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12月27日,河南省西峽縣農婦李成會用毒藥將6歲的腦癱女兒毒死。今年7月3日,李成會收到了南陽市中院一審判處其有期徒刑13年的判決書。
母親為何毒死自己的親生女兒?原來,李成會有6位癡呆和殘疾親人,因為家庭貧困、公公嫌棄、思想壓抑等原因,她產生了和女兒一起死的念頭。
這是一樁由情、法、理激烈碰撞的殺人案。村民出于同情不愿報案,丈夫也原諒了妻子。近百名村民3次聯名向西峽縣有關部門遞交求情信,懇請“法外施恩”。
李成會毒死腦癱女兒不是孤例。因為涉及到“安樂死”,此類案件備受關注。有專家認為,他們殺人的目的是為了解脫被害人,正好反映了關于“安樂死”的立法爭議。也有人指出,我們不能因為她患有精神病或者其它病,生命就低人一等,不值得尊敬。
母親給女兒實施“安樂死”
2008年1月1日,群山環抱的西峽縣西坪鎮下營村,一輛警車把32歲的李成會帶走了。
在西峽縣公安局刑警大隊,李成會供述了她在2007年12月27日毒死女兒的經過。了解到李成會的家庭境況和作案動機后,民警們的心情格外復雜。
1996年,下營村的李成會嫁給了同村的張秀華為妻。他們的家庭情況相似,李成會的母親是個啞巴,父親在一次蓋房子時被砸成傷殘,而張秀華的父母也都是癡呆人。
兩年后,他們的大女兒張娜出生了。2002年,他們又生下了小女兒張娟,張娟先天性腦癱,渾身軟綿綿的,到現在也不會走路和說話。
幾年來,為給張娟治病,李成會欠下了兩萬多元的外債,但她一直沒有放棄治療。
2007年12月27日中午,李成會給張娟喂止咳糖漿時,公公又指桑罵槐地說她不會生男孩。
李成會想到兩家9口人中6人不是殘疾就是癡呆,女兒的病也治不好,家中外債累累,她產生了和女兒以死解脫的念頭。
李成會找來“3911”農藥,灌入張娟口中,看到女兒嘔吐厲害,她認為女兒把農藥吐出后死不了。因擔心自己死了,公公一家會嫌棄腦癱女兒,李成會放棄了自殺。當天下午張娟死亡。
村民3次簽名為其求情
當天下午,在湖北十堰打工的張秀華突然接到妻子的電話,說小女兒患腦充血死了。第二天,張秀華回到老家。兩天后,妻子告訴他,自己喂止咳糖漿時,誤把農藥灌入女兒口中,“反正女兒也死了,你想告就告吧”,張秀華選擇了沉默,當地村民只是議論,出于同情沒有人去告發。鄰村的一個群眾聽說后,向西坪鎮派出所報了案,李成會才東窗事發。
2008年1月1日上午,西峽縣公安局刑偵大隊民警開始調查取證。1月2日,經法醫鑒定,張娟系中毒身亡。1月18日,李成會因涉嫌故意殺人罪被西峽縣人民檢察院批捕。
李成會被捕后,下營村村黨支部、村委會和部分村民先后3次聯名向有關部門遞交請愿書,鑒于李成會的家庭背景和作案動機,大家懇求減輕處罰。
村主任李明軍說,前兩份請愿書分別由他和村支書、村婦女主任和20多名村民聯合簽名,第三份請愿書有47名村民簽名。由他、村支書和張秀華遞交有關部門。
丈夫理解妻子的苦衷
今年6月16日,南陽市中級人民法院在西峽縣開庭審理此案。南陽市人民檢察院指控,李成會故意非法剝奪其女兒的性命,其行為已構成故意殺人罪。公訴人表示,鑒于李成會作案目的是為了減輕家庭困難和女兒痛苦,建議法院酌情從輕處罰。
7月3日,羈押在西峽縣看守所的李成會收到了南陽市中院的判決書,一審以故意殺人罪判處其有期徒刑13年,剝奪政治權利5年。主審法官劉建華說,李成會的行為雖然已構成故意殺人罪,但從她的家庭境遇、犯罪動機、人身危險性及社會危害性等方面綜合考慮,對她從輕判處。
7月10日,記者在下營村看到,張秀華和父母一家幾口擠在3間土坯墻的瓦房里,屋內簡陋。當地一位村民說,他家在當地屬于最窮的。在采訪中,村民少有指責,更多的是同情和唏噓。
一位婦女說,李成會性格開朗,為人很實在,有時因為生活瑣事和公公婆婆拌幾句嘴。她婆家娘家都是個爛攤子,丈夫又不在身邊,李成會生活壓力很大。
李成會的父親李大章告訴記者,女兒從小個性就強,有時自己說她幾句,她就一天不吃飯,自己也拿她沒辦法。張秀華認為妻子這樣做是迫不得已,現在他已經原諒了妻子。張秀華說,妻子和自己一樣都是小學沒有畢業,她嫁到這個家后,沒有怨言,妻子一直沒有放棄對女兒的治療,以前也沒有聽到妻子抱怨女兒的話。
被羈押在看守所的李成會每天都生活在自責和懺悔之中。今年5月18日,李成會在寫給丈夫的信中說:“你和女兒張娜恨我,我無話可說。我現在好想張娟,每天夜里做夢都是張娟的影子。”
7月7日,張秀華帶著10歲的大女兒張娜在西峽縣看守所見到了李成會,這是李成會被抓走后他們第一次見面,3人抱頭痛哭。李成會說她非常后悔,對不起丈夫和女兒,她也不再上訴,今后會好好改造。
張秀華發現,回來后張娜變了,不愿多說話,他擔心女兒幼小的心靈受到傷害。
呼吁完善心理救助體系
李成會因為家庭貧困,生活壓力所迫,才以身試法。那么,在農村對這樣的家庭有什么救助措施嗎?
