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日泰晤士報》:中國經歷給英國MBA鍍金
英國《星期日泰晤士報》4月6日發表了題為《中國經歷給MBA增加些許分量》的文章,文章內容如下:
吉馬·克拉克在中國待的4個月永遠改變了她的生活。她在曼徹斯特商學院讀MBA時曾到中國學習了一個學期,這段經歷催生的許多機遇令她改變了自己的職業規劃。
她的中國經驗正是想要做對華生意的英國公司孜孜以求的。已是商業顧問的克拉克相信這將使她在下一年擁有六位數的收入。她自己的商業利益也集中于中國,與她在那里發現的商機密切相關。這包括向注重形象的富裕中國人推銷一種順發刷子及推出一系列綠色消費品。克拉克說:“我到中國時,對未來的職業前景根本沒底,但我待在那里的價值比得上剩下的讀MBA時間的總和。”
越來越多的英國MBA學員不失時機地到這個迅速發展的經濟大國學習,克拉克就是其中一位。曼徹斯特商學院每年招收120名MBA學員,其中約40%有機會到國外學習。北美是最受歡迎的目的地,但該商學院院長盧格爾預計對中國的需求會增長,“它是我們這一輩子中增長最快的經濟體,我們許多學員勢必會到那里做生意。如果你在中國如魚得水,那將是無價之寶。中國經驗將使我們的學員具有競爭優勢。”
在像中國這樣不同于西方的地方工作,這種能力本身就能提升職業。
布倫丹·賴特在杜倫大學商學院攻讀為期一年的MBA課程時,曾到上海的中歐國際商學院待了4個月。他曾是倫敦一家投資銀行的財務總監,希望MBA能給他打開新的職業大門。自2004年以來,賴特任職“薩拉熱窩戰爭罪行理事會計劃”的首席財務官。這位42歲的倫敦人說:“在中國的經歷為我在波斯尼亞從事工作奠定了基礎……”
而對市場研究員詹姆斯·博爾來說,對在不同的文化中如何做生意的了解使他握有優勢。他在克蘭菲爾德管理學院攻讀MBA期間曾用了8天時間參觀中國的公司。他回國后被提拔為公司的技術和開發總監,薪水漲了30%。
克蘭菲爾德管理學院國際發展部主任戴維-西蒙斯表示,該校的中國之行每次都人員滿額,滿足不了需求,“這是我們的學生結交朋友的機會,這對他們以后的事業很重要。”
俄《共青團真理報》:
為何3分生能領導優等生?
在大學里,他們是成績勉強及格的非優等生,但他們中的40%卻敢于要求月薪5萬~10萬盧布的工作。而在那些門門功課皆5分的優等生中,僅有20%勇于索要如此的高薪。這令俄羅斯輿論研究中心的工作人員大跌眼鏡:非優等生為何敢獅子大開口,而優等生卻如此扭捏?針對這一現象,俄羅斯《共青團真理報》最近刊發一篇題為《為何得3分的學生成領導,優等生卻當下屬?》的文章作了解讀。
非優等生的過人之處
?誗拿3分的學生通常在課余時間還要打工。在獲得畢業文憑的同時,他們也掌握了一定的工作技能,從而有理由要求更高的薪酬。
?誗心理學家很早就發現,優等生面臨問題時考慮過多,當他們對所有方案進行權衡且遲疑不決時,“笨”學生早就著手去解決了。
?誗非優等生從來不會去做自己覺得無趣的事情,哪怕老師不厭其煩地強調此事的重要性。或許他們是對的,如果一樣東西你并不真正感興趣,就沒有必要去死記硬背或是千方百計弄懂它。
?誗許多非優等生之所以成功,是因為他們的情商很高,而非智商。相信直覺、善于傾聽、內心自由對成功非常重要,這些與知識積累并無直接關系。非優等生通常都對人友好、樂于交際。
?誗非優等生家長已經習慣了孩子成績不好的現實,所以,他們更看重的是孩子能否幫助操持家務,也能接受孩子的一些與學業無關的愛好。
優等生的不足之處
?誗對高年級學生的調查表明,在他們看來,優等生唯一的好處是能夠提供作業進行抄襲,或者可以幫助解答難題。
?誗優等生普遍缺乏個性,喜歡顯示自己的無所不知,過于驕傲,不易與同學打成一片,只熱衷于討好老師。
?誗老師對優等生要求更嚴格,但也更寵愛他們,這容易引起非優等生和優等生的對立。
?誗優等生對成績看得太重,患得患失。
?誗學習會占用優等生過多的時間,他們不得不放棄部分交際活動。
?誗應對意外事件能力差,讓人感覺他們像是活在另一個世界中,那里全是書,沒有人,而有些經驗是書本無從提供的。
?誗他們對每門功課都平均分配精力,所以無法專注于自己喜歡的專業,也會放過一些選修課。最終,他們會成為萬金油型的人。
?誗這類學生的家長經常抱怨孩子過于自私,似乎整個地球只圍繞他們在轉,他們似乎是為家長而學習,家長天生虧欠他們。如此一來,家庭關系難免惡化。
專家的不同觀點
