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坐骨直腸窩膿腫;對口引流;療效
中圖分類號:R657.1+5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7-2349(2008)03-0006-01
筆者自1998~2000年以來,采用開窗對口引流術治療坐骨直腸窩膿腫50例,療效滿意,現報道如下。
1 臨床資料
坐骨直腸窩膿腫100例,男83例,女17例;年齡15~16歲;病程2~10天;其中單側膿腫79例,雙側膿腫(后馬蹄形)2l例,內口均在后正中肛隱窩處。按病人入院順序隨機分為2組:開窗對口引流術組(治療組)和單純切開引流術組(對照組)各50例。2組病例一般資料經統計學處理,無顯著性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
2 治療方法
2.1 術前準備術晨生理鹽水1000mL清潔灌腸備皮。
2.2 操作方法骶管麻醉成功后取側臥位,常規消毒鋪巾,用0.1%新潔爾滅棉球肛內消毒,在膿腫最突出處,做放射狀切口,深度直達膿腔,排出膿液后,用食指鈍性分離膿腔間隔,雙氧水生理鹽水清洗膿腔。后馬蹄形膿腫,將肛門兩側之膿腫做放射狀切開,查清各支管通道。在6點位肛緣做放射狀切口,準確探查內口后,徹底清除感染肛腺,結扎內口兩側粘膜,修剪肛門后方創口,確保引流通暢。用皮鉗提起兩側創口皮膚,除去皮下腐爛壞死組織,使兩側膿腫創口與6點位創口形成——“隧道”,保留表面皮橋,兩創口相通形成對口引流形式,創口之間放置凡士林紗條貫通引流,覆蓋無菌敷料,術畢。
2.3 術后處理 靜滴抗生素5~7天,每日中藥坐浴,用三黃消炎紗條和生肌玉紅膏紗條換藥。
3 治療結果
治療組50例患者經1次手術完全治愈。隨訪半年均無復發。2組病人術后情況有顯著性差異(P<0.05),見表1。

4 討論
手術療法治療坐骨直腸窩膿腫,國內外報道的術式及方法頗多,單純切開引流術后容易造成肛門不完全失禁,肛門瘢痕大,易致肛門變形移位,肛門狹窄,創面久不愈合等諸多問題。筆者采用開窗對口引流術治療坐骨直腸窩膿腫,可減少后遺癥。
手術要點是:①準確尋找膿腫內口,這是手術成敗的關鍵,坐骨直腸窩膿腫是由于后正中處肛門腺感染化膿,病菌沿聯合縱肌纖維分支蔓延至坐骨直腸間隙,導致膿腫形成,所以,內口在后正中肛隱窩處;②內口處理:切開內口時,一定要切開內括約肌。如果內口定位可疑,切開內括約肌后,再分別切除左右的肛隱窩1~2個,用刮勺清除感染的肛門腺,同時切開內口上方粘膜一部份,再將兩側創面分別用絲線結扎,其作用有:a有利于傷口引流.b能徹底清除感染的肛隱窩,防止術后復發;c防止術后出血;③膿腫切口及隧道處理:在膿腫最突起處作放射狀切口,切口長度以保持引流暢通為度,隧道口徑適當擴張,不留“門檻”,保持引流通暢,促使正常組織生長愈合;④術后換藥,局部必須保持清潔衛生,每日中藥坐浴后更換敷料,6點位切口填塞紗條時,要從內口結扎處中間緊貼創口底部引出,保持引流通暢,防止傷口橋形愈合。對于隧道內引流除要拉動紗條外,還要將引流紗條兩端露出創口外,同時又要留一定空隙保持引流通暢。
開窗對口引流與單純切開引流術,患者術后情況有顯著性差異(P<0.05)。該方法具有不造成肛門不完全性失禁,術后瘢痕小,肛門不易變形,病人痛苦小。療程短等優點,值得基層醫院推廣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