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消風沖劑;慢性蕁麻疹;風熱犯表型
中圖分類號:R758.24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7-2349(2008)03-0020-01
筆者運用消風沖劑治療慢性蕁麻疹43例,取得一定療效,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臨床資料 病例皆來自于本院2006年9月~2007年4月門診確診為慢性蕁麻疹患者85例,隨機分為2組,治療組43例,其中男20例,女23例;對照組42例,其中男19例,女23例。患者年齡10~40歲;病程3個月~2年。2組患者一般資料經統計學處理,無顯著性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患者癥狀為:全身散在鮮紅色的風團,形態不一,大小不等,瘙癢,舌紅苔白或薄黃,脈浮數,中醫辨證為風熱犯表型。
1.2 治療方法 治療組:口服消風沖劑10g(本院制劑,由荊芥、地黃、蟬蛻、生石膏、地骨皮等組成),每日3次。對照組:口服西替利嗪片10mg,每日1次。治療20天后觀察療效。治療組及對照組經治療控制癥狀后逐漸減量。
2 療效標準與治療結果
2.1 療效標準 于服藥后的第20天進行療效評估。在治療前及治療后第20天觀察病人情況如瘙癢程度、風團的數量和大小等,并按照4級評分法記錄,根據治療前和治療后第20天隨訪的總積分進行評估。評分標準見表l。
治療指數=(治療前積分一治療后積分)/治療前積分×100%。療效標準:痊愈:治療指數為100%;顯效:60%≤治療指數<100%;有效:20%≤治療指數<60%;無效:治療指數<20%。痊愈和顯效例數的百分數合計為有效率。


2.2 治療結果 見表2。
2.3 不良反應 2組患者治療期間均未發現明顯不良反應。
3 討論
蕁麻疹屬中醫癮疹范疇,《丹溪心法》云:“癮疹多屬脾,隱隱然在皮膚之間,故言癮疹也。”消風散見于《外科正宗》卷四.功用:疏風養血,清熱除濕,對風熱犯表型癮疹療效明顯,此型風團鮮紅,瘙癢較劇,可伴咽喉腫痛等,遇熱皮疹加重,舌紅苔白或薄黃,脈浮數。《外科正宗》謂消風散治“大人小兒風熱癮疹,遍身云片斑點,乍有乍無并效”。《證治要訣》亦指出“……癮疹。非特分寒熱,亦兼備四氣,近世方論呼白為婆瘼,赤為血風,赤白二證,……白者多用順氣散,赤者多用消風散”。?肖風沖劑是由本院根據消風散研制而成的中成藥,由荊芥、地黃、蟬蛻、生石膏、甘草、地骨皮、鹽酸去氯羥嗪、氨茶堿、維生素K1組成,其中鹽酸去氯羥嗪用量占總藥量的0.002%,氨茶堿占0.009%,維生素K4占0.002%。3味西藥在消風沖劑中的服用量僅為其正常單獨服用量的二十分之一左右,方中荊芥、生地、蟬蛻、生石膏清熱涼血、疏散風熱;地骨皮涼血生津、疏風止癢,專清血分之邪熱;3味西藥抗過敏、擴血管、速利尿,將血分之邪熱排泄體外,共達清熱解毒、散疹止癢之效。中西合璧是治療蕁麻疹安全有效的中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