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質量保障署(Quality Assurance Agency)在對5%的英國大學進行審計時發現,大學在幫助學生增加就業能力方面又有了新的進展。越來越多的大學注重并為學生提供就業能力培訓,在學生上學期間提供更多的工作安排以為畢業生日后就業打下良好的基礎。由于重視實踐經驗,在英國以工作為基礎的學習越來越普遍,工作技能培訓課程被廣泛地編入教學大綱。大學畢業生更容易找到工作。
英國質量保障署的報告分析說,英國各大學院校為學生提供的基于工作的學習機會包括:鼓勵學生自己組織安排工作,安排學年或單元的強迫性工作。薩利(Surry)大學在這方面堪稱楷模,學校設有一個計劃周全、資源充足的體系幫助學生安排工作,由于教學和社會實踐結合得好,學校的學生很受雇傭者青睞,其成功經驗正在被其他院校效仿。
報告同時強調了學生在獲取工作機會時存在的困難,盡管準學士學位(foundation degrees)通常都強調通過工作學習,但還需要進一步加強實踐學習環節。報告指出,基于工作的學習在許多大學中廣泛流行,從事此種學習的學生大多數都為將來就業做好了充分的準備,但并非所有大學生都得到了良好培訓并做好了充分就業準備。2008年4月出版的《政府對發展高水平技能的戰略》(Government’s Higher Level Skills Strategy)指出,大學畢業生工作技能情況至今仍然令人擔憂,根據調查,48%的英國企業對大學畢業生的工作能力不滿意。
政府文獻《工作中的高等教育——高技能:高價值》(Higher Education at Work—High Skills:High Value)也提出,目前通過工作或實習安排獲取工作經驗的英國大學生人數還低于歐盟的平均水平。很多英國大學畢業生自己也認為,與歐盟的大學畢業生相比,他們還沒有為日后的工作做好充分準備。英國大學還需要加強教學實踐方面的努力。(欒明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