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進入新世紀,龍巖市民營工業快速發展已成為當地國民經濟的重要支撐,但是也存在一些問題和制約因素。未來加速推進龍巖市民營工業發展必須重視資本經營、推進企業自主創新、實施品牌戰略、實施人才戰略、解決企業融資難和進一步優化企業發展軟環境。
關鍵詞:龍巖市;民營工業;對策
“十一五”期間,龍巖市新一輪大發展的主要奮斗目標是力爭到2010年地區生產總值和財政總收入比2005年翻一番,工業總產值突破1000億元。在這一宏偉目標中,龍巖市發展的主旋律就是加速推進工業化。民營工業是龍巖市整個大工業體系中最具活力的部分,因此加速推進民營工業的快速發展,對龍巖市如期實現新一輪大發展工業化目標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一、龍巖市民營工業發展的現狀、特點
(一)民營工業快速發展,成為龍巖市國民經濟的重要支撐
2007年,全市規模以上民營工業企業939家,占全市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總數976家的96.2%。2007年全市規模以上民營工業實現總產值435.27億元,比2000年增加390.68億元,現價年均增長38.5%,年均增幅比同期規模以上工業高10.4個百分點;占全市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的比重由2000年的47%上升到80.9%。2007年全市規模以上民營工業實現增加值141.27億元,比2000年增加126.7億元,現價年均增長38.3%,年均增幅比同期規模以上工業高12.5個百分點;占全市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的比重由2000年的35.6%上升到69.1%。2007年全市規模以上民營工業企業擁有固定資產原值256.39億元,比2000年增加196.45億元,年均增長23.1%,年均增幅比同期規模以上工業高10.7個百分點;占全市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總固定資產原值的比重由2000年的48.4%上升到91.5%。2005年,全市工業總產值超億元的企業44家,其中民營工業企業33家;2007年全市超億元工業企業100家,其中民營工業企業91家。近年來龍巖市民營工業的發展進入快車道,無論是總產值、增加值還是固定資產,年均增幅都在20%以上且都比整個規模工業增幅快10個百分點以上,總規模已成為全市工業的主體,成為龍巖市國民經濟新一輪大發展的主要增長極。
(二)民營工業企業平均規模有所擴大,但小型企業仍是主體
2007年,龍巖市規模以上民營工業企業平均產值達到4635萬元,比2000年增加2695萬元,增長125%。但同期,全市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平均產值達到5513萬元,民營工業企業平均規模只有全市工業企業的84.1%。在全市939家規模以上民營工業企業中,年產值5000萬元以下的企業有708家,占75.4%,但總產值僅207.6億元,占全市規模以上民營工業總產值比重僅47.7%。
(三)民營工業主要以勞動密集型為主,高新技術、外向型企業少
目前,龍巖市民營工業企業大多是投資少、進入門檻比較低、傳統技術為主的勞動密集型企業。據統計,2007年龍巖市規模以上民營工業企業中勞動密集型企業的銷售收入占總銷售收入的73.6%、就業人員占總就業人員的88.6%。2007年,龍巖市省級以上高新技術民營工業企業僅8家,出口創匯工業企業僅84家,僅占規模以上民營工業企業總數的0.8%和8.9%。
(四)國家級馳名商標、名牌產品少
截至2007年底龍巖市累計獲得中國馳名商標兩件、中國名牌產品4個,分別占福建省中國馳名商標66件、中國名牌產品100個的3%和4%,遠低于沿海發達地區水平。同期泉州市共獲中國馳名商標28件,中國名牌產品46個;廈門市獲中國馳名商標13件,中國名牌產品19個。
(五)企業家隊伍素質不高,培訓滯后
