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人們的生育觀念是決定人口的數量、質量的重要因素,也是決定經濟發展的關鍵因素。同樣經濟利益的現實性使人們生育觀念悄悄地發生變化。因此對人們的生育觀念和經濟之間的關系做探討,尤其是研究少數民族的生育觀念是很必要,力求轉變全民族的生育觀念,大力控制人口數量,提高人口質量,合理利用我國的人力資源優勢,促進國民經濟的可持續發展。
關鍵詞:生育觀念;人口數量;經濟發展
當今世界的人口問題,已經成為全球性的問題,它關系到世界各國的現實利益及發展。自然資源是有限的,人口的增長會加快有限資源的消耗和生態環境的惡化。沒有了資源,人類的生存和發展必將受到嚴重的影響。這就是人們將人口發展問題作為全球性的戰略問題看待的主要原因。而與人口問題緊密相關的是人們的生育觀問題,不同的生育觀念產生不同的生育行為,不同的生育行為對促進或抑制人口和國民經濟的發展有著直接的至關重要的影響作用。本文試圖從影響少數民族生育觀念的因素出發,闡述生育觀念與經濟發展之間的關系,從而在提高少數民族的生育觀念和加快國民經濟發展方面,提出建議。
一、影響少數民族生育觀念的因素
(一)宗教對少數民族生育觀念的影響
宗教作為一種社會文化現象,在意識形態的各個領域造就了受宗教思想和文化影響較深的思想觀念、意識和道德準則,當然人們的生育觀也就在其中了。比如,伊斯蘭教規定,穆斯林民眾結婚的年齡,女子為11歲以上甚至更小,因此,解放之前信伊斯蘭教的少數民族十幾歲就可以結婚,解放以后,國家制定了《婚姻法》,對男女雙方的結婚年齡有所規定,但農村仍存在虛報歲數領取結婚證的現象。20世紀80年代之前很多少數民族首次結婚的男青年的年齡一般在18-20歲之間,女性則在15-17歲之間。雖然說結婚年齡比解放初期有了很大的提高,但仍屬早婚。早婚必然引起早育,縮短人口世代更替期,造成人口過快增長,人口素質低的現象。20世紀80年代后大部分少數民族居住地區的群眾當中晚婚、晚育觀念逐步形成。雖然這些少數民族的平均初婚年齡略低于全國的平均水平,但與以往的水平相比已有了明顯的提高。因宗教因素的影響,有些穆斯林少數民族群眾認為,孩子是老天爺給的,只要懷孕就應當生育,只要生下來就必然會長大,這確實是一個典型的重數量而不重質量的具有宗教性的生育觀。
(二)風俗習慣對少數民族生育觀念的影響
有些信伊斯蘭教的少數民族家庭當中存在把自己的第一個子女送給父輩去撫養,或者自己沒有生育能力的條件下領養兄弟姐妹的孩子的習俗。這種還子的習俗刺激子輩多生子女。再加上有些穆斯林家庭婦女在家中的地位和其生育子女的數量有密切的關系,有生育能力的婦女不僅會受到丈夫的喜愛,而且會贏得整個家庭的尊敬。舊的風俗習慣和思想造成早婚、早育以及由于遺傳因素決定的疾病發病率高的趨勢,影響了人口素質提高,進而影響少數民族地區經濟的發展。
(三)經濟、文化發展相對滯后對少數民族生育觀念的影響
大部分少數民族居住的地區比較偏僻,連接內地的交通線長,信息相對閉塞,現代文化影響較弱,經濟不像內地那樣發達,所以對人口素質的要求相對較低。這從另一個方面影響了少數民族婦女的生育觀。由此,人們在生育的過程中計算的是人的數量成本,而不是人的質量成本,也就是說不計算把人培養成有用的人才的成本,這是造成自然生育觀長期揮之不去的主要原因。
人們文化水平的高低直接影響著他們的生育觀念。因為文化水平低、視野不開闊,他們很難理解人口與經濟發展、人口與資源、人口與生態環境之間的那種復雜的內在聯系,也就非常容易固守自己的那種自然生育觀念。
二、傳統的生育觀念對經濟的發展的影響
