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發展西部地區現代農業的過程中,突破政策性金融性支持、信貸資金支撐、農業保險三大經濟瓶頸至關重要。文章分析這三大瓶頸的根源及相關對策。
關鍵詞:現代農業;經濟瓶頸;農業保險;政策性金融;農業信貸
現代農業作為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主要標志,已引起全黨、全社會的重視。1978~2003年,中央下發的關于農業和農村工作的文件共計56個。黨的十六大以來,中央召開了5次農村工作會議,連續4年下發關于“三農”工作的“1號文件”。目前,國家從財政方面加強了對現代農業的建設,但金融方面對現代農業支撐的力度不夠。作為現代經濟核心的金融業,也應成為現代農業的中流砥柱。
一、瓶頸之一:在金融上提供政策性支持
對于現代農業剛剛起步的欠發達地區,農業產業化企業往往科技含量低,規模較小,經濟效益不高。與商業銀行的其他客戶相比,競爭力明顯不足。目前的金融機構為了自身的經營效益和改善財務狀況,提供的是商業性服務。農業貸款利率與商業銀行對其他行業同期同檔次利率相同,沒有資金優惠。貸款方式以抵押擔保為主,客戶以優質高效為主,談不上對農業的政策扶持。農民辦貸程序復雜、環節多、時間長。這種貸款管理體制難以適應現代農業經營步伐,尤其是季節性農業企業往往滯后,農業企業獲得貸款的門檻較高。農、林、牧、副、漁必須是地市級人民政府以上認定的產業化龍頭企業才能獲貸,這不利于新興農業產業的發展與崛起。另外,小型農產業管理不完備,財務制度不規范,記錄的財務信息失真,這樣政策性銀行難以獲得對稱的信息而對個體私人企業或小企業惜貸。
面對西部現代農業發展存在的種種的問題,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方針政策,明確農業政策性銀行的職能是關鍵。首先,中央銀行、銀監會等國家有關部門應明確農業發展銀行的政策性和特殊性,加大對農發行的改革力度。農業政策性業務由農發行經營管理,不再經營過多的商業性業務。對農業發展銀行經營政策性業務形成的風險和經營虧損,國家要給予補貼。其次,農發行應發揮政策性銀行的政策優勢,構建適合現代農業發展的信貸管理體制,如重點支持農業服務建設,在政策、資金上有別于其他商業銀行的優惠和更加靈活的管理體制。再次,整合現行的管理辦法,下放貸款審批權限,實行授信管理和授權管理。最后,因為人最具有主觀能動性和創造性,所以加強人才隊伍建設是根本,精簡不適應業務發展需要的人員,新增精通現代銀行管理知識和熟練運用現代科技的青年人才,他們更懂得行、企之間的信息溝通。
二、瓶頸之二:農業貸款對現代農業發展的正向效應
農業貸款投入對西部地區農業經濟增長具有持續的正向作用,加強農業貸款投入具有促進農業經濟增長的潛力,對現代農業發展具有長遠意義。但目前西部農業貸款對經濟增長支持作用小,其根源不外乎以下幾種情況:首先,農村信用環境差,自然災害多且不易分散,特別是新疆地區,以2004年為例,農業損失約占整個災害損失的75%。農業生產的邊際生產率低,造成農民人均收入水平不足城鎮人均的三分之一。能做抵押的標的資產甚少,且處置也非常困難,更談不上擔保機制和個人征信體系的建設。其次,農村金融機構本身的經營效率不高,主要表現為激勵約束機制不健全,風險管理經驗不足,不能有效地降低資金運作成本和弱化風險。內部機制缺乏伸縮性,不能隨農村市場的發展改革自己的經營策略。缺乏融資方式創新和提供新的金融產品。再次,政府沒有發揮自己的職能,提供補償激勵機制以增強對現代農業貸款的投入。由于農業的弱質性,它的投資收益往往低于非農產業,這樣政府提供利益補償的機制勢在必行。最后,西部地區農業的產業化進程尚處于始發階段,農業經營仍未擺脫傳統農業的運營模式,除了少量幾家龍頭企業一枝獨秀外,其余都處于起步階段。
加大農業貸款對現代農業經濟增長的支持力度是一個系統的工程,其中推進農業產業化是主要的突破口。具體地說,應從以下幾個方面努力:
1、優化農村信用環境。通過產權制度的創新(例如保險證質押借款)來拓寬抵押物范圍。成立一些擔保機構或擔?;?,專事擔保職能,這就需要適合西部地區的擔保制度,確立聯保以解決農民擔保難的問題。在信用體制建設過程中,地方政府必須發揮主導作用,尤其在個人征信系統建立中應更彰顯其功能。
2、西部地區金融機構改革勢在必行。應以農村信用社改革為主導,農業銀行改革為支撐,建立開放的金融體系。農村信用社應該最終改為合作性金融組織,走商業銀行的道路。在各種農村金融機構成立之后,農業銀行可以完全按照市場運作,放棄支農的功能定位。
3、財政貼息制度建立是政府職能發揮的典型范例,它是貨幣政策與財政政策的配套實施。這不僅排除了由于農村市場機制不完善而造成的資源配置的低效率,而且也疏通了貨幣政策在農村的傳導機制。此外,政府職能發揮另一方面表現為完善農業信貸法。
4、應加快農業產業化進程。在這一過程中,政策性金融和財政應發揮主導作用,為理順農產品銷售各個環節,應建立完善的農產品銷售市場。
三、瓶頸之三:農業保險對西部現代農業發展的促進作用
發展現代農業就是要切實提高農業的綜合生產能力,提高農業的防災救災能力是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的重要一環。在我國西部這個自然災害頻繁發生的地區,防災抗損是發展現代農業不可忽視的方面,現在西部農業保險存在如下薄弱環節:農險的陪付率高,這是我國農險業務急劇萎縮的主要原因。現在西部開辦的農業險種保險金額都比較低,主要是承保各種作物的物化成本。農業保險制度不完善。許多農業災害被排除在保險責任之外,從而農險的承保率低。農險的險種少,主要集中在種植業,而林果業保險公司幾乎沒有開辦這方面的險種,養殖業保險也沒有相應發展起來。農險保費收取與農民的支付能力不相協調,農業保險風險分散機制不完備。
西部農業保險的發展有賴于全國農業的突破性發展,它不僅是保險業的問題,而且還涉及國家宏觀政策的配合。首先,應加快農業保險立法,盡快制訂適合我國農業保險特點的《農業保險法》,加快相關配套法規制度的建設,將整個保險活動納入法制化軌道,保證農業保險有法可依。其次,在政策性農業保險領域發揮政府的職能作用,組建政策性農業保險公司,通過建立農業政策性保險制度,為農業保險的發展創造一個有利的環境。再次,開拓農業保險業務,進行保險產品創新。重點調整農業保險的承保范圍和保費收取方式,探索具有西部特色的具有差異性的農險開辦模式和收費辦法。最后,應培養一支專業的人才隊伍,因為人才的儲備和培養是一個公司持續經營的關鍵。我國的保險公司要借助外國保險公司、國內農村產業的行業技術力量和有經驗的農村技術人
員,開展農業保險承保與理賠,培養農村保險專業人員。
四、結束語
制約現代農業發展的瓶頸因素很多,目前在財政政策如何促進現代農業的發展方面的著述頗豐,但在金融政策與現代農業的關系上論述甚少,本文只就金融三個主要的方面進行了剖析,此外農民自身的投入也對現代農業發展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參考文獻:
1、李季剛.欠發達地區農業金融資源逆向流失分析[J].財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