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許多學校開始進行突擊訓練,以此強化學生身體素質,提升學生的體育成績。這種盲目、投機的鍛煉方式顯然違背了青少年生長發育規律和運動訓練的原則,給學生的身心帶來了極大的傷害,應當引起我們的高度重視。
一、造成的危害
1.學生身心疲憊
為了在一個多月的時間內大幅度提升學生的體育成績,各校均采取長時間、大運動量的訓練方法。早上訓練半小時,上午課間操時訓練半小時,下午課外活動再訓練五十分鐘左右,一天下來訓練時間近兩個小時,有的學校周六、周日還加班訓練。這樣的運動強度對于沒有訓練基礎的初中生來講,負荷太大了,多數學生身體吃不消;再加上老師、家庭給予的壓力,個個疲憊不堪,嚴重影響了文化課的學習。
2.運動損傷明顯增多
由于長時間進行大運動量的訓練,學生的身體機能不能得到及時恢復,身體長期處于疲勞狀態,韌帶、肌肉、骨骼的工作能力明顯削弱,稍有不慎就會出現運動損傷。練習前的準備活動和練習后的放松活動得不到重視,也促使了運動損傷的增多。在水泥地和校內馬路上進行跑跳練習,過硬的地面也增加了學生跟踺、腳腕、膝蓋受傷的機率。經調查,本地某中學初三(1)班56名學生,一個月的強化訓練后,有22人出現了不同程度的運動損傷,且多為肌肉、韌帶的拉傷,其中有2人傷勢嚴重,不得不申請免考(免考只能得到及格分數)。
3.傷害事故頻發
幾百人同時涌到面積有限的操場上,安全系數必然會降低,一些學校的管理措施又不完善,傷害事故定會頻頻發生。擲實心球時,學生多采用對面互擲的練習方式,學生被球砸傷的現象時有出現;練習短跑時,窄窄的跑道擠了十多人,被絆倒、擠倒也就難免了。去年,本地某校初三年級共有十個班級近600人,突擊訓練不到兩個月的時間,就發生了16起學生傷害事故,占學校全年傷害事故的80%;其中有2人手臂骨折,留下終生遺憾。
二、深刻的反思
初中升學體育考試是為了更好地開展學校體育工作,是落實“健康第一”的指導思想,其最終目的是維護學生的健康。一些學校的突擊訓練行為雖然提高了學生的體育考試成績,但卻嚴重違背了循序漸進和合理運動負荷的鍛煉原則,是以犧牲學生的身心健康為代價的,也背離了體育考試的宗旨。
在倡導素質教育和新課程改革的今天,體育考試在一些地方已經變了味,學生為考試而考試。一些學校的體育課得不到重視,占課現象時有發生,課外體育活動只是排排計劃,根本不去落實檢查。特別是一些農村學校,每周只上一節體育課,體育考試結束的時候就是體育課完成使命的時候,至于課外體育活動只給二十分鐘,突擊訓練自然會成為最后的“絕招”。而一些教育主管部門也以體育考試成績論英雄,考試成績好,學校體育工作開展得就好,就能得到表揚,對于平時的工作卻疏于檢查督促,此做法也助長了突擊訓練的風氣。
三、合理的建議
1.落實相關規定,把功夫用在平時
首先,各校要開足、開齊體育課,不得以任何理由削減、擠占每周三節的體育課時間。體育教師要認真理解新課程標準,結合本地實際設計好教學內容,積極推進體育教學改革,努力讓學生掌握多種鍛煉方法,不可考什么教什么。第二,各校必須認真落實學生體育活動時間,確保每天不少于一小時。要把學生課外體育活動與大課間體育活動的時間排入課表,形成制度;同時要加強對學生課外體育活動的組織和領導,保證學生安全地活動;不斷豐富活動內容,提高活動質量。第三,開展“陽光體育活動”,積極實施《學生體質健康標準》,形成人人參與、個個爭先、生動活潑的體育文化氛圍。
2.改變考試方式,不投機取巧
各地教育主管部門應及早公布考試方案,以便學生及早準備。為了讓學生全面地鍛煉身體,考試項目的設置應與初中體育教學內容緊密結合,且要具有不確定性。本人建議:考試項目按教材內容分為兩大類,一類為素質項目,即50米、800米、立定跳遠、實心球、一分鐘跳繩、一分鐘仰臥起坐等;另一類是技能項目,即籃球、排球、足球、乒乓球、體操、武術、游泳、滑冰、健美操、體育舞蹈等。考試項目以三項為宜,從素質項目中選一項,從技能項目中選兩項。為便于操作,可根據本地實際情況,作幾種固定組合,如:50米—籃球—技巧、立定跳遠—排球—武術、實心球—足球—健美操、一分鐘跳繩—羽毛球—健美操等。這樣做不僅能促進學生全面地鍛煉身體,而且能提高課堂教學質量,更能有效防止突擊訓練行為的發生。對于評分標準不宜設得過高,要讓絕大多數學生經過三年正常的體育鍛煉就能達到滿分,給每個學生參與運動的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