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親沒讓家貧成為她放棄的理由
陳燮霞出生于廣州番禺欖核鎮,因是家中最小的女孩,小時候,家人親昵地稱作細妹。
陳燮霞的父親陳細泉是個農民,所以,陳燮霞打小就跟著他在甘蔗林里忙活,她8歲那年,拉起滿滿一車甘蔗,沖著陳細泉喊道:“爸爸,我拉車走了。”說完,一用勁,就開始拉車走。正收拾工具的陳細泉被女兒的喊聲驚動了,他抬頭一看,幾乎嚇傻了,那一車甘蔗足有300斤,就連自己拉都很吃力,更何況只有8歲的女兒?這要是讓車給弄傷了,那可不是玩的。他不敢喊,怕一喊把女兒嚇著了,會引起更大的麻煩。他扔下手里的工具,就往女兒那里跑。這時,陳燮霞已經跟這滿載甘蔗的車較上了勁,她吸了一口氣,小臉憋得通紅,拿出吃奶的勁喊了一嗓子:“啊!”奇跡出現了,滿載甘蔗的車竟然被陳燮霞給拉動了,而且還緩緩地往前滑行。陳燮霞有神力的消息立刻傳遍了全村,大家都覺得這個小細妹不簡單。
1992年9月,剛上三年級的陳燮霞迎來了自己命運的轉折點,番禺業余體校的黎教練到陳燮霞就讀的欖核村小學選材,他一眼就看中了陳燮霞。于是,陳燮霞和一個男同學就成了番禺業余體校的學生,開始走上了體育之路。不過陳燮霞的新路走得并不是很通暢,那時,中國的體育制度已經改革,業余體校每年的學費是230元,伙食費100元,另外還要給零花錢,這樣算下來,一年的費用都要大幾百元錢。作為父親的陳細泉,不得不算這么一筆細賬了:當時陳家主要有十幾畝地用作種甘蔗和水稻,再種些瓜菜到市場去賣,每年剩余下來的收入大約5000元至6000元,日子過得相當艱難。現在又要為女兒額外付一筆支出,那日子就更難了。但是,他看到女兒非常喜歡體校的生活時,又不忍心拂逆女兒的心,終于,他下了決心,對家人說:“細妹喜歡,就讓她去吧,這幾百元錢,我們省點,就可以省出來了。”
父親用28元的運動衫哄她繼續訓練
體校離陳燮霞家有好幾十里路,開始的時候,是陳細泉在每個星期一騎單車送她到體校去訓練,等到了周末,又騎著單車去接她回家。那長長的、不平的田埂路,是父女倆開心的交流時刻。
陳燮霞是個肯吃苦的細妹子,那每天抓杠鈴的手被鐵把磨得血肉模糊,為了不讓家人看見,她在回家前常常要對傷口做一些小處理。但即使這樣,疼愛她的媽媽還是看見了,她捧著女兒的手說:“你這是在遭罪呀,這體校還是別上了。”陳燮霞還沒想到如何安慰媽媽,陳細泉發話了:“那怎么行?已經走到這一步了,怎么能放棄?”為了不讓女兒受影響,他在家里立了規矩,不讓家人和女兒談訓練的事情,也不讓妻子去體校看看女兒是如何“受罪”的,讓陳燮霞少了許多的干擾。
不過,陳燮霞畢竟還是個孩子,練的又是非常消耗體力的項目,練了一段時間后,也出現了些不適應的狀況,全身酸疼,也有了不想練的想法。但這樣的想法她不敢和父親說,媽媽也幫不上忙,她只好在家里抱著奶奶哭。奶奶心疼孫女,對陳細泉發火說:“看看細妹這是遭的什么罪?我們不去了。”陳細泉對自己的母親當然不能來硬的,他只好想辦法來說服女兒。想來想去,他終于想出了用物質獎勵的方法。
陳細泉把女兒帶到商場,花28元錢買了一件女兒最喜愛的運動衫。看著女兒捧著運動衫高興的樣子,陳細泉有些心酸,他對陳燮霞說:“細妹,從現在起,你也可以穿著運動衫去訓練了,別人都會羨慕你了。”陳燮霞高興地說:“是的,明天我就穿著它去訓練。”有了新衣服的陳燮霞在奶奶面前也不喊疼了,第二天高高興興地去體校了,這才讓陳細泉松了口氣。
