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北京市人事局和中國北京科博會組委會辦公室主辦,教育部留學服務中心支持,北京市留學人員服務中心和北京市人才服務中心承辦的“第七屆北京留學人才招聘會”于5月24日在北京人才大廈如期舉行。此次招聘會是第十一屆中國北京國際科技產業博覽會的重要專項活動之一。招聘專場首次增加的遠程網絡視頻招聘區備受關注。憑借現代網絡視頻技術,招聘單位可以在現場與海外留學人員進行網絡視頻面試,這無疑為用人單位招聘海外留學人才開辟了新的渠道。為此,本刊記者在現場感受了網絡視頻招聘,并采訪了教育部留學服務中心副主任安玉祥,回國處處長、政策研究室主任魏祖鈺,網絡信息中心負責人王文學,了解了留學服務中心最近的努力方向和他們引領全國留學人才資源服務的雄心。留學服務中心以往的工作已經打下了一個良好的基礎,而網絡視頻招聘系統的應用與中國留學英才網(http://www.tochinajob.com)的開發將使其服務理念在一個新的高度得到落實。
現場篇
記者:請您對教育部留學服務中心的具體工作做個簡要的介紹。
安玉祥:教育部留學服務中心是一個國家級的專職服務機構,教育部統管全國的留學服務工作,一些具體的事務性工作都在我中心,我中心從出國到回國為留學人員實行一條龍的配套服務,工作重點在回國服務上。國家留學政策的總體方針是“支持留學,鼓勵回國,來去自由”,但是其核心和立足點都是鼓勵回國。因為我們派出大量留學人員的根本目的是博采世界各國之長,為我們國家的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服務,所以我們始終把留學回國服務作為工作的重心,積極為留學人員回國求職做好各種配套服務。
留學人員有回國求職意向的,在國外就可以通過我們求職,國內用人單位需要留學人才,可以隨時把需求信息和具體崗位要求發給我們,我們能起到一個牽線搭橋的作用。我們的服務對象覆蓋地域廣,涉及的行業范圍大,分布在10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留學人員都是我們的服務對象,國內各省市、各行業、各部門的所有用人單位也都是我們服務的對象。
記者:目前用人單位比較需要哪些專業的留學人才?
魏祖鈺:各單位尤其是高校科研等一些重點單位需要的尖端人才,是我們留學回國服務工作的重點。隨著社會的發展,以前很多被忽略的問題被提上了重要的議事日程,如現在經濟發展速度很快,但很多是以犧牲環境和資源為代價的,這是國外曾走過的彎路。我國政府提出了科學的發展觀之后,很多單位都要面對這方面的問題,所以環境保護專業就受到重視而急需引進。環境保護人才需求緊俏,從國家到各省市設立的環保單位都有需求。生物技術、經濟、金融、信息技術等專業也比較受歡迎。另外,對新材料、新工藝方面人才的需求也很大。很多新學科、新專業對專業人才也不斷有需求。我們根據國內對留學人才的需求,隨時向國外發布信息,甚至在國外已就業的30多萬留學人員,也是我們服務的對象。很多用人單位喜歡有國外工作經歷的人,所以我們工作的對象,很多時候也會放在已就業的這30多萬人身上。
記者:本屆招聘會運用網絡視頻進行遠程招聘的初衷是什么?
