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前我第一次去泰國的時候就喜歡上了泰國的面條。以后每次去泰國,一出機場,我就會直奔街上的面檔先吃上一碗面,然后再去酒店休息。當初在泰國吃面,是因為一位當?shù)氐呐笥岩埼页燥垼麊栁蚁矚g吃什么,我不愿他花錢太多,便說吃一碗面就行了。沒有想到,就這一碗面讓我對泰國產生了難以忘懷的感情。
泰國的面條其實就是廣東各地常見的米粉。據說泰國的米粉還是從中國的汕頭引進的。我不知道這個說法有多少可信度,但單從米粉的泰語和汕頭話的發(fā)音還是可以看出兩地米粉之間的親緣關系。汕頭話稱米粉為“粿條”,而泰語則稱米粉為“貴刁”。為了行文的方便,本文還是將其稱為面條吧。
泰國面條的種類很多,這些面條的不同之處主要體現(xiàn)在烹調方法的不同和配料的差異上。湯面是泰國面條中最普通的一種。它與我們中國的湯面大不一樣。第一,泰國湯面的份量很少,大概只有中國西安街上賣的那種大碗面的三分之一。一個中年男人吃一碗這樣的湯面可能根本就不會有什么感覺。第二,泰國湯面咸、酸、辣、甜四味齊全。中國人吃面條是絕不放糖的,可是,泰國湯面里一定是要加點糖的。泰國湯面的湯非常講究,據說面湯的制作是一家一個口味,而且各家有各家的秘密。第三,泰國湯面內容豐富。一碗泰國湯面里的面條只有總量的三分之一,另外的三分之二是豬肉片、肥腸、雞肉等等。泰國湯面最重要的特點是不放油。盡管不放油,但面的口味一點也不比四川的擔擔面差。這種面條特別適合需要減肥的人士吃。我第一次去泰國時,一次就吃了四碗湯面,因為面的份量實在是太少了。記得我第一次在曼谷一家面館吃面的時候,坐在我身邊的泰國食客很可能把我當成了難民。
除了湯面外,泰國還有一種味道比較辛辣、且湯少味濃的面。它的正式名字是“貴刁勒”。這種面的配料主要有豬肉片或牛肉片,同時還會加上一些青菜。泰國人會就著油炸豬皮來吃這種面。據說,在泰國,豬皮的消耗量非常大。由于泰國自己養(yǎng)的豬不能滿足市場的需要,泰國每年要從澳大利亞進口不少豬皮。
由于盛這種面的碗非常小,我們就姑且稱呼它為小碗面吧。如果以這種面為正餐,估計可以吃4-5碗。你也許會問,泰國人怎么啦?為什么不用大一點的碗來盛這種面?那樣吃起來豈不是更方便?而且也可以少洗幾個碗。我開始的時候也有同樣的疑問,后來,泰國的朋友告訴我,泰國人吃小碗面是以碗的多少來體現(xiàn)面家的水平的。小碗面是地道的泰國產品,而且一碗的價格只相當于2元人民幣。一位泰國朋友告訴我,小碗面味道的秘密主要在它的濃湯里面,而這種濃湯的制作各家都有自己的秘密。這就是為什么在泰國,你每去一個不同的地方吃一次小碗面都會體會到不同的味道。
泰國還有一種被稱為“帕泰”的炒面。這種面是用菜油炒出來的。炒的時候要加入各種不同的配料。其中最常加的是雞肉、海鮮、咖哩、花生米、雞蛋、青菜等等。這種面的特別之處就在于它的配料味道和制作過程中的火候。像湯面一樣,這種面的味道中也略帶甜味。在街邊的面檔上吃一碟“帕泰”面,大約要7-8元人民幣,而在五星級酒店,價格則可以高達20-30元人民幣。像泰國的湯面一樣,“帕泰”的份量也是很少的。中國人起碼要吃上兩份才會有飽的感覺。
我第一次去泰國的那年,在酒店門口的一個小面檔上吃了一碗湯面。當時煮面的是一個大約65歲的老太太,她雖然聽不懂我講的中國話,但她非常友好。由于面的份量太少,而我們之間又不通語言,我只好伸出三個指頭來表示我一次要吃三碗面。以后每天早上我去她那里吃面時,她便會伸出三個指頭來問我。她家的面味道特別好,而且豬肉非常嫩。以后每年去泰國,而且總住在同一家酒店,當然我的早餐一定就是吃這位老太太的湯面了。三年前的的夏天,我又一次去泰國,像以前一樣,當我走到那個熟悉的面檔時,老太太不在了,煮面人換成了一個中年婦女。我一眼就看出,她就是那個老太太的女兒。像第一次吃她媽媽煮的面時那樣,我又伸出了三個手指。她立即明白了我的意思,在她身邊幫忙的一個大約14-15歲的小女孩,會意地朝我笑了笑。她家的面條依然是那么好吃。去年夏天去泰國當然還是要去吃面的。我又一次來到了以前的那個面檔。此時,我發(fā)現(xiàn)那個小姑娘已經長大了很多。她媽媽在面檔后面忙著洗碗,而她正熟練地為客人煮著面。她一抬頭見到了我,此時,她好象發(fā)現(xiàn)了什么秘密一樣,停頓了幾秒種,然后朝我伸出了三個指頭,我笑了,她也笑了。我吃了她們一家三代人給我煮的面,享受了地道的泰國面的美味。今年夏天,我再一次來到了泰國。當我又一次去找那家面檔的時候,我發(fā)現(xiàn)面檔以前所在的地方變成了一個建筑工地。我突然感到了一種無名的失落。我不知道去年給我煮過面的那個小姑娘現(xiàn)在何方,也不知道她家現(xiàn)在靠什么維生。我希望明年再來這里來的時候,她家以前的舊面檔變成了一個全新的面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