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參加了一次教研活動,有一個年輕的教師上完課后說了這樣一句話:“這個班級的學生積極性不高,根本不配合。”課的內容是武術教學,學生的確參與的積極性不是很高,完成的教學效果也不是很好。但這是學生不配合還是教師不會調動?這使我想起來幾周前教初一學生校園集體舞的情景。
初一學生是剛升入初中的新生,從未接觸過舞蹈方面的知識,很多學生身體的協調性不是很好。所以學校園集體舞,即使一個很簡單的動作,學了半節課,仍有相當一部分學生不會。再加上學校條件的限制,一天三四節課,我一遍遍講解、示范、喊節奏,聲嘶力竭,身心疲憊。我的努力和付出與所期待的結果大相徑庭。
失望之余,我越來越難控制自己的情緒。表揚越來越少,責備越來越多。有時一個動作,會讓學生反復機械地練習,而情況一點也沒有好轉。我很困擾,也很無奈。
正在這時,我無意中看到了魏書生老師的一句話:用黃金般寶貴的光陰,換來一大堆無用的指責與埋怨,這真是教育最悲哀的事情了!我的一切努力,卻在做著教育最悲哀的事情。本來讓學生學校園集體舞,是為了他們的身心更好地發展。而我的做法卻使結果與其背道而馳。
于是我調整心態,向學生講明了跳集體舞的意義,讓他們從心里了解并接受這一新生事物。我也改變了學練方法,將學生分成八人一組。分組的原則是按學生身體協調性的優劣平均組合。目的是讓跳得好的同學可以幫助稍差一點的同學。這也彌補了我一個人不能面面俱到地指導的不足。在分組時我也特別強調,由于個體的差異,每個組中都會有學得快與學得慢的同學,也許學得慢的同學會影響你們組通過考核的進度。但請記住:你們是一個集體,不要埋怨他學得慢,而要考慮怎樣發揮本組的力量幫助他盡快掌握動作。幫助的過程也是你們學習和體驗的過程。這樣小組內則很少出現埋怨身體協調性差的同學拖后腿,同時避免了傷害學生的自尊心以及同學間的友誼等隱患。對于較復雜的動作。我也采用分解與完整,統一與分散相結合的學練方法。我的鼓勵多了,學生的積極性也高了。我表揚的次數增加了,學生跳得也越來越好了。如今學生已經掌握了集體舞的動作及變換的隊形,我為自己及時的改變感到慶幸。
每個人的內心都期望別人的認可與肯定,我們在埋怨學生的同時,是在為自己教育的方法不夠好,做得工作不夠多而尋找借口。埋怨學生并不能讓我們的工作狀況有絲毫的好轉,只會讓學生離我們越來越遠,讓我們面臨的狀況更為糟糕。我真想對那位教師說:“如果想讓學生配合我們,我們首先要改變自己,學會怎樣調動學生。”只有改變自己,適應了學生,才能改變學生。
點評:經常聽到選樣的責備與埋怨。很少看到老師的“幡然省悟”。教育中尋求變更之法的目的還是為了更好地教育學生。還是多了解學生,走近學生。才能“法道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