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白石漫長的一生中,經歷了前清王朝、北洋政府、國民黨政權、日寇占領等各個時期的官府統治。對他來說,這些官府衙門一個比一個腐敗,一個比一個黑暗,如狼似虎,欺壓百姓,他一介草民只能是避之唯恐不及。
不近官場
在齊白石晚年的回憶中,他對6歲那年的一件小事總是念念不忘——那年他們鄉下來了一個清朝的小官僚,耀武揚威地在白石鋪一帶巡查,鄉親們很少見到官老爺,就拖男帶女地跑去看熱鬧。鄰居三大娘也想帶著小阿芝去看官,就問他去不去,他說:“不去!”母親就跟三大娘說:“你瞧,這孩子挺別扭,不肯去,你就自己走吧!”鄰居大娘悻悻而去,母親卻把齊白石大大地夸獎了一番,說:“好孩子,有志氣!黃芽堆子哪曾來過好樣的官,去看他作甚!我們憑一雙手吃飯,官不官的有什么了不起!”白石老人說,我一輩子不喜歡跟官場接近,母親的話,我是永遠記得的。
然而,你不喜歡跟官場接近,并不等于官場不來接近你。尤其是一個靠手藝吃飯的畫匠,你的手藝越好,名聲越大,官場就越發罩著你,讓你無處躲藏。齊白石小有名氣以后,時常要為躲避官場的“青睞”而費盡心機。在他40歲那年,曾去西安訪賢會友,有位老鄉介紹他認識了名重一時的大詩人樊樊山,這本是一樁風雅之事。樊樊山非常欣賞齊白石的藝術,親自為他訂了一張刻印的潤例,還親筆寫好交給齊白石。要知道樊樊山是陜西的臬臺大人,他這樣看得起齊白石,等于給他做了一個活廣告,在臬臺大人訂親書的潤例面前,誰敢不老老實實照價付錢?
就這樣,文人雅事與官場威嚴被糾纏在一起,分都分不開了。他的同窗、鐵匠出身的張仲立即看出了內里的玄機,他認為樊臬臺的賞識,是一個走向官場的大好的晉身之階。齊白石不但不為所動,還對這位老鄉的人品產生了懷疑。
不過,樊樊山卻是真心要幫助這位才華出眾的藝術家。他說他五月要進京,可以在慈禧太后面前推薦齊白石,太后老佛爺喜歡繪畫,一旦被她看中,也許能夠弄上個六七品的官銜,當個內廷供奉。齊白石立即婉言謝絕:“我是沒見過世面的人,叫我去當內廷供奉,怎么能行呢?我沒有別的打算,只想賣賣畫、刻刻印章,憑著這一雙勞苦的手,積蓄些銀子,帶回家去,夠吃夠喝,也就心滿意足了!”
這個話茬說了半截,齊白石就離開西安先到北京去了。住到了5月間,他聽說樊樊山已經啟程了,立馬收拾行囊,要先他一步離開北京“逃”回老家。樊樊山隨后到了北京。聞知齊白石已經走了,頓時明白了他的心思,他對那位京城的朋友說:“齊山人志行很高啊!只是性情有點孤僻。”
如果說,這時的齊白石還可以逃、可以躲的話,那么,在他50多歲定居北京之后,他就再也無法脫開官場的羈絆了。那些貪官污吏時常上門來軟磨強索,令齊白石不勝其煩,卻又無可奈何。悍吏橫行,民不聊生,使他激憤在胸卻敢怒不敢言,只能用詩和畫來曲折地發泄內心的憤憤不平之氣。
為了避開這些閑雜人等,齊白石把自家大門從里頭加上一把大鎖,有人來敲門,他要先從門縫里看清楚是誰,才吩咐傭人是開門還是謊稱不在。這種非常“農民”的土辦法,倒也讓不少心懷圖謀的人吃了閉門羹。
剛正不屈
最令后人感佩的是,白石老人在國難當頭、外敵入侵的關鍵時刻所表現出的凜然正氣和民族氣節。
北京淪陷之后,他閉門不出,也很少見客。當時,齊白石在日本的名聲很大,很多日偽高官都想得到他的畫作和印章,于是想方設法接近齊白石,請他赴宴,送他禮物,還要跟他合影,邀他去參加各種“盛典”……對此,齊白石一概回絕,他們設的任何圈套都是枉費心機。
起初,他托病不出,貼出紙條:“白石老人心病復發,停止見客!”
可是,沒有客戶,也就沒了生意,一家人的生計又成了問題。無奈,幾天以后不得不補上一條:“若作畫刻印,請由南紙店接辦。”
這又給那些專門作竅找門路,搜求齊白石畫作的人提供了可乘之機。于是,白石老人干脆來個“以人畫線”,直接明言:“畫不賣與官家,竊恐不祥!”下面還有一段告白:“中外長官,要買白石之畫者,用代表人可矣,不必親駕到門。從來官不入民家,官入民家,主人不利。謹此告知,恕不接見。”
當時常常有些給日本人當翻譯的人,介紹他們的主子前來索畫。于是,齊白石氣憤地又貼出一張告示:“與外人翻譯者,恕不酬謝,求諸君莫介紹,吾亦苦難報答也!”
到了1943年,日寇占領北京已到第6個年頭,齊白石老人天天提心吊膽,在憂悶中過著苦難的日子。他已經80多歲了,感到再無精力和心思跟那些小人周旋了。于是,他斷然在自家大門上貼出一張最后的告示:“停止賣畫”!從此以后,無論南紙店經手的還是朋友介紹的,一概謝絕不畫。對于一位終生以賣畫度日的老畫家來說,做出這樣的決定要付出多么巨大的勇氣和代價啊!
在日寇占領前,齊白石應林風眠先生之邀,曾在北平藝術專科學校擔任教授,這本來是很令老人自豪的一件事。可是,自從日本人來了之后,他就堅辭不就了。然而,正當他停止賣畫,生活無著的當日,被日本人接管的學校卻給齊白石發來一個通知,讓他去領配給的取暖煤。齊白石老人卻一眼識破在這取暖煤背后的陰險圖謀,他當即給校方寫了一張回函:“頃接藝術專科學校通知條,言配給門頭溝煤事。白石非貴校之教職員,貴校之通知誤矣!”他事后曾對友人提起這件事情,他說:“我齊白石又豈是沒有骨頭、愛貪小便宜的人,他們真是錯看了人哪!”
一向被同儕視為財迷摳門的齊白石老人,在大是大非問題上卻是一個傲骨錚錚的漢子——看來,世人對這位藝術家確實存在著相當多的誤讀。
(摘自《人物》200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