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娜和王方2005年年底以菲律賓留學生的身份住進了北京一家知名政法高校的留學生公寓。沒多久,住在她們隔壁的菲律賓留學生就發現這兩個“留學生”與眾不同,她們不會講一句當地的語言,也沒有任何帶有菲律賓特點的生活習慣,她們圈子里的朋友全部是中國人。
幾個月后,這所高校的校方從菲律賓留學生的反饋中了解到鄧娜和王方的異常。無獨有偶,學校另外幾名外籍留學生也出現類似情況。校方向公安部門報告,請菲律賓駐華使館對幾人的護照進行了鑒別。結果讓校方大吃一驚,鄧娜和王方等人的護照均是偽造的,他們是以假留學生身份申請的學籍。
身份被揭穿后,鄧娜和王方向警方說出了她們計劃中的“名校”夢。原來,中國學生鄧娜在2005年全國高考中落榜,她認為,如今想獲得一個理想的工作必須有一個名校的畢業證,但鄧娜不愿意復讀參加第二年的考試。
此時,一個幫鄧娜勾畫“名校”夢的人出現了,這就是羅曼。她承諾,鄧娜不用參加高考也能獲得名校畢業生身份。羅曼答應幫鄧娜制作假護照、讓鄧娜以留學生身份入學。羅曼說,留學生申請進入中國大學的門檻比較低,只要有高中畢業證、漢語水平考試證書和外國護照就可以。鄧娜可以輕松實現名校夢。
鄧娜的父親為了讓女兒上名牌大學,同意了向羅曼支付20萬元費用的交易條件。
2005年10月,鄧娜和王方來到廈門,見到了羅曼。羅曼在福建金福對外勞務合作有限公司工作。鄧娜發現,和她們姐妹一起來辦理假留學生身份的還有10多位中國學生。
鄧娜等人首先被帶到菲律賓首府馬尼拉。鄧娜在馬尼拉的日子都在所住的飯店里度過,羅曼一伙的其他成員讓她看了一本有自己照片的菲律賓護照,此時她已經有一個菲律賓名字。羅曼教會鄧娜等人使用菲律賓語和英語簽名,并背熟護照上的內容,以應付邊防檢查。
隨后鄧娜等人被羅曼用中國護照帶離菲律賓,來到香港。在香港機場,羅曼將大家的中國護照收走后發了每人一本菲律賓護照。
2005年11月,鄧娜和王方就用這本菲律賓護照以留學生的身份如愿申請到某政法高校的入學資格。與她們一起去菲律賓辦理“留學生”身份的其他中國學生,分別被安排進入北京理工類和經濟類知名高校,他們付給羅曼的費用均在18萬元至20萬元。
鄧娜等人的假留學生身份被揭穿后,羅曼的其他同伙也逐一進入警方視線。令人意想不到的是,羅曼的落網竟牽出一條不為人知的國際高考移民經濟鏈。
羅曼只是她所在的福建省金福對外勞務合作有限公司的“下家”。2005年8月9日,羅曼就與公司簽訂“辦理國外定居協議書”。為了拉到更多生源,羅曼發展介紹人,每介紹一個學生能提成5000元。此后,羅曼向公司國際交流部經理唐曉春介紹了30余名想以外籍留學生身份入讀北京高校的中國籍學生。
在法庭審理時,證人證明,每個學生辦理費用在人民幣5萬元到7萬元之間,羅曼從中獲利。到菲律賓后,羅曼聯系在北京有教育資源的高明杰協助辦理留學生入學手續,收費按每個學生14萬元計算。手續辦成后,這些學生如愿入學,至此每個學生實際花費近20萬元。然而花銷還沒有結束,北京多所高校透露,外籍留學生在校的學費及住宿等開銷較之本土學生要高出至少3倍。
然而,鄧娜等學生仍然愿意做這筆交易。鄧娜在證詞中說,之所以偽造身份,是因為外籍留學生較之本國學生更容易獲得學位。首先,外籍留學生不需要參加國內的高考即可進入自己喜歡的大學,此外,外籍留學生不需要通過諸如大學英語四級考試等項目就可以拿到學位。
2007年12月17日,北京市西城區法院一審判決羅曼、高明杰犯提供偽造、變造的出入境證件罪,分別獲刑6年、并處罰金6000元。鄧娜和王方等十余名“假留學生”的假護照也被沒收,他們重新回歸自己本來的身份。
為什么一個國內的高中生,要先花費20萬元買到一個假的留學生身份,再以高出三四倍的成本完成國內本科學業?在辦理假留學身份的學生家長中,有人曾經算過一筆賬:20萬元買到假身份,再用將近20萬元完成大學學業,這筆錢如果以年薪8萬元的工作來算,工作五六年就可以收回來。而如果沒有名校畢業的資本,一個普通的高校畢業生恐怕兩年也找不到年薪8萬元的工作。
教育專家熊丙奇教授認為,這種新型“高考移民”的出現,是社會上唯文憑論的惡果。“要想避免今后出現大批中國人在中國留學的荒唐情況,就應規范留學生的身份審核,并提高相關門檻。”
(摘自《民主與法制時報》200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