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丹參川芎嗪注射液;缺血性心臟病;療效觀察
中圖分類號:R714.25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7-2349(2008)03-0007-02
筆者從2006年8月~2007年5月運用西藥配合丹參川芎嗪注射液治療缺血性心臟病40例取得較好療效,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參照國際心臟病學會及世界衛生組織臨床命名標準化聯合專題組報告《缺血性心臟病的命名及標準》,將符合診斷標準的80例缺血性心臟病住院患者隨機分為對照組40例和治療組40例,其中:勞累性心絞痛患者62例(男41例,女21例);自發性心絞痛患者18例(男5例,女13例)。年齡55~72歲,平均(62±5.2)歲,均有典型的臨床表現或經心電圖、踏車試驗、超聲心動圖、冠狀動脈造影等檢查,均已明確診斷。其中入選患者合并糖尿病6例,高血壓20例,高脂血癥28例。2組一般資料具有可比性(P>0.05)。
1.2 治療方法 2組病例均根據病情服用硝酸酯類藥物或/和鈣拮抗劑、β-受體阻滯劑。治療組在常規療法基礎上靜脈滴注丹參川芎嗪注射液(貴州拜特制藥有限責任公司研制,規格5mL/支),每天1次,每次10mL注入200mL0.9%的生理鹽水中,14天為1個療程,共2個療程,其中合并糖尿病者加用降糖藥,合并高血壓者加降壓藥治療,合并高血脂者暫不作特殊治療。
1.3 觀察指標治療前后作常規心電圖檢測、觀察其心絞痛發作次數、血壓、心率等癥狀的變化及血脂、血糖、肝功、腎功、血液流變學等檢查。
1.4 統計方法結果采用(x±s)表示,統計采用SPSS10.0統計軟件,同一指標治療前后及比較采用t檢驗。
BeirgDJwy3rzy/1D9KhPdg==
2 療效標準與治療結果
2.1 療效標準心絞痛療效、心電圖療效以療程結束3天內為準,參照1979年中西醫結合治療冠心病心絞痛座談會冠心病心絞痛及心電圖療效評定標準:疼痛發作次數:輕度:顯效:癥狀消失或基本消失;有效:疼痛發作次數、程度及持續時間有明顯減輕;無效:癥狀基本與治療前相同。中度:顯效:癥狀消失或基本消失;有效:癥狀減輕到“輕度”的標準;無效:癥狀基本與治療前相同。重度:顯效:癥狀減輕到“中度”的標準;有效:癥狀減輕到“重度”標準以下;無效:癥狀與治療前相同;心電圖療效評定標準:顯效:心電圖恢復至“大致正常”(即“正常范圍”)或達到“正常心電圖”;有效:S—T段的降低治療后回升0.05mV以上。但未達到正常水平,在主要導聯倒置T波改變變淺(達25%以上者)或T波平坦變為直立,房室或室內傳導阻滯改善;無效:心電圖基本與治療前相同。
2.2 治療結果
2.2.1 2組心絞痛改善比較 2組治療后心絞痛發作情況均明顯減輕,但治療組優于對照組(P<0.05),見表1。

3 討論
丹參川芎嗪主要成分是丹參索和川芎嗪,丹參素的藥理作用是:具有改善微循環,促進纖維蛋白溶解,降低全血粘滯度,改善血液流變學及微循環障礙,降血脂,抗動脈粥樣硬化等;川芎嗪藥理作用是:具有抗血小板凝集和解聚,擴張小動脈,改善微循環,抗缺血后再灌注的炎性損傷和活血化瘀作用。
本臨床研究發現使用丹參川芎嗪注射液能增強心肌功能,降低冠脈阻力,減少心肌耗氧量,改善心肌對缺血性損傷的耐受力,改善心電圖,能更好減輕冠心病心絞痛臨床發作癥狀,改善血液流變學,使全血黏度、血漿黏度明顯降低,對抗紅細胞聚集;抑制纖維蛋白原轉變成纖維蛋白。明顯降低血漿內皮素,增高一氧化氮水平,從而保護血管內皮,減輕冠狀動脈硬化的進展。目前研究病例數不多,觀察時間周期不長,今后應拓展觀察病例數量及指標,探索丹參川芎嗪注射液改善血管病變及參與血管重建作用的機制。通過上述臨床觀察,丹參川芎嗪注射液治療缺血性心臟病總有效率為80%以上,丹參川芎嗪注射液靜脈滴注過程中未見不良反應,患者順應性好,且中藥單體成分起效,作用安全,療效確切,具有較好的臨床應用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