而為客戶減少IT成本。而在紐約召開會議時,IBM還說明自己將會提供將云計算和傳統IT應用相結合的各種軟硬件服務,幫助企業更加經濟地采購和使用IT系統,在提高效率的同時節約成本。
在各大IT巨頭均斷定以互聯網為基礎的云計算市場必將替代傳統IT之時,IBM適時發表此番言論,表明他們不愿在云端之爭中僅當“配角”。
企業不買賬
業界對云計算熱捧已久,但云計算究竟是什么,各大廠商依舊眾說紛紜,搞得業界一片糊涂。甲骨文公司CEO拉里·埃里森(Larry Ellison)最近就為此笑言,計算機業是唯一比女性時裝更愛追求時髦的行業,他說自己也不清楚云計算的確切含義。
依據通用概念,云計算的基本原理是將計算通過互聯網分布在大量其他聯網的計算機上,而非本地計算機或遠程服務器中。因此,企業數據中心的運行與互聯網更相似,它能夠根據需求訪問計算機和存儲系統,將資源切換到需要的應用上。
由于能夠更加高效地按照計算需求合理利用資源,并能節省購買和維護設備的大筆費用,吹捧者認為云計算對那些無力進行大量IT投入的中小企業來說是一種不錯的選擇。
Google、亞馬遜、IBM、微軟、SUN、甲骨文、EMC和思科等巨頭紛紛推出了各自的云計算解決方案。這些服務的目標無一例外地指向了企業級市場。不過,行業觀察人士認為,云計算的情形有點類似于SOA概念,廠家竭力鼓吹,企業客戶則是冷眼旁觀。
自云計算概念從去年推出至今,IT巨頭們為此忙得不亦樂乎,但是企業用戶卻未必買賬。盡管數據存儲和處理需求不斷增長,云計算在提高系統效率和節約成本上也具備誘人的優勢,但面對云計算的模糊性及潛在問題,企業仍然十分謹慎。
有專家認為,目前云計算還存在一定的技術風險,提供商的服務條款也有待完善。今年10月,Google的云計算平臺AppEngine就曾出現過幾小時無法運行的狀況,Google將這一故障歸咎于一個數據庫的服務器程序缺陷。
即使不考慮服務模式和前期采購的大量投入,云計算的轉換成本也極高。有觀點指出,如果客戶選擇的云計算提供商出現問題或破產,業務就可能不得不中斷。
此外,盡管云計算的推崇者們對數據的安全性信誓旦旦,然而一旦涉及隱私的個人資料和企業保密數據泄露,如銀行賬戶信息,造成的后果將無可挽回,云計算廠商也很難為后果買單。
業界人士認為,這些問題將導致企業仍將圍繞熟悉和穩妥的基于本地的計算技術進行優化。因此,IBM表示要將云計算的重點放到云計算與傳統IT產業的結合上也就不足為奇了。
事實上,已經有分析師認為,云計算是IT廠商營銷時故意拋出的時髦詞匯,與多年前IBM拋出的“隨需應變”概念類似,兩者的主要區別在于前者是既有技術的整合,并且規模更大,自動調配性更靈活。因此,云計算與傳統IT本來就有著眾多的重疊區域。IBM的這番言論不過是為了消除企業客戶對于云計算的畏懼感,拉近與客戶之間的距離。
IBM的算盤
目前,Google擁有了世界上最大的云計算平臺之一,亞馬遜則在長期引領電子商務的過程中積累了豐富的技術經驗,在數據中心上也投入不菲。但是目前的云計算平臺用戶都還沒有實現企業主導,這塊蛋糕可以說尚未被瓜分。
和上述兩企業相比,IBM最大的優勢在于建設、維護和運營大型計算系統,并積累了豐富的經驗和用戶口碑。IBM的云計算相關軟件、系統和服務可以為企業提供全新的企業數據中心,多年積累的用戶信心也很可能使CIO們相信,云計算沒有什么值得擔憂的。
隨著經濟形勢的惡化,不光是中小型企業,連大公司也同樣開始尋求降低IT成本的方法。IBM也將關注的重點放在贏得更多的大型企業用戶上。
IBM認為,大型企業雖然資金雄厚,但更在意IT系統上資金投入,由于安全性的考慮,它們不愿意將其全部的IT數據流的管理全權交給即使是Google和亞馬遜這樣的大型云計算服務商。
IBM會提供將云計算和傳統IT應用相結合的各種軟硬件設施,其擁有的230個云計算合作伙伴將會提供各種面向客戶的軟件和服務。在這個過程中,儲備更多的用戶為以后的推廣打下基礎也很關鍵。
多年以來,IBM一直在爭奪和儲備用戶方面不遺余力。去年10月,IBM宣布與Google合作,為美國六所大學提供云計算服務,并專門建立了3個云計算中心供學術界使用。IBM認為這對于下一代的云計算應用來說意義重大。畢竟,學生總是樂于接受新事物和新名詞,用戶潛力不可小視。
10年前,郭士納(Louis V.Gerstner)為IBM的發展設計了兩個轉型。一是由產品提供商轉型為利潤更高的整體解決方案服務提供商。2004年末,IBM在出賣PC業務之后成功完成了第一次角色轉換。第二次角色轉換則是基于獨立計算或將被網絡化計算所取代的推測。以網絡為基礎的云計算概念與這種推測的思路可謂異曲同工。
為了建設基于“云計算”的信息架構,除了利用虛擬化和網格計算等技術,IBM還在過去的兩年內收購了八大存儲企業,其中部分企業的核心技術都是云計算普及過程中的重要支撐。到今年9月,IBM已在全球范圍內擁有了13家云計算中心。
今年2月1日,IBM宣布將在中國無錫太湖新城科教產業園建立中國第一個云計算中心,也是IBM全球第一個商業運營的云計算中心。據IBM介紹,這個中心將為落戶園區的新興軟件公司提供接人虛擬計算環境的能力,可以根據企業所需的計算容量或使用時間迅速配置資源并進行收費,從而縮短傳統的企業軟件研發周期,節省購買設備、安裝調試軟件的大筆投入。
在全球經濟不景氣的狀況下,只擁有強大的技術力量并不等于擁有了解決問題的方法。IBM也好,其他的IT巨頭也好,在提高業務效率的同時為用戶省錢才是硬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