(一)傳統生育觀導致人口素質下降
在有限的經濟收入的基礎之上,養活較多的孩子,孩子的營養、教育必然受到影響,從而導致少數民族人口質量的下降并影響整體經濟的穩定協調發展。
(二)傳統生育觀導致勞動力過剩
傳統生育觀使人口過快增長,勞動力超過社會生產發展的需求,高素質人才缺乏。由于勞動力得不到充分利用,城市出現了越來越多的待業人口,農村過剩勞動力也不斷增加,從而影響我國經濟的整體發展。
(三)傳統生育觀導致生態環境惡化
雖然大部分少數民族居住的地域遼闊,資源豐富,但是隨著人口的快速增長,平均人口密度也逐漸會增長。人口密度的增加,必然導致森林面積縮小、水資源的減少。總之,土地沙化、空氣污染、森林減少、水資源枯竭,使本來就脆弱的生態環境更加脆弱,從而影響我國經濟的穩定、順利發展。
(四)傳統生育觀導致貧窮
傳統生育觀導致人口增多,人口素質下降,勞動力過剩,生態環境惡化,進而必然導致貧困。21世紀是一個在信息科學帶動下高速發展的科技信息時代。這樣一個高科技時代是人才競爭的時代,而不是人的數量競爭的時代。低素質的人才不可能產生高附加值的產品,只能做低附加值產品的重復生產,這種產品在經濟市場上沒有地位、沒有市場。
三、生育觀念與經濟發展
人們的生育觀念與經濟發展之間存在相互聯系、相互制約、相互依存、相互影響的對立統一的辨證關系。
(一)生育觀念的轉變導致經濟的發展
通過國內外的發展軌跡和有關此方面的研究可看出,人口與經濟相互影響的關系來看,正確、科學的生育觀念是社會經濟發展的前提,而且當人們的生育觀念適合于經濟發展的需要時,就會促進社會經濟的發展;反之,則會阻礙社會經濟的發展。在一定的經濟發展下,人們的正確的生育觀念和生育行為影響人口的總量和數量。而人口總量與人口生活水平、生活質量的提高成反比關系。因此轉變人們的生育觀念,并保持適度人口增長才會利于一個國家經濟持續穩定的發展。如果人口增長規模偏離于適度增長速度,不論是高是低,都將不利于經濟發展。所以,轉變人們的生育觀念,人口保持適度增長,才有利于我國經濟的穩定協調發展。
(二)經濟發展促使人們生育觀念的更新和轉變
經濟發展呼喚高素質的人才。事實證明,最近這些年的人才市場對學歷的要求不斷提高。目前大學本科學歷已經是人才市場很普通的學歷要求,有很多企、事業單位要求求職者具備碩士、博士等高層次的學歷。市場對學歷的要求迫使許多家庭把生育納入市場經濟領域,把生育子女置于市場中進行成本的核算和多種利益的比較,人們的生育觀念開始發生根本的變化。
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城鄉人民生活有了較大的改善,工資提高了,收入增加了,很多家庭住進了新房,有了各種先進的家電,有些家庭甚至購買了汽車,生活水平好的少數民族家庭消費水平也如此。但是有些子女多、子女素質差的家庭,生活依然貧困。家庭之間的消費差距越來越大,導致這種差距的主要因素之一就是家庭人口多,人口素質差。因此,對物質生活的向往和追求使人們認識到子女不再是多多益善,而是適可而止,這是近年來很多少數民族婦女改變生育觀的又一原因。
總之,轉變生育觀念,解決人口問題最終還是落在經濟發展上。
四、對于提高少數民族生育觀念,發展國民經濟穩定協調方面的若干建議
(一)加大新型生育文化的宣傳力度
特別要注重加強對農村、牧區的農民宣傳教育,按照貼近實際的原則,采取寓教于樂、寓教于服務的方式,使人口基層宣傳進村入戶,達到入心入腦的宣傳效果,從而使各族群眾逐步轉變傳統的生育觀念,樹立文明健康的新型生育觀。加大對人口計劃生育宣傳教育工作的投入力度,積極開展計劃生育優質服務。
