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志明
企業造就意識到,簡單的IT工具已經不能滿足企業的需要,要借助信息化來幫助企業更好的發展。可是供選擇的軟件廠商很多,各有特點,價格更是相差甚遠,一套叫做ERP的軟件,價格從十幾萬到幾百萬,看起來,似乎功能也相差不多,該選擇哪一種軟件呢?在這個季節,誰敢不把錢花在刀刃上?
目前,已經在信息化領域先人一步的企業,不少還徘徊在現實與理想的反差之中。他們在總結反思的過程中,認為當初雖然轟轟烈烈地做選型,動輒找來十多個軟件和實施公司,但因為沒有正確的選型原則和標準,選到最后還是看哪家說的好,承諾的多,價格低就選擇誰。而一旦實施起來,企業就成為被動的一方,導致花了錢卻難達到目的。
分析現狀,明確需求
大多數企業選型失敗的首要原因是不了解真正的需求,項目的目標不明確,沒有很好地做需求分析。很多企業將業務部門的直接“需求”拿來選型,而這些需求大都是要求減輕本部門業務處理量的,我們稱之為表層需求。其結果是各部門都會站在本部門立場上提需求,所提要求常常是只考慮局部、不考慮整體,造成各部門之間自相矛盾。
企業上信息化是為了規范和提升整個企業的管理,應該將公司層面的管理需求最大化,而不僅僅是業務部門的“手工業務處理的電子化”。這兩個層面的管理目標會有一定的沖突,所以,選型時判定需求就一定要站在公司的高度,跨部門思考。
選型和實施之前進行需求分析必不可少。那么如何做需求分析?
現在越來越多的企業在實施信息化之前,先行啟動一個管理咨詢的項目,完成IT戰略規劃和需求分析,讓專業人士幫助企業把控需求,這已經成為信息化選型的一般前提。
做需求分析時,應該將需求分層次,從高到低依次理解需求,從管理需求到業務需求,再到軟件需求,逐層推導,以軟件需求(特別是核心的業務和軟件需求)為選型標準,但不要忘記以管理需求為根本,以業務需求為依據,用科學的方法分析出需求。
另外一點經驗是,在選型時不要一味迷信廠家的項目建議書,不是越全越厚就越好,因為建議書的大多數內容都是“拷貝”來的。不如讓廠家就企業最核心的幾個需求再提供幾頁詳細的答辯報告更有效。
明晰平臺與應用的關系
信息化領域中存在一個有趣的7/3原則。那就是你花了70%的錢和精力去建設的只是兩大平臺,所獲得的管理的收益不到30%;但在建設好平臺后,如果你能夠繼續花30%錢和精力去搞平臺上的應用,你將獲得遠大于70%的管理收益。這就是花小錢辦大事的秘密。
面對選型,我們會問,把錢花在刀刃上的學問是什么?我認為,最關鍵的是理解了平臺與應用的關系,這里面的學問那就是:先搭平臺,后搞應用;基礎產品選平臺,發揮效益靠應用。
正確的產品選型原則是:實用、夠用、好用
考慮產品的適用性首先要分析產品的結構框架,包括數據邏輯、代碼邏輯和技術實現,看產品與本企業核心業務需求的吻合度和實現的難易程度,看實現起來是否最經濟、最可靠、最有效,這就是所謂實用就好。
企業可以邀請有豐富業務和系統實施經驗的顧問參與選型的產品方案論證,特別是請那些同時具備技術背景和系統分析能力的復合型顧問,因為他們具有管理、業務和軟件的綜合能力,重視問題和解決問題的方案,而不僅僅是產品功能和顧問售前的vision。
選產品時另一個原則是夠用就好,適度超前。用過大系統的人都知道,面對復雜的大系統,企業會用到的功能也就十之一二。軟件產品的拓展性更多是根據其合理和適中的架構決定的,而不是簡單地看其有多少功能和菜單。不要為那些永遠用不上的“雞肋”功能買單。更何況,一個軟件產品的生命周期也就五六年,到時候必須要更新換代了。
選擇產品的第三個原則是好用,這是指產品的易用性。微軟Windows系列軟件的成功首先是其人性化界面和易用性。很多ERP產品,特別是國外的產品,易用性上還很差。要讓國內最終用戶輕松使用系統是有很大難度的。產品的界面、所見即所得、直觀打印、便捷查詢都是在選擇產品時應該判斷的基本標準。
實施團隊的選擇
軟件是死的,終究要人去使用。在選型上,不能只重視產品和實施廠家的品牌,而忽視實施團隊。其實,聰明的選型是在產品方向確定后,一直要堅持一條基本原則——選人選團隊比選擇實施公司重要,選實施公司比選產品重要。
每個實施公司,都有成體系的實施方法論。但我們經常發現,方法論的內容都涉及了,但項目還是常常做不好。這其中最關鍵的是人。
之所以這樣說,是因為一群能夠將管理思想與軟件實現相結合的顧問,一個善于應用項目管理策略和方法的項目經理,一個明白業務、管理、技術和項目運作方法的人,一個說做結合的優勢互補、合作融洽的團隊,才是項目成功的第一要素。
選型主要原則
1.整個項目有個明白人,把控需求、理解產品、控制實施。對項目的目標、范圍、方法有把控能力,對企業的核心需求和實現策略很了解,對產品的適用度有感覺,對實施的過程有控制能力。這樣才能組建一個好團隊,選出一個好產品。
2.把錢用在刀刃上的學問是花小錢辦大事與花大錢辦小事的學問,即先搭平臺,后搞應用?;A產品選平臺,發揮效益靠應用。
3.選人選團隊比選公司重要,選公司比選擇軟件重要。
4.需求分層分級,從管理需求到業務需求,再到軟件需求,逐層推導,用科學的方法分析出需求。
5.重視問題和解決問題的方案,而不僅僅是產品功能和顧問售前的vision。
6.重視做事的方法和過程,而不僅僅是方法論。
7.從一開始就重視技術的可控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