龍巖市著名民營企業家為數很少,龍巖市高層次正規企業經營管理人才培訓工作仍然嚴重滯后。到2007年底,全市獲得國家承認的“職業經理人資格證書”的高級企業管理人員僅87人。這項培訓與沿海發達城市比,差距很大。龍巖市職業經理人資格培訓尚未形成應有的氛圍。
二、影響民營工業發展壯大的主要制約因素
(一)現代企業經營管理水平不高
據調查,目前龍巖市大部分民營工業企業仍處于家族式、傳統經營式管理階段,用現代公司制管理的企業不多。2007年龍巖市939個規模以上民營工業企業中股份有限公司企業15個、有限責任公司企業168個、股份合作經營企業33個,合計216個,占23%。還有3/4強的民營工業企業還停留在傳統經營管理階段。
(二)民營工業企業自主創新、新產品研發能力弱
一是企業研發隊伍少、研發活動少、研發投入不足。2007年底,福建省有123家省級企業技術中心在龍巖市僅6家。龍巖市大部分民營工業企業沒有自己的研發機構和研發人員。據調查,2007年全市有開展研發科技活動的規模以上民營工業企業僅53家,只占全市民營工業企業總數的5.6%。2007年全市民營工業企業技術開發經費支出為15604萬元,其中龍凈環保股份有限公司技術開發經費支出7527萬元,占48.2%。二是產學研嚴重脫節。龍巖市大部分企業沒有與科研機構、高等院校建立經常性的聯系,很少與之合作研發新產品。三是企業在技術引進過程中存在多頭引進、重復引進,重引進輕消化,重生產達產輕技改提高問題。
(三)民營工業企業資金不足,直接融資和間接融資都較困難
目前,融資問題仍然困擾并制約著民營工業企業的進一步發展。在直接融資方面,龍巖市僅“龍凈”、“紫金”和“龍工”三家民營工業企業的股票分別在國內和香港地區上市且沒有一家民營工業企業發行債券。絕大部分民營工業企業除依靠少量民間集資、民間借貸之外,大部分資金只能依靠金融機構的間接融資。絕大部分的中小企業要取得銀行貸款面臨諸多困難。據龍巖市人民銀行統計,2007年底龍巖市各金融機構向民營工業企業發放貸款余額僅為60億元,只占同期龍巖市各金融機構全部貸款余額343.4億元的17.5%。
(四)民營工業企業外部發展軟環境建設相對滯后
雖然中央三令五申支持、鼓勵、引導非公經濟發展,但一些人總是存在種種擔心、疑慮,實際工作中難于真正做到“放手、放膽、放心、放寬、放活”。正因為如此,所以政府一系列優惠政策、措施難到位,政府在職能轉變方面,在提供各種服務、幫助方面也不夠到位,社會服務體系不健全。
三、發展壯大民營工業的對策
(一)重視資本經營,壯大企業規模
民營工業企業要超常規、跨越式發展,必須重視資本經營。所謂資本經營是指企業將自己的全部資產作為一種資本,以追求利潤最大和資產最大增值為目的,以價值形態經營為特征,利用資本裂變、集聚、擴張和重組等方式,對企業資本進行綜合經營,充分發揮其效用。它是企業優化資產結構,調整產業、產品結構的重要方式。它能有效盤活資產存量,提高資產利用質量,實現資產迅速增值。它可以加快企業擴張速度,壯大規模,形成規模經濟。資本經營的主要形式有合并、并購、參股、重組等。如龍巖春馳集團成功運用資本經營,實現企業經濟裂變,迅速做大。目前,該集團已成為擁有固定資產達2.8億元,年銷售收入2.5億元的大型水泥集團企業。又如龍巖工程機械(集團)有限公司,在中國工程機械行業中率先開始以資本為紐帶,將金融投資與機械制造業相結合,大量收購、兼并國內工程機械公司,經過12年的年均56%的高速增長,目前已形成一個擁有11個子公司,年產1.5萬臺裝載機生產規模,占有全國15%的市場份額的中國大型工程機械集團公司。
(二)推進企業自主創新,做大做強做原有企業
企業要做大、做強就要靠企業不斷創新。創新要堅持以增強企業核心競爭力、創新能力和防范風險能力為核心,不斷創新體制、機制和管理方法,形成具有企業特色的管理模式,不斷提高盈利能力。企業創新包括:一是戰略創新。關鍵是戰略管理推進和組織實施,強化決策功能,建立重大決策的責任追究制度。如龍工重視戰略創新,瞄準中國現代工業技術大都市——上海,2001年以來投資20多億元建成中國龍工集團上海研發、生產銷售基地,從而贏得巨大的發展空間。二是制度創新。即建立現代企業制度,按規范的公司制運作,完善法人治理結構。如龍工重視制度創新,建立起比較完善的現代企業制度,按照規范的公司制運作,不斷完善法人治理結構,使企業管理走上現代化、規范化軌道。三是技術創新。