(二)以有效合理的人口轉移和流動帶動農村少數民族生育觀念的更新轉變
經過二十多年的經濟高速發展,我們開始面臨城市勞動力相對不足,城市老齡化趨勢凸顯而農村大量剩余勞動力富裕等人口困境。隨著經濟發展水平的不斷提高,城市人口的生育家庭觀念已經發生轉變,這造成了城市人口增長的低水平靜止,而且城市人口增長在將來可預計將呈不斷下降的趨勢,在城市里的少數民族情況也相似。因此在控制人口總量規模和人口增量不斷縮減的情況下,推進人口的流動,有利于緩解城市老齡化,降低城市人口的總負擔系數,有效優化城鄉人口結構,能夠保障有足夠的勞動力來推動國民經濟持續穩定高速發展。人口的不斷流動和轉移,不僅能帶回大量的資金收入,壯大農村消費市場,而且帶回來他們在城市的所見所聞,可以有效改變農村人口的家庭生育的觀念,這對于控制農村人口的增長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尤其是對農村和牧區的少數民族群眾進行合理的人口轉移和流動更有利于改變他們傳統的生育觀念,從而促使我國經濟的穩定、協調發展。
(三)積極地推動城市化和小城鎮建設,改進全民社會保障和醫療保險體系
只有取消這種對城鄉居民的差別待遇,將所有居民,不論城鄉、本外地,都納入到社會保障和醫療保險這兩大體系中,才能有效地發揮人口流動的優勢,轉變流動的人口的生育觀念,實現全國范圍內的人力資源和勞動力的有效配置,加快形成一體化的經濟以及城市化和小城鎮的發展進程,促進我們國家現代化的發展。
(四)加大少數民族地區教育產業投入力度
全面普及到高中的義務教育,實施靈活多樣化的成人教育方式,鼓勵多種方式形成全民終生教育,努力提高國民素質。教育是培養和發展人的體質、知識、思想的主要途徑之一。無論早期教育、學校教育,還是職業教育和業余教育,對于人口素質的提高,都有著極為密切的關系。在少數民族群眾的教育上,狠抓從小學到高中的中小學教育,堅決取消各種名目繁多的學校收費,減輕家庭負擔,擴大受教育人口的范圍,真正讓每個公民都能享受到公平的受教育權,杜絕文盲或中途失學的情況的發生。對少數民族子女創造各種升學的機會,對他們降低門檻,采取寬進嚴出的教育原則,將更多更廣泛的人員吸引進入學校,提升他們的理論水平,使他們能在工作和學習中提高,從而提高全國人口素質。
(五)提倡少數民族婦女要接受良好的教育
婦女得到更多的良好的教育是降低生育率的關鍵性因素之一。因為良好的教育至少意味著:有利于晚婚;有利于提高避孕節育率;賦予婦女以理想和參加工作的機會,使他們能夠從單一的生育勞動中得到解放;使得婦女能夠更好地扮演好母親的角色,并樂意在孩子的健康和教育方面花費較多的力量;對降低疾病率和死亡率也有很大幫助。
(六)做好流動人口的管理工作,轉變他們生育觀念
關心和服務好流動人口,為他們創造就業機會,加大流動人口計劃生育工作的檢查和監督工作,堅決杜絕流動人口中存在的偷生、搶生、違紀超生等事情的發生。
(七)對遵守國家的計劃生育政策的家庭給予相應的獎勵或補貼
應該在他們子女入學、就業、養老保險等方面給予優惠,從而使他們轉變傳統的生育觀念、提高生育質量,改善人口環境,加快國國民經濟的穩定協調發展。
總之,只要少數民族父母樹立正確的生育觀念,才會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世界觀,只有保持人口的適度增長才能擴大市場,刺激消費,加大經濟規模,帶來經濟效益,才更有利于少數民族地區的可持續發展和我國國民經濟的穩定協調發展。
參考文獻: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