安玉祥:由于服務對象的特殊性,傳統的現場招聘方式已不能滿足時代的需要,中心利用現代化的平臺,打造了一個遠程的網絡視頻招聘系統,為的是解決時空差距大,到現場參加招聘會比較難的實際問題。我們開發的這套留學人才管理信息系統,即中國留學英才網,是專門為留學人員回國求職和國內用人單位招聘留學人員而搭建的,這套系統的建成,為留學人員和國內用人單位提供了方便,節約了雙方的經濟成本和時間成本,受到了他們的普遍歡迎。
我們在網上舉辦的遠程視頻招聘,雖然每次的時間都不長,但留學人員很感激,因為他們在所在地,甚至在家里就能與國內用人單位進行洽談,他們覺得這個服務太到位了。用人單位也覺得能夠到現場的應聘者畢竟有限,單位需求不一定在現場找得到,通過網絡視頻他們有更大的選擇余地。
用人單位把需求報給我們,我們會面向遠在各國的留學人員發布消息,因為國外留學人員的管理也是由教育部派出的人員專職負責,所以這些消息能夠很順暢地讓留學人員了解。教育部在各國設了50多個使(領)館教育處(組),它們可以把回國求職的信息隨時發布回來。另外,有些留學人員由于種種原因不能回國,與之相關的專利、技術、學術成果等需要在國內開發、轉讓,都可以通過這個系統向國內發布。這個服務平臺為留學人員和國內的用人單位搭建了一個很好的橋梁,被稱為“永不落幕的招聘會”。
記者:剛才,我們在視頻招聘會的現場已切身體會到用人單位和求職的留學人員都很滿意。對此,請談談您的感受。
魏祖鈺:用人單位確實非常滿意,因為視頻招聘會使它們的招聘范圍擴大了很多,我們每年都會舉辦各種現場招聘會,規模都很大,但能參加的人畢竟有限,而這些到現場的學子也未必是用人單位理想的聘用人選。通過視頻招聘會,我們可以向海外的所有留學人員發布用人單位提出的要求。目前,國外有90多萬的留學人員,覆蓋的學科、專業門類非常齊全。這樣招聘范圍就無限擴大了,這是現場招聘無法做到的。另外,平臺能提供明確的崗位要求,留學人員就會有的放矢,根據自己的情況直接選擇崗位,比在招聘會現場再尋找信息選擇職位要準確得多,而用人單位也能在網上看到對方明確的條件,雙方都有意向才進行洽談,招聘的成功率就會提高。
記者:我們注意到海南航空公司的視頻招聘一直在進行,能介紹一下他們的招聘情況嗎?
魏祖鈺:海南航空公司目前在國內有眾多的航線航班,并正計劃在國外開辟航線,公司需要掌握各種語言的人才,包括一些小語種人才。因為小語種人才在國內奇缺,所以就需要在留學人員中選拔。我們能提供準確的人才信息,在與用人單位交流時會告訴他們,他們可以把相關的需求告訴我們,我們再把需求信息發布到國外。除了駐國外的50多個使(領)館教育處(組),還有2 000多個留學人員聯誼會和社團組織與我們都有密切的聯系,我們發布出去的信息影響范圍很廣。消息公示后,雙方如有意向,約好時間在海南的辦公室就可以談,無需從海口專程趕到北京來。
記者:遠程視頻招聘會的前景如何?
