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項已經動工兩年多的地鐵市政工程,會因為沿線老百姓的意見,從而改變規劃嗎?
天通苑是北京新興的、大型社區,人口30多萬。按照5號線原規劃,人口稠密的天通苑,只設了一站。能不能在天通苑人口最密集的地方,再加上一站?
10多位天通苑居民在網下,自發成立了一個“加站推動小組”。加站,由虛擬到現實,變成了一項有組織的社區公益行動。
后來加上的這一站,就叫天通苑站。
2007年10月7日,5號線通車試運營,在它23座車站里,天通苑站是客流量最大的站之一。
趕上大堵車時,能一個鐘頭不動窩
2005年7月的一天晚上,阮亞占像往常一樣打開“家住天通苑”社區網,點開論壇。他是壇里知名人物,網名叫“超級馬甲”。突然,一個帖子吸引了他的目光:《地鐵5號線的車站位置——能因天通苑而變嗎?》。發帖人叫“Newland”。
天通苑人,飽受堵車之苦。從天通苑進城,必經立水橋,在這區區兩公里多的路上,趕上大堵車時,能一個鐘頭不動窩。早也堵、晚也堵,堵得天通苑上班族苦不堪言。
阮亞占曾任職于湖南省交通廳,有10多年政府工作經歷,現在北京一家公司做管理。他住天通苑西三區,平時尤其關注天通苑交通問題。
像不少天通苑鄰居一樣,他也認為5號線設計不合理。“我們天通苑人口最密集的地方,是西二、西三、北一區,全是高樓,再加上正在修建的中苑,這幾個區估算人口有11萬。而5號線,在這個人口最集中的地方,恰恰沒設車站,假如從小區中心地帶,去南邊或北邊的車站,至少要花20多分鐘到半小時,最遠要走上兩公里。另外,天通苑常住人口就有30萬,如果集中到一個車站,肯定壓力大,到時候會擁擠不堪的。”
看完“Newland”的帖子后,阮亞占心中一動。“我意識到,這事說不定能行,現在是個機會,如果想些辦法,也許真能促成此事。”他當即用小窗功能,跟“Newland”進行一對一的溝通。
“Newland”本人就是一位軌道工程師,住在北一區。他認為加站,從技術上講沒有問題。阮亞占更有信心了,表態說:南移太平莊北站或加站,是自己今后一段時間的工作重點了。現在,我們先要做好宣傳發動,讓大家關注這件事,別再讓帖子沉了。
他立馬動手,花了兩個晚上,寫好了《行動指南》。在帖中,阮亞占呼吁天通苑的鄰居們,用下列方式,迅速行動:
1、打電話。在本周內,給下列單位打至少1次電話。他列出了市長熱線、市規劃委、市人大、市交通委等部門的電話號碼;2、寄信。在本周內給下列單位寄一封信,除了列出詳細地址外,還寫好三四種信的模版,從網上直接打印就得;3、發郵件。郵件內容也寫好了,只要點開已經找到的郵箱地址,發就行了;4、登門拜訪。有時間的老同志,請直接到有關部門面談;5、發動親朋好友,動用各種社會關系,想盡辦法把意見反映到政府相關部門,一定要讓政府知道,讓領導知道。
帖子再次置頂發出,反響很大,點擊率達8000之多。“加站”,一下成了網上關注度最高的事。
一批熱心加站的網友,陸陸續續聚集在了論壇里。起先他們只是網上溝通交流,后來干脆網下碰頭商量,就這樣,自發地形成了一個“加站小組”。
你們快別打了,我們都沒辦法上班了
很快,天通苑居民的電話打到了12345市長熱線、北京市規劃委、交通委、地鐵建設指揮部等部門。
天通苑人一共打了多少個電話,沒有確切統計。總之到后來,一聽說是加站的事,接電話的人立馬就問:“你是天通苑的吧?”還有的說:“你們快別打了,我們都沒辦法上班了。”
家住天通苑老區的樓必成回憶道:“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