據了解,張秀華的父親張金才和岳父李大章都享受農村低保,每人每年領取360元,李成會的弟弟也享受了“五保”,每年領取800元。
村主任李明軍說,張秀華的母親和死去的女兒也符合農村低保的條件,但是,鎮里分給村里的指標少,符合條件的人多,這幾年上邊又沒有通知申報。村里也很同情他們,每年給他們申請點救濟棉衣和面粉。
鄭州華夏心理培訓學校馬靜培老師非常理解李成會的遭遇,她說,每個人或多或少會有緊張焦慮情緒,很多人長時間處于抑郁狀態,暢通的心理溝通渠道可以緩解他們的絕望情緒。由于李成會飽受生活壓力與困擾,缺乏心理安慰和救助,最后由貧窮和不幸變成了絕望。
問題是,生長在農村的李成會不但享受不到心理醫生的心理干預和疏導,丈夫不在身邊的她甚至找不到可以傾訴的對象。我們難以想象,李成會到底是以一種什么樣的心情熬過了一天又一天。
“安樂死”引發社會關注
據了解,因為親人患病而對其安樂死的案件時有發生。
去年8月22日,不堪瘋妹妹帶來精神和經濟上的雙重折磨,19歲的婷婷捂死了自己的孿生妹妹。今年2月26日,四川彭州法院作出一審判決,以故意殺人罪判處婷婷有期徒刑3年,緩刑5年。3月7日,檢察機關以量刑較低為由提起抗訴。
今年3月22日,四川開江縣回龍鎮潘啟華因為不忍妻子遭受病魔煎熬,用刀將妻子殺死。潘啟華殺妻后,30余位村民聯名上書,請求對潘啟華從輕處罰。
李道紅捂死腦癱女兒的案件和李成會的案件相似。去年1月18日,李道紅和丈夫帶著重度腦癱的女兒小菲從老家江蘇來京治病。第二天,李道紅給小菲喂了大量安定類藥物,然后用枕巾、被子將小菲捂死。6月10日,海淀區人民法院開庭審理了此案。
“安樂死”是這些案件不可回避之處,也引起了學者們對“安樂死”的關注。
對于婷婷捂死妹妹的案件,長沙理工大學的成松柳教授認為,在一個貧寒的患者家庭,病人痛苦萬分且目前醫療手段無法治療,家人又無能力對其實施救助時,讓病人自己選擇生與死,是一種尊重生命尊嚴的人文關懷。
潘啟華的辯護律師認為,從犯罪動機上來說,潘啟華殺人的目的是為了解脫被害人。從某種程度上來說,被告人這樣做也是為了實現被害人的愿望。
而公訴人認為,我們不能說,一個生活不能自理的病人,就可以剝奪他的生命。未經國家的允許,任何人都無權剝奪他人生命。
“安樂死”立法早有人提出,2006年全國“兩會”上,患有“進行性肌營養不良”的28歲女子李燕就曾希望有人幫助她提交《安樂死申請》議案。
河南萬翔律師事務所律師李華陽說,目前,國外已有幾個國家承認“安樂死”合法化,而我國法律目前并未承認,對現實中“安樂死”的案件,仍按照故意殺人罪定性。但在量刑時,法院應根據被告人的犯罪動機、社會危害性大小等因素,從輕或減輕處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