安玉祥:現在,留學回國工作的人越來越多,國內對人才和技術項目的需求也在不斷增加,我們的遠程視頻招聘系統就能充分地發揮作用。因為它不受時間、空間的限制,隨時都可以舉辦招聘會,不僅能延伸到不同的國家、不同的城市,甚至可以延伸到單位的每一個部門。用人單位參與遠程招聘會的軟硬件成本并不高,注冊中國留學英才網單位會員,有寬帶、攝像頭、麥克風基本就可以進行了。
我們目前還是采用現場招聘和遠程視頻招聘相結合的方式。如每年5月下旬的北京科技博覽會,每年6月下旬在遼寧大連舉辦的海外學子創業周,每年12月底在廣州舉辦的留學人員科技交流會,都是大型留學人員的科技交流盛會。由于部分留學人員已經回到國內,因此我們還是會舉辦現場招聘,為雙方提供當面洽談對話的機會。對于不能親臨現場的人員,我們運用遠程視頻的方式進行洽談。我們的工作理念是客戶至上,挖掘服務的內涵,擴大服務的外延。
我認為遠程視頻招聘會的前景會非常好,在新的時代,遠程網絡視頻招聘會的出現是一個必然的發展趨勢,其發展空間非常廣闊,對留學人員職業生涯的影響肯定會越來越大,甚至有可能取代或超越傳統的招聘方式。
運營篇
記者:請您介紹一下遠程視頻招聘洽談系統的實施背景。
魏祖鈺:我們所服務的海外留學人員遍布109個國家和地區,服務的國內機構則是全國各個行業所有的用人單位,履蓋面非常分散,傳統的招聘方式很難滿足客戶的需要。我們早在1993年就開始了遠程招聘系統的運用,在國內我們是最早運用現代化手段提供遠程招聘系統的單位。那時還沒有互聯網,我們就用局域網的方式來進行。有了互聯網之后,我們就把系統移植到互聯網上。隨著現代技術不斷發展和完善,又開發了遠程視頻的招聘系統。相比原來的系統只有信息沒有畫面,也沒有直接的語言交流,現在的遠程視頻招聘系統更加直觀、功能更加齊全。
新系統照顧了用人單位要對應聘者進行面試的需求。招聘之所以要面試,是因為用人單位對外表形象、表達能力、溝通能力都有一定要求。我們上次在廣州舉辦的招聘會,廣州大學收到了很多求職簡歷,書面資料往往都符合要求,但形象、口才、表達能力如何就不得而知了。上學校的講臺不能只有學術水平,還要有表達能力,所以學校非常關心面試。結果在現場的遠程視頻招聘中,學校與應聘者洽談頗見成效,當場就選定了3人,而在有網絡視頻招聘之前,這幾乎是無法實現的。
傳統的面試,不管應聘能否成功先要預約時間地點,時間成本和經濟成本都是問題。這個系統,正如現場所見,雙方的圖像和聲音都很清晰,如同當面對話一樣。去年,在視頻招聘現場現場教育部章新勝副部長也帶上耳機與留學人員進行了交流,他對效果非常滿意,認為幾乎與當面交流的效果一樣,沒有一點滯后感。
記者:作為遠程視頻招聘系統的開發者和推動者,請您講一講這個系統的信息采集是如何實現的。
王文學:在視頻招聘會舉辦之前,用人單位先通過中國留學英才網發布招聘職位的信息,留學人員看到感興趣的職位后,把求職簡歷定向投到這個職位上,再由用人單位通過中國留學英才網的雙向選擇平臺,在投送簡歷的求職人員中進行初步篩選,然后由我們中心預約,并組織遠程視頻招聘會的洽談面試工作。也就是說,在遠程視頻招聘會舉辦之前,我們就要把招聘信息發布的相關工作做好,然后給用人單位和求職的留學人員進行對號預約,再安排雙方在網上進行視頻招聘的洽談。我們將繼續推動用人單位申請使用視頻招聘系統資源,由雙方自主安排預約面試洽談活動這樣一種比較理想的運作模式。
記者:中國留學英才網的服務運營模式是怎樣的?
王文學:我們計劃依托政府資源的優勢,面向社會提供一個市場化的平臺,為留學人員進行一系列的配套服務,具體做法是通過網上網下業務相結合的模式,在網絡上為用人單位和留學人員構建一個以視頻面試為主的雙向選擇平臺。這個雙向選擇平臺不僅是留學人員和用人單位直接溝通的橋梁,實際上還包括了另外一部分職能,即雙方有意向之后具體業務的辦理,我們稱之為配套服務。因為留學服務中心具備留學回國一站式服務的各項職能,留學回國服務所涉及的各方面業務,我們都有相應的部門來負責,如留學回國人員學歷學位的認證、檔案存放、留學回國人員的就業派遣落戶、科研啟動資金的申請等各種網下的配套服務。
我們的運營模式是網上與網下的服務相結合,通過網上的交流平臺把網下的業務都容納到一個服務系統中,其宗旨就是希望借助互聯網上的先進技術,為國內所有的用人單位和遍布海外10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留學人員,打造一個比較暢通的雙向選擇信息渠道。
記者:據了解,中國留學英才網正在討論分網的建設,請談談相關情況好嗎?