企業應采用新工藝、新生產方式和經營管理模式來提高企業競爭力,不斷開發出具有新穎性、先進性和實用性的新產品,滿足社會需求的不斷變化才不會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被淘汰而得以發展壯大。龍工集團從2000年開始,平均每年投入研發經費5000多萬元,共開發各種型號的龍工牌裝載機33種,始終引領整個中國裝載機制造行業向國際先進水平前進。四是管理創新。重點要在市場營銷開發、品牌建設、資金成本管理、人力資源開發、安全管理、質量管理和現代化信息管理等方面實現管理創新,實現企業管理工作的高效率,組織的高效能和經濟的高效益。
(三)實施品牌戰略,創造更多有龍巖特色的名牌產品
聯合國工業計劃署曾經調查過,世界上一些主要工業品名牌數不及3%但其市場份額卻占40%以上,銷售額占一半左右。龍工集團在短短十多年中,創造出中國名牌產品“中國龍工”。龍工集團把ISO9001認證作為規范化管理的新起點,促進產品質量達到很高水準。目前龍工集團的產品已銷往全國31個省市自治區。
(四)實施人才戰略、造就高素質人才隊伍
一些有遠見的企業家意識到,人力資本今后比貨幣資本更重要,屬于企業核心競爭力,是企業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目前中小民營工業企業人才匱乏,是制約龍巖市民營企業做強做大的關鍵因素之一。據近兩年大學畢業生就業意向調查,大部分大學生就業的首選到民營企業的不多。由于中小民營企業規模小、資金擁有量及影響力難于與大企業相比,加上人為因素、環境因素,現在普遍存在難吸引、難留住人才的問題。在企業內部,相當多的企業還是家族制管理,有的企業分配制度不公平,難以激勵人才的積極性、創造性。民營工業企業實施人才戰略,要突出以下幾個方面:一是要摒棄落后、僵化的用人觀念,特別是要打破家族式用人模式。二是要樹立正確的人才觀。要樹立“人才是第一資源”的觀念,要認識人才是多樣的,多層次的,要珍愛人才、尊重人才。三是不讓優秀人才流失。企業人才隊伍要有合理結構,關鍵的幾類人才,如產品研發人才、營銷人才、戰略管理人才要能留住。要完善激勵機制,中小民lucSFZqtsCGpFJ4dyltKcVq3uL8h83PT7XmiTk4c5QI=營工業企業雖然物質激勵手段有限,但建設良好的企業文化,以此吸引、留住人才,塑造優秀人才是可能的也是最重要的。政府要從政治、經濟、政策上支持民營企業家成長、成熟,使他們成為發展壯大龍巖市民營工業企業的帶頭人,要加快職業經理人培訓步伐,使所有民營企業家都接受高層次、規范化的培訓,全面提高素質。
(五)采取綜合措施,解決中小民營工業企業融資難問題
各金融機構要進一步降低貸款資質、擔保門檻,簡化手續,盡可能地安排貸款額度用于支持、扶持民營中小企業發展。市、縣兩級建立支持中小企業發展的財政專項基金,專門對中小企業創業和創新(技術創新和新產品研發)的小額貸款給予支持。要鼓勵發展有實力的中小企業信用擔保機構。
目前,龍巖市雖已前后成立了12家擔保公司并且在為中小民營企業做貸款擔保方面發揮了一定作用,但其擔保貸款規模還遠不能滿足中小企業的需求,應鼓勵支持其加快發展,擴大擔保規模。
(六)轉變政府職能,進一步優化企業發展軟環境
隨著冠豸山機場、龍廈高速公路、龍贛鐵路、龍長高速公路和永武高速公路、龍廈鐵路等交通基礎設施項目相繼建成或開工建設,龍巖的區位優勢進一步顯現,硬環境得到很大改善。但是龍巖市投資發展軟環境,仍然存在不少問題。要從根本上解決軟環境問題,一是加大改革行政審批制度的力度,簡化辦事程序,實行“非禁即入”原則。二是強化監督機制,解決政府出臺的政策落實不到位問題、服務不優化的問題。要實行咨詢制、問責制和罷免制,促進機關工作作風的根本好轉,有效優化軟環境。同時,可以定期或不定期組織民營企業家對政府有關部門進行評議。對評議最好的政府部門給予表彰獎勵,對評議差的給予通報批評,問題嚴重的要追究責任。三是建議制定鼓勵規模工業企業加快發展的獎勵辦法。如對規模企業實施排名升位獎;對產值億元以上重點企業,在征地、礦山、竹木資源配置上等給予重點傾斜扶持。
參考文獻:
1、郭田濱.龍巖市非公有制企業融資問題調查與思考[J].中共福建省委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