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緊急疏散
情景:地震來了,時間緊迫,請同學們在組長指揮下有序地撤離教室。
目的:發展奔跑能力、急中生智的能力;培養團結協作、勇于犧牲的精神。
場地、器材:在平整的場上畫4個邊長為4m的正方形(代表教室),每個正方形的邊長上插兩支標槍,它們之間的距離為0.5米,代表教室的門如圖1。

方法:將學生等分成人數相等的四組,分別站在四個正方形內。當教師喊地震了,四組學生迅速有秩序地撤離教室,最后看哪組學生先逃離教室,先者為勝。
2.搶修公路
情景:地震已經過去一天了,通往災區的公路被泥石流等阻斷,此時,我們唯有打通這條道路,才能對老百姓實施援救。
目的:發展負重奔跑能力,體驗團結協作的精神。

場地、器材:在兩條相距20m平行線之間,每隔1m放置一個大沙包或折疊海綿墊(代表道路上的障礙物)如圖2。
方法:將學生等分成人數相等的四組,成縱隊分別站立于起點線后,聽到教師口令后,最后一個同學跑出,將第一個障礙物搬回交給第一個同學,然后站在第一個同學前面,第一個同學將障礙物往后傳,經過每個同學后,倒數第二個同學將障礙物放到地下,然后跑出去搬第二個障礙物,依次進行,看哪組最先將最后一個障礙物放置于指定地點,先者為勝。
3.空投物資
情景:通往災區的道路被泥石流等障礙物阻斷,里面的人民被困了好幾天,斷水、斷糧,再不援助他們就會有生命危險,因此,我們現在對他們實施空中援助。
目的:發展上肢力量,發揚人道主義精神。
場地、器材:畫兩個半徑分別為1m和8m的同心圓,每人準備4個小沙包如圖3。

方法:將學生等分成人數相等的4個組,先讓第一組學生手持一個小沙包繞大圓進行慢跑,聽到口令后,每人邊跑邊向小圓圈投擲小沙包。這樣投4次后,裁判員數一下小圓圈內的沙包數量,然后換一組進行游戲,依次進行,最后看哪一組小圓圈內的沙包個數多,多者為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