王文學:首先要強調,中國留學英才網為國內所有用人單位提供服務。我們地處北京,從地域上講是有限的,但互聯網是無限的,我們希望留學英才網覆蓋的用戶范圍不局限于北京,也不局限于網上和網下的業務辦理,而是要輻射到全國。
目前,留學服務中心通過多年的業務合作,已經在全國各地建立了30多家分中心,形成了一個連接各地留學服務機構的工作網絡。這個工作網絡基本上覆蓋了留學人員比較集中的地區,我們計劃把這些分中心率先納入“中國留學英才網的戰略合作伙伴”計劃,把他們都吸引到中國留學英才網的雙向選擇平臺上,讓他們也利用這個現代化的信息平臺,把各地吸引留學人才回國服務的工作貫徹到實處。現在,這個工作計劃正在實施,分網系統正在開發中。將來,我們希望各地分網和我們一樣,自主地使用這個網絡平臺,獨立或合作主辦各地的留學人才招聘專場。這樣,我們為全國用人單位與留學人員服務的工作理念就得到了進一步落實。
記者:這30個分網都設在什么樣的單位?
王文學:我們的計劃是分期分批來落實,并不局限于這30家。我們不僅強調地域的概念,也強調行業的概念。如果條件具備也可以進行跨行業的工作,如行業性很強的建設部、外交部、中石油等部門都有自己的人才交流中心,也會涉及本系統留學人員的工作需求,他們也可以使用這個網絡平臺。另外教育部所管的“211”等重點院校、一些國家級的科研院所都是我們發展分網會員的對象。所以分網的規模不會僅限于30家分中心的范圍。從實施的角度,我們將把這30個分中心作為第一批分網,首先從地域上確定下來。隨著工作的深入,我們希望能逐步擴大分網的規模。
記者:您所說的地域概念具體包括哪些地區?
王文學:主要是留學人員比較集中的地區,如北京、上海及周邊的長三角地區、廣州及周邊的珠三角地區以及對留學人員有吸引力的主要城市,都在分網的范圍之內,能夠覆蓋90%以上的留學人員。分中心在各地方的定位是專事留學回國服務工作的專業機構,這些專業機構一般都設在各地方的人事廳、局,一般稱為留學回國人員服務中心。大學一般設在人事處,個別的設在國際交流處,主要在人事系統,這樣才能依托政府職能,為地方的人才發展戰略和人才發展計劃提供專項的服務。
采訪手記:
通過在遠程網絡視頻招聘區的現場采訪,我們得知在會上開通網絡視頻的有美國、英國、德國、法國、俄羅斯、新西蘭、加拿大、澳大利亞、韓國、日本等國家。新浪網技術(中國)、卡特彼勒(中國)投資有限公司、電裝(中國)投資有限公司、北京大學、清華大學等多家單位通過網絡視頻系統分別同這些國家的留學人員進行了遠程面試。記者在現場真切地感受到用人單位和留學人員對網絡視頻面試的歡迎與認可,教育部留學服務中心的安玉祥主任對遠程網絡視頻招聘會的前景非常看好,他明確表示:“在新時代,遠程網絡視頻招聘是一個必然的發展趨勢,其發展空間非常廣闊,對留學人員職業生涯的影響肯定會越來越大——將來甚至有可能超越傳統的招聘方式。”21世紀是一個信息時代,網絡視頻招聘已經悄無聲息地來臨,并將逐漸滲透到人們的生活中。其實,不只是遠在海外的留學人員,所有的求職者和用人單位都應對網絡視頻招聘做好準備!
責任編輯 張 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