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典的人體軀干畫像,在那些于石膏模型中學習繪畫的年輕藝術家筆下已變得毫無創意。而馬格里特從一全新視角展開創作,但卻無意展現自己對畫作主題的情感詮釋。他采用了一種有些偏離當時處于主流的新古典主義的表現手法。畫作傳遞出一種和諧的美感,而這種美感通過畫中藍色的大海和晴朗的天空得以加強。
馬格里特,這位超現實主義大師,對于這幅畫有其獨特的創作意圖。他創作了古希臘風格的人體軀干和無邊無際的大海,畫中左側和下方的石頭圍欄形成一個框架,把畫作的主體圍在其中。這體現了馬格里特一直堅持的劃分內部和外部的繪畫原則。
我們作為觀者會覺得畫中的白色軀干和廣闊而平靜的大海已和諧地融為一體。而使這幅畫具有馬格里特獨特風格的是那軀干腹部上加畫的縮小的軀干,它和大的軀干形成了對照,互為相對物。縮小的軀干是大軀干的翻版,但卻給人一種不同的視覺效果。如果拋開大的軀干不看,縮小的軀干和背景中大海之間的比例也就變得不協調了。整幅畫的和諧依賴于畫中的構圖比例,一旦大小比例發生變化,和諧感就會被破壞。而馬格里特通過大小軀干的結合既打破了比例的限制,又不失和諧感。他試圖通過比例失調達到一種特殊的藝術效果,這也就是他獨特的藝術風格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