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任教的初二學生中很多對籃球感興趣,特別是男同學,他們對學習籃球知識和技術動作的心情很迫切,但是受到教學大綱及課時篇幅的限制,很難系統地學習籃球技術動作,特別是跳投,基本沒有學生能掌握。如果能掌握原地跳投,其它的如接球急停、跨步急停跳投的學習將非常容易。針對這種情況,我讓他們在課外活動時按照以下方法練習,收到了一定的效果,現在寫出來與大家進行探討。
1、糾正技術動作
使同學建立正確技術概念:上臂與前臂呈90度,而手腕后伸也與前臂呈近90度,并與上臂平行。手指持球的后、下部。投籃時,向上、向前伸臂(當然是指向籃筐),向上、向前用力屈手腕,最后用中指與食指將球撥出,這樣投籃會使籃球產生下旋,碰到籃板或籃筐不會產生很大的反彈。還應該讓手與籃球接觸的時間盡量長(即隨球動作時間長),這樣有利于控制球的運動方向,增加投籃的命中率。在開始時不要過多考慮球是否投得準,把注意力集中到身體的姿勢、動作以及整個投籃動作的節奏。每次投籃要重復同樣的動作要領,正確的投籃動作變得很順暢的時候,命中率自然會因此而提高。
2、專門練習
1)練習準備:在一堵墻(或籃板)的3.05m高處作一個標記,可畫一個直徑20cm的空心圓。
2)練習方法:讓學生拿著籃球(力量小的學生可以換成足球)站到離墻3.5m左右處對墻進行連續的跳投練習,一分鐘一組,每組間隔三分鐘。每天下午練習6~8組。

3)要求:如圖1所示,學生自己接反彈到胸前的球,直接跳起將球投向墻(板)上的標記中心。不要求跳得很高,但動作要舒展,千萬記住球不到最高的地方不要出手,一定要強調出手后保持身體伸直、手腕用力屈、手指放松的動作直至落回地面,然后接球繼續。
此項練習的特點:
1)可以直觀地反映球飛行的弧度。弧度越高,球的落地點離墻越近。所以可在地上做標記,定為球的落地點,隨時調整學生練習時的出手弧度(但在連續跳投時落地點是固定的,不然會接球困難)。
2)能較快糾正從接球到出手動作不流暢。許多同學在初學投籃時都會出現拿球到腦后向前扔的動作。通過這樣多次的連續跳投,可以很快使學生感覺到球在身上流暢的運行路線,迅速形成上舉扣腕的動力定型。
3)培養節奏感,提高身體協調性。節奏感在投籃技術中占有重要的作用,許多同學投不準就因為沒有掌握好出手的節奏,找不到在最高點出手的感覺。
4)每次可以有多位同學同時練習,便于管理和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