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一次見到俞堯昌先生是在2006國美全球論壇上,他那沙啞的嗓音,敢于直面時弊的勇氣,都給記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以后很長的一段時期里,記者一直都在關注著他的行蹤,總希望有機會能再次與這位說話爽直的企業家聊聊。
有人說他是企業家,是中國家電企業成長的一個縮影,他淡然一笑:“我只是一個普通打工者,其他什么也不是”;有人說,他比他所供職的格蘭仕更有名氣,甚至從某種程度上來說,他就是格蘭仕的另外一張隱形商標。對此,俞堯昌總是一笑置之:“一個企業總得要有人來宣傳、來傳播他的理念。如果你熱愛她,就會為她盡職盡責,我對格蘭仕有很深的感情……”
當我向俞堯昌發出要采訪他的電子郵件時,他卻在萬米之巔的高空中。此刻,正返回廣州。
這位快人快語的企業家無論走到哪里,他的腰包里總是鼓鼓的,如果你認為那是一個錢包,那你就錯了!那是一塊鋼板,用來校正他早年腰椎損傷的鋼板。為此,每一次在機場安檢時,他都要向安檢人員解釋一番,腰間的那塊鋼板是用來校正腰椎的,然后才能順利登機。
幾封電子郵件之后,2008年4月25日,我終于踏上前往廣東的旅程。
雙贏的選擇
26日上午,我在前往格蘭仕中山廠區的汽車上,意外地收到了俞堯昌先生秘書楊蘭小姐的短信:“廖記者您現在到哪兒了?俞老師因為航班的原因,還在武漢,正在往廣東趕,預定的采訪時間可能會有變動。”
我一笑置之:“反正已經來了,既來之則安之。”
當我在俞堯昌的辦公室里見到這位“鋼鐵在身”的漢子時,已經是下午的1點半。一絲疲憊掛在俞堯昌的臉上,但在記者走進他辦公室的一剎那,他立馬恢復了往日的精神與氣質。還是那副略帶沙啞的嗓音,沒有任何變化。
今年52歲的俞堯昌出生于上海。在上海林蔭中學畢業后,赴安徽省歙縣上海練江牧場基建隊插隊,成了那個時代最普通也是最熱忱的青年代表人物——知青。高考恢復后,考上上海紡織高等專科學校機電系,從農村回到城市。此后,這位日后自稱為“格蘭仕的大喇叭”的年輕人一直游走在教學與企業管理實戰之間。一邊教學,一邊兼任多個公司的重要職務,甚至包括總經理職務。這期間,俞堯昌開始系統地學習企業管理與市場營銷、戰略策劃等等,并將其進行有機的融合與擴展,在補充了許多自己的觀點和想法之后,這些知識為日后加盟格蘭仕并運用這些手段進行市場攻略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1995年5月,俞堯昌與格蘭仕董事長兼總裁梁慶德先生會面。雙方一見如故。共同的理想、共同的語言很快使兩人走到了一起。雙方一拍即合,加盟格蘭仕顯得順理成章。
從此,格蘭仕借助俞堯昌的策劃與造勢,在中國家電領域掀起了一次又一次的“格蘭仕風暴”。在全體格蘭仕人的共同努力下,借助著一件又一件堪稱經典的營銷造勢,這位未來稱雄于世界微波爐領域的民營企業迅速在珠三角崛起。一躍而成為中國乃至世界的名牌產品。
在一次朋友間的聚會上,幾位業界的朋友談到此話題時,不覺感慨頗深。到底是格蘭仕成就了俞堯昌,還是俞堯昌成就了格蘭仕?13年后,我們再回過頭來看,那一次具有歷史的會面,無論是對格蘭仕還是俞堯昌本人來說,恐怕都是一個雙贏的選擇。
在格蘭仕內部,新一代員工都親切地稱格蘭仕創始人——現任董事長兼總裁梁慶德先生為德叔,稱梁昭賢先生為賢哥。而老一點的員工則直接稱呼為老梁總和小梁總。無論是德叔、老梁總還是現在的賢哥、小梁總,每一個在談到他們的老板時,那種發自內心深處的欽佩與尊敬,從中可以看出這對梁氏父子在格蘭仕揮之不去的巨大影響以及他們在企業里那種超凡脫俗的人格魅力。
俞堯昌的辦公室很簡單,一張桌子辦公,另一張長方形的桌子就放在靠墻的一角,一些內部的小型會議就在這里舉行。
