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我國主義市場體制的建立與交通體制改革的進一步深化,建立具有特色的事業單位財務管理模式與財務制度勢在必行。本文對我國現行交通事業單位財務制度中存在的一些問題提出建議。
一、加強預算管理,打破基期預算的編制方法
交通事業單位編制預算要打破“基數”觀念,應采用先進的預算編制方法,如零基預算法,以本單位的客觀情況為基礎,統籌兼顧,保證重點,收支平衡,全面反映預算單位的所有收入和支出,將預算編制與本單位事業
發展計劃緊密結合,保證預算的完整性。
二、加強應收賬款的管理,對應收賬款提取壞賬準備
隨著交通事業單位體制改革的深入,交通事業單位的理財環境越來越趨于復雜化,單位的應收賬款也越來越多。而交通事業單位的財務管理辦法對應收賬款提取壞賬準備方面沒有做出任何規定,這顯然不利于單位真實、全面地了解應收賬款的質量和流動性情況。所以交通事業單位應該以企業的做法對應收賬款提取壞賬準備。
三、重新界定固定資產的范圍,使其更合理
事業單位固定資產價值雖未達到標準(一般設備單位價值在500元以上,專用設備單位價值在800元以上),但耐用時間在一年以上的大批同類物資,如沙發等簡易辦公家具設備也作為固定資產進行核算和管理。這類物品易被損壞,更換比較頻繁,核算與管理的工作量大。而且隨著經濟的發展以及物價水平的提高,將一般設備單位價值標準設置在500元以上,專用設備單位價值設置在800元以上,明顯偏低。應當提高固定資產的單位價值標準。
四、對固定資產計提折舊,并相應增加固定資產的管理規定
我國事業單位不要求對固定資產計提折舊,對固定資產的更新是從收入中按比例提取修購基金來補充的,這樣勢必會出現以下幾方面的缺陷。
第一,容易導致資產信息的失真。單位的固定資產與固定基金一直以原值反映在資產負債表中,不發生變化。而在實際使用過程中,隨著時間的推移,固定資產要發生合理損耗,這樣就虛增了資產和凈資產總量,造成資產信息的失真。
第二,不利于加強固定資產的日常管理。由于不計提折舊,隨著時間的推移,固定資產原值與凈值相差越來越大,發生價值背離。固定資產在報廢、毀損時,按原值沖減固定資產和固定基金,不能真實地反映實際損失,難以劃清責任。
第三,不能正確體現收入與支出的配比原則。企業是通過計提折舊的方法計入成本,收入和支出相配比。由于事業單位固定資產不計提折舊,固定資產的損耗不能在成本核算中得以體現,人為地降低了取得相應收入的成本,虛增了盈余。
五、增加接受投資的核算和財務管理規定
隨著我國政府對事業單位的資金支持的減少,事業單位的投資主體呈現出多元化趨勢,交通事業單位應當為了自身的長遠,積極吸收社會力量辦事業,逐步拓展融資渠道,增強自身的融資能力,實現多形式、多渠道發展事業的格局?!督煌ㄊ聵I單位財務管理辦法》對接收投資情況也沒有做出任何的管理規定,這顯然與我國事業單位的發展不相適應。因此,應當對先行的交通事業單位會計制度和財務管理規定進行修改,增加接受投資情況的會計核算和財務管理規定。
六、加強預算外資金管理,完善預算外資金的管理規定
當前預算外資金的管理存在著很大的問題,一方面許多單位對預算外的資金的性質還存在著不正確的認識,向財政專戶上繳預算外資金收入不積極,有的甚至私設賬外賬,隱瞞收入,坐收坐支,違規收入,擾亂了財經秩序,滋生了腐敗。而另一方面我國事業單位的財務制度預算外管理制度還比較粗糙,管理框架還不夠完善,對外資金的性質、收支范圍、征收體制、管理模式都缺乏明確的規定,難以實行依法管理。所以,應當對預算外資金加強管理,完善預算外的管理規定。
七、建立財務審批制度,杜絕揮霍浪費現象
加強交通事業單位財務審批制度,建立嚴格的支出審批制度,對于每項開支,都必須嚴格按規定的權限審批后予以報銷。制訂嚴格的經費開支報銷程序,每一筆開支都必須取得合法的單據,并附有關批件,由經辦人員簽字、主管領導審批、財務人員審核后才能給予報銷。加強資金的事前監督和事后監督。抵制不合理開支,杜絕浪費現象。
八、建立財務制度,提高管理水平
建立財務分析制度,對一定時期的各項財務活動及結果進行比較、分析。通過分析,可以客觀地揭示事業單位財務工作中的問題,通過經驗教訓,改進和完善財務工作,提高財務管理水平。同時,通過財務活動分析,讓有關領導及時了解本單位的支出情況和管理狀況,不斷改進和加強財務管理。
九、全面提高財務人員素質
事業單位職能的轉變,對財會人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財務管理要求財會人員由傳統的“核算型”向“管理型”和“經營型”會計轉變,這就要求財會人員素質過硬以適應市場經濟發展。交通事業單位要結合單位具體情況,對會計人員加強培訓,全面提高會計人員的專業判斷能力和職業道德水準。組織會計人員參加政策法規、業務知識等方面的培訓,增強會計人員的職業道德和法制觀念,大力培養知識經濟需要的復合型人才。
(作者單位:萊州市交通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