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偉強
我們非常想談這個話題,很多創業企業家面臨的一個心智障礙,就是如何把自己與自己所創立的企業剝離,獨立的看待這兩個生命體
企業家等于企業嗎?朱新禮等于匯源果汁嗎?當然,可口可樂的創始人艾薩·坎德勒,我們都知道他不等于可口可樂。
中國改革開放30年,第一代企業家將企業一手創立起來,無論是成功的先驅,還是曾經殉職于路上的先烈,成功與否已經不是評價的唯一標準。他們讓我們尊重,他們造就了真正的中國企業的發展歷史,鋪就了成長的道路。媒體夸贊他們的戰略遠見、管理思想、為人的堅韌與仁厚,為后來者樹立了榜樣。但是,下一個30年,當第一代的企業家完全退居幕后,他們的名字將成為歷史,如果那時,他們所創立的企業仍在蓬勃的發展,我們真正要感謝的是那些讓企業基業長青的核心特質。
企業家,作為人,生命有限;企業,作為生命體,生命力無限。我們必須要認識到,企業和企業家是兩個獨立的生命個體
最近,受人尊重的臺塑集團創始人王永慶先生在視察美國公司時病逝了,享年92歲。王先生親手創建臺塑,一生為此奮斗,鑄造了臺塑今天的企業地位,獲得了很多人的稱贊。這是一個創始人生命與企業生命完美融合的案例。畢竟,人的生命是有限的。王永慶先生走了,但臺塑會好好的活下去。
于丹在一次對話中說:“父母對孩子最大的愛的體現,是為了分離的那一刻。”當這個孩子能夠離開父母的身邊,獨立成人的時候,父母是否賦予了這個孩子強健的體魄、良好的性格,是否讓他具備了獨立生存的技能等等。一切的愛,都是為了與他分離的那一刻而準備,這才是大愛。用這個視角透析企業家和企業的關系,我們或許有另外一種體會。
一個企業家,是和企業相伴一生,還是在適當的時間節點上放手,不取決于生命軌跡的始終,而取決于,作為一個企業家,何時能全力助推企業,何時必須引入外援,請職業經理人團隊延續企業的生命,或者選擇使用資本手段。什么手段并不重要,重要的是這種選擇,都只是為了將企業送上一個可以獲得更好發展的平臺。
我們看到,企業家和企業,都有著自己的生命周期。合,為了更好的發展;分,亦是如此。企業家和企業都將在這種選擇中獲得物資資源和思想資源的重新配置,獲得一種新生。我們應該對這種基于創造更美好遠景而進行的選擇充滿期待
以匯源果汁被可口可樂收購為例,從商業的價值取向上看,觀察近一年的資本市場和股票市場的走勢,就會發現匯源賣了個好價錢。從運營的角度來看,諸多內幕眾說紛紜,朱新禮作為匯源的創始人,作為一手把匯源拉扯大的“大家長”,對匯源的感情應該比任何一個旁觀者都深。自己做,還是交出去,都有他的道理。
從匯源所在的果汁行業來看,在營銷通道上需要“毛細滲透”,渠道的成本壓力可想而知。在面對匯源的規模逐漸長大的過程中,思考企業如何走向更大、更遠,一定是讓具有戰略思考能力的企業家“吃不下飯,睡不著覺”的根本問題。
可口可樂獨步全球飲料業這么多年,背后支撐它的當然絕不僅僅是配方和從美國順延過來的歷史購買習慣,更多的是多年來積累的商業智慧,他們緊緊抓住這些精髓,穩步向前。朱新禮自然明白這一點,把匯源交給可口可樂,簽約的一個重要前提是保留匯源這個品牌,他同樣希望匯源這個品牌能持續的發展下去。
當然,我們以匯源為例,只是援引一個案例來說明企業家和企業這兩個生命體的獨立關系。未來如何發展,沒有人可以妄下定論。在過去,國際大企業收購、租賃使用民族品牌之后雪藏的案例也不勝枚舉,活力28、美加凈、熊貓洗衣粉、小護士為我們留下了不少教訓。
企業家和企業走多久算是完美?我們可以參照的一條衡量標準或許是,是否有利于企業的發展
走一生,如王永慶先生,是完美的;走一段,送上新臺階,完成使命,同樣完美。企業家和企業,血肉相連,何時割舍,需要的不是聰明,而是智慧!
李寧本人就是個很好的例子。從體操王子到創立李寧體育品牌,李寧這家企業已經是中國企業中相當優秀的范例:具有戰略思考的能力、職業化程度非常高。這么多年,李寧本人沒有親自管理企業,甚至沒有當過一天正式的總經理、CEO。我們暫且不去討論由他本人經營會怎樣,但這種姿態的選擇需要一種智慧,是這種智慧為李寧品牌的長久發展奠定了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