對于格蘭仕的年輕一代來說,這位被業界稱之為格蘭仕另一張隱形商標的俞堯昌先生,目前的身份是格蘭仕常務副總裁。但同樣很少有人稱他為“俞總”,而是“俞老師”。我在采訪中,遇到格蘭仕的幾位年輕人,在談到俞堯昌時,大家都不約而同稱“俞老師怎么怎么的”。可見,年輕一代對俞堯昌亦是尊敬有加。盡管很多媒體認為,俞堯昌在利用事件營銷方面超乎一般人所想像,甚至認為單此一項就為格蘭仕節省了數以億計的廣告費用,但這位“俞老師”卻顯得很謙遜:“格蘭仕不是靠嘴說出來的。如果每一個企業是靠嘴說出來的,那我的存在價值就不得了”。
總結過去,才有未來
很多業界的人士認為俞堯昌結束“休假”與格蘭仕重拾“價格屠刀”有關。對此,俞堯昌予以了否認:“格蘭仕不會進行簡單的價格戰,而是向高附加值的價值領域挺進”。自從格蘭仕進軍微波爐領域以來,已近二十年。中國及世界的消費市場都發生了深刻的變化。二十年前,微波爐作為新一代廚房飲具用品,從少數人走向了大眾化。這一階段,中國整個的消費水平并不高,格蘭仕采用低廉的價格入市,以達到普及市場的目的。但現在,中國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消費者對微波爐賦予了更多的期望,也希望作為家庭廚房的主要飲具之一——微波爐擁用更多的功能與科技含量。這就激發了格蘭仕向具有更高附加值的價值領域挺進的決心。

“微波爐我們在全球已經達到了50%以上的市場份額。一個產品在全球占有如此高的份額,它不僅要面臨反傾銷問題,也會面臨著反壟斷等一系列問題。”俞堯昌坦言,承認危機存在。
事實也是如此,格蘭仕在取得世界微波爐領域的霸主地位之后,下一步如何發展,向哪個方向發展已成了格蘭仕高層迫在眉睫的問題。
對以美的為首的一幫微波爐追隨者在低端領域所取得的市場突破,俞堯昌并沒有多少擔心。“低端市場已經沒有多少利潤可言。”俞堯昌說。但隨著國內勞動力成本的劇增,以及國際市場匯率的變化、人民幣升值等因素,這倒引起了俞堯昌的警惕。對于出口業務占到格蘭仕70%的總量來說,匯率的變化以及人民幣升值等因素,已經給格蘭仕帶來了不小的壓力,利潤空間被進一步壓縮。“人民幣每升值10%,等于我們的利潤就減少了10%。”俞堯昌面對記者,顯得頗為擔憂。
格蘭仕在微波爐領域取得壓倒性優勢之后,立即向空調領域發起沖擊。到目前為止,格蘭仕在全世界與150多家跨國公司都有合作關系,其中最重要的一項合作就是為世界上最頂級的家電品牌加工空調,并發往世界各地。在格蘭仕中山廠區的大門口,一張廣告招牌高聳入云,上書八個大字:“世界空調生產基地”。當記者問及格蘭仕企劃部楊蘭小姐是不是有點言過其實時,她笑道:“實至名歸”。
隨即,她帶領記者參觀了位于辦公樓后面的車間,其恢弘的氣勢足以讓每一個參觀者嘆為觀止。據說,當年這些占地達3000畝,總面積超過400萬平方米的車間在這片荒灘上聳立而起時,來自世界各地的合作者無不傾慕,贊嘆:“中國民營企業實力之強大,遠超出他們所想像”。
不僅在空調領域里成績斐然,并挾此長風乘勝向冰洗、小家電領域進軍。從多元化到單一品種再回到多元化戰略。對此,俞堯昌的解釋是:“我們擁有了許多的核心技術,有能力向這些領域拓展時,何樂而不為呢?”其實,早在微波爐稱雄國際市場時,格蘭仕就一直打算將小家電囊括其中。一個簡單的理由就是,國際經銷商在采購微波爐時,也同時需要小家電。格蘭仕強大的產銷渠道里,只有一種微波爐在其中流動,顯然是對渠道資源的浪費。精明的格蘭仕是不會讓這種資源浪費太久的。進軍空調、冰洗以及小家電是早晚的事情。
與中國眾多的民營企業相比,格蘭仕的不同之處是先出征海外,再回戰國內市場。微波爐如此、空調亦然。現在,在格蘭仕辦公室右側那間眼花繚亂的樣品展示廳里。世界上第一臺超靜音空調就靜靜地躺在那里。當記者問道,為何在國內市場沒有銷售時,工作人員答:“我們都是為海外生產,世界頂級家電品牌都在我們這里生產,所不同的是,產品出來之后,不是格蘭仕的商標而已”。