1994年,陳燮霞被鐘成燦教練選中,正式成為廣州偉倫體校舉重隊隊員。廣州是個大城市,生活水平高,花費自然也大,這讓陳細泉的負擔更重了,但他還是決定咬牙堅持。沒錢,他就四處去借,一直到陳燮霞進了八一體工大隊,有了工資和補貼,他的借債生涯才告結束。
家里的經濟情況不樂觀,但陳細泉還是想方設法保證女兒的營養。他聽說吃牛肉更能增強體質,于是只要女兒回家,他就必定到集市上去買新鮮牛肉做給女兒吃。甚至哪怕是吃上一碗普通的面條,他也會花心思在面條里放上海鮮、蝦仁等海產品。或許,正是父親這樣無聲而又堅定的支持,才讓陳燮霞在枯燥的訓練中堅持了下來。
屢遭退隊沒有熄滅她心中的火焰
陳燮霞的舉重之路并不是順坦的。她在偉倫體校沒多久,就被選送進了廣州省隊,但練了沒幾個月,又被定性為沒什么前途而退了回來。這樣的打擊讓陳燮霞覺得很沒面子,她寫信給父親說不想練了。陳細泉對女兒說:“你要是這樣回家,不是更沒面子嗎?再堅持,堅持!”聽了父親的話,陳燮霞又留在了偉倫體校。
是金子總會發光的。1999年,解放軍隊舉重教練高凱文到廣州挑選隊員,在別人的推薦下,他對總是一聲不響訓練的陳燮霞很感興趣:“既然廣東省不要,那就到部隊去吧。”就這樣,陳燮霞穿上了軍裝,成了一名軍人。陳細泉當然高興女兒能有這般出息了,原本他就擔心女兒練不出來,現在好了,女兒是個兵了,是真正的國家人了,這么多年的苦可算是沒有白吃。但命途多舛,剛在解放軍隊練了沒兩年,陳燮霞腰部就受了傷,這對于舉重運動員來說是致命的,陳燮霞想到了退伍。陳細泉對女兒說:“部隊在危難時培養了你,你起碼要報恩吧?馬上就是全運會了,拼出點成績再走,也對得起人了。”陳燮霞最懂父親的心,于是又咬牙堅持了下來,這一堅持就到了國家隊。
中國女子舉重隊是真正的藏龍臥虎之地。陳燮霞就如同魚游進了大海,完全不突出,因此,沒多久又被退回了解放軍隊。這樣的幾進幾出,對于陳燮霞來說,已經是家常便飯了。倒是陳細泉擔心女兒有些接受不了,于是寫信鼓勵女兒好好努力,爭取再進國家隊。接到爸爸的信,陳燮霞練得更猛了,本來就不多言多語的她更加沉默了,眼里除了杠鈴就是杠鈴。外人不知道練舉重有多苦,但陳細泉卻很清楚,他很想對女兒說好好珍惜身體,但他知道一時的心軟,會毀了女兒的前途,因此,他把這份愛壓在了心里。
2006年10月19日,全國女子舉重冠軍賽48公斤級別挺舉比賽現場,陳燮霞成功了,獲得了生平第一個全國冠軍。陳燮霞把冠軍的金牌留在了家里,陳細泉特地讓人做了一個大鏡框,把金牌放在里面,以此來紀念女兒走過的艱辛之路。此后,陳燮霞代表解放軍隊和國家隊接連獲得亞錦賽冠軍、世錦賽冠軍,并打破了挺舉世界紀錄。看著這些金牌,陳細泉知道魚兒已經游進了大海,那就注定要和風浪為伍,注定要付出更多的汗水去搏擊。他對女兒說:“你什么金牌都有了,現在就缺少一枚奧運金牌了,有了它,既不枉你走上了這條路,也能讓我們祖上有榮光了!”
這就是一個蔗農父親的眼光和胸懷。
有了父親定的目標,陳燮霞又開始了新的沖擊。2008年8月9日,激動的時刻終于來臨了,陳燮霞以絕對的優勢獲得了中國代表團的第一枚金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