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們來看一篇2007年6月5日發布于網絡的文章,提交者署名這個東西,標題是:我“可愛”的家鄉人。
以前,山西在我的腦中,只是個家鄉所在的省份,并沒有特殊的含意。來到北京后,認識了越來越多的老鄉,山西成了自己身份的一部分。做了山西特產生意后,山西無論出在什么地方,都像是紅色字體,一眼就能看見,很是敏感。
這幾天,接了個單子,一個老客戶單位要批貨,量還不小,來單是好事啊,趕緊聯絡廠家,不敢怠慢。
第一家,打電話過去,對方說老板不在,等回來后跟我網上聯絡。
過了有十幾分鐘,打來電話問我要QQ號,說在網上語音聊,我這邊沒有話筒,所以對方說,我打字,后來我實在著急不過,我說這樣吧,我給你打電話吧。
需求、價格談了差不多,我說先給我捎兩個樣品過來,因為只是電話聯系,所以我特意提到把銀行卡號給我,我把錢打過去,省得對方擔心,對方提供的是農行賬戶,而我辦公樓下沒有農行,所以說第二天早上再打款,讓對方先寄來,我把自己公司名稱、個人姓名、電話都一一告知,無論我怎么解釋,可是對方堅持不見110塊錢的款到賬上不能發貨,說有風險。
我想如果一個企業把電話費看得比時間還珍貴,把110塊錢當一筆款子來對待,我不知道他的實力有多少,這幾十萬的單子能不能交給他來做?
第二家,打通了電話,意思還沒有說完就莫名其妙地斷了,再打,沒人接了。
下午再打,終于有人接了,我問:上午為什么電話斷了,再打就沒人接了呀?
答:哦,可能是我在接別的電話吧。
問:那我上午說的活,您那能做嗎?我的要求是……能報個價嗎?
答:那得算。
問:那您算一下吧,大概什么時候能算出來?您算好了給我來個電話好嗎?
答:你這靠譜嗎?你要是做千二八百的,我還覺得可能,你一張嘴就是不下1萬,我覺得太玄了。
我:……這對您也沒有什么風險啊,我又不是拿貨不給錢。(我太有耐心了)
對方:沒譜的事,不是浪費時間嘛……
我暈了,這這這……
第三家:說明需求,對方說給算價格,一直到俺寫這個博客前,也沒見有電話來。
第四家:報價倒很快,而且答應能立刻去郵局EMS樣品,而且問我哪個銀行方便,他就提供哪個銀行的卡號,所以很順利地把樣品錢從網上銀行轉了過去。
今天,收到了樣品,一腔熱情遇到了三九寒冬,盒子兩側已經磨損;鎖處的合頁也有些松動,那個小桿稍微不對就快掉下來的樣子;更為不能容忍的是,盒子的后面竟然還有漆多流下來的痕跡。
我打電話過去,責問為什么拿品相這么差的東西來做樣品呢?
對方說因為我要定做的是價格較低的,所以他拿的就是最普通的,所以反差大。
可當時我出的價格是他所說的特級品的成本價啊,因為他說沒有普通的,所以我想好的也行,正好可以送給客戶當個禮物呢,也很有特色。
可如今這個品相,叫我怎么拿得出來呢?摩擦過的好說,那是路上磨的;鎖扣也好辦,那是路上磕的;可那上面不光滑且流出來的漆面呢?怎么說?
我甚是憤怒,賣水果的都知道把好看的擺在前面,何況咱這是好多萬生意的樣品呢?
不知道老晉商祖宗們,看到后輩的如此眼界,會怎么想?
我們的懶惰、我們的經驗主義、我們的不思進取、我們的固步自封……如何對得起那個曾經匯通南北的祖先?不去掉這些痼疾,我們新晉商的稱謂豈不是一個夸夸其談的笑料?
當然,并非都這樣。
今天,我終于找到了合作伙伴,當然不僅僅是業務合作,而且是思想上的認同。
在我的園子上說這個,不是為了貶低我的家鄉人,而是想為我的家鄉人提個醒。
火車數次提速,而北京到晉南的列車總是在為別人讓道,從13個小時到14個,到15個半。“要想富,先修路”,我們的公路不發達,我們的鐵路給別人讓道,我們卻躺在祖宗的成就上唱祖宗的輝煌。經濟落后不是我們的錯,但是思想落后就是我們不可饒恕的罪過。
故事確實很簡單,簡單到我們已經習以為常。可是這種現象讓我們看到了什么?當年晉商的精神你能看到嗎?你會認為這龐大的群體里面出現叱咤風云的“新晉商”嗎?“新晉商”的形成與壯大,已經缺乏了最起碼的群眾基礎、社會環境、思想氛圍了。
更大的問題在于,山西這幾年明顯落后了。但是山西人如何看待這種落后呢?你和山西人聊天,你在網絡上搜索,我們都會發現,眾多的山西人把這種落后歸根到了“犧牲”上面。一篇讓許多山西人熱淚盈眶的代表文章的標題就是:山西人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