此外,許多在技術上具有獨創意義的冰箱、洗衣機都能在這里找到。工作人員指著世界上首臺傾斜式的滾筒洗衣機對記者說:“這也是世界首創的懸浮式洗衣機”。
墻內開花墻外香,或許這就是格蘭仕的特色之一。
“我跟格力的董明珠差不多”。俞堯昌坦言自己只是一個普通的職業經理人,并不是像某些媒體所宣傳的“成了格蘭仕的代言人”。他認為每一個組織都需要一個靈魂人物,而且只有這樣的組織才能有戰斗力。格蘭仕的靈魂人物當仁不讓是梁慶德、梁昭賢父子。尤其是這幾年,在老梁總的帶領下,已過不惑之年的梁昭賢正承上啟下,肩負著繼往開來的重任。這位被年輕一代親切的稱為“賢哥”領袖,已成為格蘭仕新一代的代表人物。
在一個企業“幫忙”,一幫就是十三個年頭,這樣的人生經歷并不是每一個人都會有的。對于這位格蘭仕忠心耿耿的“吹鼓手”, 格蘭仕集團董事長兼總裁梁慶德先生在2008年微波爐市場年會說:“俞堯昌只有總結過去,才能求得更多的發展”。
看來,未來的格蘭仕對這位俞老師寄予了更多的期待。
>>記者手記:
每一次解讀業界企業家,對于記者來說,如履薄冰。
這些企業家之所以能有今天的成就,決非他們現在所說的那么簡單而清晰。要全面了解他們的成長過程,往往只是我們的一廂情愿。一個企業的成功,一個業界領袖的浮出,除了自身生與俱來的不同于常人的內在基因外,還有勤奮、機遇以及社會環境等綜合因素組合的結果。其過程往往是一波三折、復雜而多變。而對于這些,作為記者的我們往往是一知半解。
如果沒有對那段已經遠去的歲月和歷史有較為深入的理解與解讀,如果不能身臨其境與企業家一起去親身體驗那個時代的脈絡,則很難寫出有分量的作品。而往往我們對歷史真相的了解只是停留在表像,這正是我們今天所缺失的東西。要寫好一個企業家,要解讀一代人的心路歷程,真的不容易。
有些企業家,不僅是該行業的領袖,同時還是業界的權威與專家,甚至還身兼政府要職,其一言一行、一舉一動在業界就顯得舉足輕重。采訪這樣的企業家,記者就是使出渾身解數,也只能略知一二,下筆時更是戰戰兢兢、如履薄冰。并不是我們膽小,或者說是不敢寫,而是擔心說錯了,誤讀了別人的心聲。
俞堯昌說話爽直、快人快語。尤其是在你與他傾心交談之后,他內心深處的智慧、計謀、思想,開始如山間清泉般流露出來。此外,俞在某些方面,對世事的洞若觀火的審視與詳察,也非常人能及。
往往不凡的經歷,鍛造不凡的人生。
1956年俞出生于上海,中學時光在上海林蔭中學渡過。畢業即赴安徽省歙縣上海練江牧場基建隊插隊,成了那個時代最普通也是最熱忱、最時髦的青年代表人物——知青。高考恢復后,俞考上上海紡織高等專科學校機電系,從農村回歸到久違的城市。此后,俞一直游走在教學與企業管理實戰之間。一邊教學,一邊兼任多個公司的重要職務,甚至包括總經理職務。1990年至1993年,任上海農工商實業總公司企劃部副經理,上海農工商實業總公司策劃公司總經理;1993年至1995年,任上海心族信息產業總公司總經理。這種一邊教學,一邊兼職的人生履歷,讓俞有更多的機會系統地研究企業管理與市場營銷、戰略策劃等等,并將其進行有機地融合與擴展。這些知識為日后加盟格蘭仕并運用這些手段進行市場攻略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1995年,與格蘭仕創始人兼董事長、總裁梁慶德先生相識,才有了今天的“格蘭仕大喇叭”。
在經歷過人生52年的風雨洗禮之后,今天的俞堯昌已經變得淡泊而寧靜。在采訪中,多次要求記者不要寫他本人。甚至好幾次,記者有意無意中提到他本人的一些陳年往事時,他都輕描淡寫地繞了過去。看來,這只“格蘭仕大喇叭”已經完成了人生最重要的嬗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