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筆者在蘇教《語文》第三冊的范圍內選取部分內容,對徐州市電子技術學校01屆至06屆(高二年級)20多個教學班的作文教學做了嘗試性改革,讓學生聯系實際學寫計劃和總結;記敘文、議論文訓練為輔,用熱門話題來命題,聯系校園生活實際搞好基礎訓練。這些做法提高了中職生應用寫作的素質,對校園文明建設也起到了積極的推進作用。
關鍵詞:中職生;作文課;教改
一、作文訓練以計劃、總結兩大文體為主
計劃、總結是工作實踐中使用率較高的兩大文體,也是中職生走上工作崗位后最應該理解和掌握運用的。為此,必須實事求是、從中職生未來的實際需要出發,以就業為本,改變觀念,更新教法,在教學設計中,將計劃、總結的課時量安排為第三學期寫作課時量的三分之二,讓學生結合開學和期末的實際情況學習寫作,把培養計劃和總結的能力放在首位。
(一)關于計劃的寫作教學探索
計劃的寫作訓練被安排在開學之初,課時量為兩節。讓學生在學習了理論知識后根據第三學期正在實施的學習內容和具體安排,制訂班級或個人的學習計劃。動筆之前先給出框架:一是必須要寫出標題、前言、學習內容和學習方法以及保障措施等等;二是格式體例和規范要求。學生動筆之后,當看到千篇一律的程式化的學習計劃時,教師也許會有些失敗感。但是當發現學生們為了弄清各個教材的版本、版次和任課教師姓甚名誰而相互討論甚至爭論時;當聽到不少學生說“過去上了半學期也記不清哪天上什么課,現在抄一遍課程表,一下子就記住了”時……教師的心里會感受到成功。后來發現,許多班級都自發地把本班制定的學習計劃貼在了教室的墻壁上,以烘托學習氣氛、增強學習主動性。令人欣慰的是2005年初,徐州市中等職業學校第三學期《語文》期末統考中有一道要求寫“春節慰問活動計劃”的作文題,該校許多同學都能應答自如。按照“標題”、“前言”和“做什么”、“怎樣做”、“何時成”等形式和內容要素的評分標準,多數同學拿到了80%以上的得分,個別同學得到了滿分。問及感受,他們說:“印象深,好做。”“比學習計劃簡單多了……”雖然,這不一定說明這幾屆學生都具備了舉一反三的計劃寫作能力,但是計劃教學的這一探索是成功的,實現了理論和實踐相結合。
(二)關于總結的寫作教學探索
與計劃相比,總結要復雜一些。因此,總結的教學課時量定為四節,安排在期末復習前,讓學生在學習了理論知識后學寫一篇第三學期語文學習小結。要求從該學期語文學習中的一些具體做法上做專題總結。例如“多讀、多寫,提高語文學習質量”、“強化應用寫作訓練、培養計劃總結能力”等等。并鼓勵學生從學習實踐中尋找并歸納出能奏效的兩三種具體做法,寫成標題或總結撮要,再用具體事例和體會來充實,圍繞中心逐一寫成。與計劃寫作中共性多于個性的情況相反,不少同學寫出了獨特感受。有的同學在寫到學好計劃、總結的重要性時,還引用了往屆畢業生的“打工”體會。“公司的老板不需要你寫詩歌,而經常讓你做計劃、搞總結。工作計劃、總結拿不出來,老板可要炒魷魚了……”還有同學在總結中寫出了“多朗讀、多背誦”對校園文明的推動。盡管同學們在總結中的感受和認識難免有稚嫩之處,但他們聯系實際作總結的這些初步認識應當說是寶貴的。他們對于學習的理性認識,或許正在這里起步。毋庸諱言,能夠按照要求寫出語文學習小結的同學并不多,個別班級上交作業的人數僅有三分之一。這可以說明總結的教學探索尚有有待于改進和提高。
二、以記敘文、議論文寫作為輔的教學探索
第三學期的記敘文、議論文訓練只安排一次——三課時,少中求精。既要當作寫作基礎工程來抓,又要為部分向高職、大專升學的同學寫好“成考作文”提供訓練機會。怎樣做到少而精呢?在選題上下功夫。近年來主要是選用熱門的“話題作文”。如“中職生在讀期間用手機好不好?這是許多學生、家長和老師們都反復考慮的問題。請以‘校園手機’為話題,寫一篇記敘文或議論文……”由于話題聯系實際,人人有話要講,使得這個作文一躍而為同學們“自由表達的載體”,出現了許多好習作和妙語連珠的佳句、佳段。有位同學描述道:“‘我愛你,愛著你,就像老鼠愛大米……’同桌的手機又響起來了,全班的目光都射向他。如果眼睛能殺人的話,他不知死了多少次了……”也有同學用擬人的手法傾訴著插座的委屈。“每天上課時,好些人排著號充電。我都‘累’得喘不過來氣了!”個別同學對家里給自己配備的手機表示反感,認為這就是一條“電子鎖鏈”,自己總是“被拴著”。談到這些弊端時,大家認為校園手機在部分同學當中引發的盲目攀比之心危害最大,還有同學在好奇之心的驅使下,竟然去偷同學的手機……在上述認識的基礎上,教師注意引導同學們在看到這些弊端的同時也要看到利的一面。如用手機發短信可以練習漢語拼音的輸入,提高打字速度,節省話費。有同學在作文中描繪了理想的手機“它是最好的,上課時不會響,也不會玩游戲,更不會在同學面前擺闊。休息時它為我唱歌、講故事;遇到困難時它幫我聯系親友……”同學們在學習寫作中聯系實際,開始嘗試用“兩分法”看問題,對校園手機、筆記本電腦等新生事物也逐步有了較為正確的態度。
當然,教學中也未能解決一些老大難問題。比如,中職生作文基礎較差。更普遍的是錯別字,有些行將就業的同學仍把“卿”字理解成“親”——2月14日……男女同學在一塊親親我我……很粗心地把部首“尸”寫成了“廣”——本廟畢業生即將奔赴各自的就業崗位……如此等等,不一而足。這都說明,中職生的寫作教改任重而道遠,還需要更全面地聯系實際并付出更多的努力。
參考文獻:
1、葉衛民.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