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 文
10月6~12日,由省政府安辦牽頭,組織省經貿委、安監局和部份安全評價機構、重點危化品企業專業技術人員組成四個督查組,分別由省政府安辦和省經貿委領導帶隊,對全省九個設區市開展危險化學品和化工企業安全生產檢查工作進行專項督查。督查組先后深入全省9個設區市及29個縣(市、區),采取聽、看、議、明查與暗訪相結合的方式,抽查監管部門和危險化學品生產、經營、儲存單位和化工企業88家,發現各類事故隱患372條,有1家危險化學品生產企業被暫扣安全生產許可證并責令立即停產整改。
從此次檢查情況來看,今年以來,各級監管部門按照國家和省里的有關要求,采取有力措施進一步強化了對危化品企業的監管,確保了危險化學品從業單位的安全生產。一是各級政府普遍建立了危險化學品聯席會議或危險化學品專項整治領導小組會議制度,進一步明確部門職責分工,定期召開會議,研究解決危化品安全監管中存在的突出問題,形成監管合力;二是實施分類監管,按照企業危險程度、安全管理難度和安全管理狀況,將危險化學品企業分為“A、B、C”三類等級,對不同等級的企業分類監管,大多數市、縣(市、區)建立健全了監管檔案,對危化品企業做到一企一檔,涵江區、邵武市、沙縣、泉港區安監局監管工作較為扎實,監管檔案規范;三是強化執法力度,據不完全統計,今年以來,全省各級監管部門共責令危化品生產經營單位停產停業整頓并暫扣許可證53家,處以罰款企業282家,罰款金額228.1萬元,關閉企業430家,取締無證企業262家;四是加強重大危險源的監管,三明市重大危險源監控平臺已建成聯網,廈門、福州、泉州、漳州重大危險源監控平臺正在建設中;五是開展安全標準化活動,大多數試點企業正在按照標準化規范要求,開展創建工作,企業本質安全水平有了一定的提高。六是創新監管手段,泉州市政府在企業開展落實企業主體責任三年專項行動,將危化品從業單位評為A、B、C、D四個等級,并賦予相應的獎懲措施;莆田市對重點危化品企業采取安監局領導、科室負責人掛鉤包點,各地還普遍采取對隱患排查治理不認真、不落實的企業實行約談,下發整改指令,實行政府掛牌督辦等措施,推動企業主體責任和隱患排查治理工作的落實。
記者從省安監局獲悉,自9月份開展危化品和化工企業安全檢查工作以來,全省共排查發現隱患4229條,目前已整改4032條,整改率達95.3%;各級監管部門共抽查企業2547家,發現隱患3325條,目前已整改3247條,整改率97.7%,今年開展隱患排查治理和百日督查專項行動以來,全省排查的80條危化品和化工企業重大隱患,目前已整改72條,整改率90%,各級政府掛牌督辦的28條危化品和化工企業重大隱患,已整改19條,整改率67.85%,其它需要搬遷等一時無法整改到位的重大隱患,都已全部做到了責任單位、責任領導、整改措施、整改期限和應急預案五落實。
從這次省政府安辦組織的督查組人員構成來看,來自大企業、科研院所及安全技術支撐機構的專業技術人員占有很高的比重,他們的督查嚴格細致,嚴肅認真,專業性、針對性很強。這次督察中發現了一些危化品安全監管的突出問題。這些問題歸納起來主要是:
1、危化品和化工企業安全檢查工作進展不平衡,有的企業領導安全意識淡薄,重生產、輕安全,安全規章制度不落實,隱患排查治理不認真,走過場,存在嚴重的安全隱患。個別地區監管部門之間協調配合不夠,對重點危化品和化工企業、劇毒品企業、安全管理薄弱的單位沒有全面抽查,個別縣監管檔案不規范,監管經費沒有保障。一些設區市危險化學品安全綜合監管部門沒有按照要求及時報送安全生產檢查信息。
2、一些單位危化品建設項目安全許可工作滯后,建設項目沒有及時辦理審批手續,包括一些省直企業,都不同程度存在先建后報批的現象。
3、危險化學品發貨環節查驗、登記制度在一些企業不落實。
4、相當部分企業沒有落實安全費用提取制度;一些危化品生產儲存企業對動火、進入受限空間、動土、臨時用電等特殊作業環節作業票制度執行不到位,填寫、報批不規范。
5、有的安全評價機構安全評價不認真,對企業存在的安全隱患沒有認真進行評價指正,評價報告與現場實際情況不符。
6、一些市、縣(市、區)危化品安全監管力量不足,特別是具有危險化學品相關專業的監管人員少,檢查中未能發現企業存在的隱患,未能對企業開展有效的監督檢查指導;有的設區市在危化品生產企業延期換證中,審查把關不嚴格,沒有組織專業技術人員到現場核查。
針對以上問題,省安監局已提出了解決對策,在下階段他們將著重抓好以下幾方面工作:
1、進一步開展危化品和化工企業安全檢查,切實抓好各類隱患整改。對前一段自查自改不認真、走過場的企業,各級監管部門要督促其立即進行補課,對沒有復查、抽查到的重點企業,要組織復查、抽查,對排查發現的隱患,要督促企業立即整改,對存在重大安全隱患的企業,要實行政府掛牌督辦并指定專人跟蹤落實,同時要舉一反三,加強對轄區內危險化學品從業單位的監督檢查,組織“回頭看”,有關此次檢查發現問題整改情況,請各設區市危險化學品綜合監管部門于11月15日前報省安監局三處,同時,各設區市危險化學品安全綜合監管部門要認真落實周報制度,及時報送危化品和化工企業安全檢查、隱患整改信息。
2、嚴格危化品安全許可制度,把好市場準入關。各級監管部門要加大危險化學品建設項目安全許可工作的宣傳力度,督促指導企業嚴格按照國家安監總局8號令的要求落實建設項目安全許可制度,嚴禁先建后批,對重點建設項目,要加強跟蹤、及時了解相關信息,搞好指導服務;要把好危化品企業換證的審查關,認真組織專家進行現場核查,發現安全評價機構存在嚴重問題的要依法予以處罰。對不再具備安全生產條件的企業,不得予以換證,對安全生產許可證有效期滿,未按期換證或未辦理相關手續的企業,要責令其依法停產,對繼續從事生產的,依據有關法律法規予以嚴厲處罰。對目前經營困難暫時停產停業的企業,要督促其辦理歇業手續,采取有效措施,處置庫存產品及生產原料,對申請恢復生產經營的,要組織專家做好復產前的安全條件論證,確保不留隱患。
3、認真貫徹落實國務院安辦《關于進一步加強危險化學品安全生產工作的指導意見》,推動兩個主體責任落實。要以貫徹落實指導意見為契機,督促企業進一步落實安全生產主體責任,加強安全基礎管理,加大安全投入,加強化工專業技術人才和管理人員的引進培養,開展安全標準化活動,提升本質安全水平。各級政府要認真制定本轄區危化品和化工行業發展規劃,推動現有化工企業進入園區,要結合本轄區危化品從業單位數量和分布情況,為加強危化品安全監管配備相應的監管人員、專業技術人員、提供經費和設備,加強業務培訓,提高危險化學品安全監管人員的執法水平和依法行政能力。
(編輯游振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