心理學家阿列克謝耶娃指出,事實證明,無論是在事業中還是在日常生活里,出類拔萃的恰好是那些在學校中成績平平甚至不佳者。他們更善于發展和經營自己的事業,成為天才的領導,擁有廣闊的視野。而優等生往往會受雇于他們。因為這些非優等生所專注的都是自己感興趣的東西,結交了很多朋友,其中不乏事業上的貴人。而優等生比較孤立,與領導崗位相比,他們覺得受雇于人并領得高薪更適合自己。因為他們從小就善于爭取別人的賞識,無論是父母還是老師。他們的生活中不能缺少贊美,只能在安逸的條件下工作,而創業者時刻置身火山頂的壓力是他們所難以承受的。他們謹小慎微,害怕犯錯,恐懼被罰,習慣于靠工資生存。他們是執行決策的理想工具。
社會學家莫伊謝延科則持另外的觀點。他說:“我們應當從教育體系中尋找造成這一現象的原因。或許,我們的教育限制了青少年思維、創造以及行動力的發揮;或許,某些老師在對待天才學生的時候不太注重方法。”
日本華報:每位中國留學生都應是“形象大使”
3月31日,日本島根縣濱田市市長宇津徹在市政廳會見即將回國的中國留學生張紹鐸,同時向他頒發委任狀,委任他回到中國以后擔任“濱田形象大使”,希望他向中國民眾積極推介濱田市。消息傳出后,許多在日中國留學生嘖嘖感嘆,欽佩張紹鐸與眾不同的“學有所成”,不僅在學業、學歷、學位上有斬獲,還在兩國文化交流事業上有收獲。《日本新華僑報》近日刊文稱,中國留學生的言行舉止與精神風貌,從一個側面反映著中國,體現著中國的形象。
文章指出,一個日本城市肯于讓一個學成歸國的中國留學生出任該市的“形象大使”,首先應該是這個中國留學生在留學期間給該市留下了很好的形象。的確,中國留學生張紹鐸在日本島根縣里大學研究生院的5年留學期間,生活樸素,學習刻苦,積極與當地日本市民交往,熱情介紹中國文化,其博士論文不僅受到學界的評價,還在日本出版發行。所有這些都展示出新時期一個中國留學生的良好形象。從這個意義上講,張紹鐸出任日本“濱海形象大使”的原因,是他首先做好了中國的至少是中國留學生的“形象大使”。
文章指出,此件事情啟示了在日中國留學生乃至海外所有中國留學生,那就是每一個留學生都是“中國形象大使”。中國留學生的言行舉止與精神風貌從一個側面反映著中國,體現著中國的形象。因此,從更宏大的視野來看,如何以新風新氣、新容新貌在日本學校學習,向日本社會展示中國學子的形象與風貌,是每一個中國留學生的職責,也是每一個中國留學生的光榮。
西班牙《時代》周刊:
中國軍事院校日益開放透明
中國已開始邀請西方國家軍官來北京參加為期數周的課程,內容涉及軍事思想、國際安全、戰略、現代武器應用以及領導藝術,其間學員還將參加初級漢語學習班作為學習的輔助手段。西班牙《時代》周刊就此刊發一篇題為《西班牙軍人在中國學習》的文章,要點如下:
1月25日,國防大學2007學年冬季畢業典禮在該校禮堂隆重舉行,400多名應屆畢業學員和教職員工代表出席,233名學員獲得碩士學位。
這些軍事課程在中國以外至今仍然幾乎不為人知。過去數十年,國防大學對于歐洲和美國來說是塊封閉的禁地,至今有關這個學校的信息還是很少。
冷戰期間,只有少數幾名外國學生有機會到中國國防大學接受培訓,而直到20世紀70年代,才有第三世界國家的數名軍官來北京學習。
1999年隨著國際課程的設置,中國軍校開始逐漸接納北約國家軍人。2006年西班牙接到了國防大學的邀請。
中國軍人用多種語言教授四門不同的課程,但每年10月15日開始的國際座談課是最重要的課程,用英語討論。1999年這門課只有來自8個國家的16人參加,其中還包括中國專家,而到2005年,已有44個國家的65位軍官進修該課程,他們都是陸軍上校或是更高軍階的人物。這門課被稱為武官課,因為大部分參加者是隨后就要前往駐華使館任職的武官。
總而言之,組織者希望讓聽課人員明白,中國巨大的經濟增長是和平的,它將使國際社會的其他國家受益,因為中國領導人立志建設一個和諧世界。為此,讓擁有豐富自然資源的非洲、亞洲和拉美國家的未來軍事領袖了解和認可中國是非常重要的。中國已經邀請了尼日利亞、尼泊爾和印度尼西亞的很多軍官來華學習,最近幾年,委內瑞拉還有30多名軍官從北京畢業。
對于西班牙來說,學習這些課程也是很有好處的,因為可以借此了解中國的軍事思想,這是西方統治中心幾乎毫無所知的一個領域。為此巴尼奧斯中校給出了非常明確的建議,他認為:“(去國防大學培訓)可與中國高級將領進行直接和長久的接觸,意味著你進入了一個著名的軍事學習中心,可與這里最優秀的理論學家探討他們現在和未來的軍事學說,這是中國向我們慷慨提供的一個機會,不可錯過。”
英國:教育投資有學問 明星夢會掏空家長腰包
英國一家委員會最近分別調查了男生和女生最青睞的10種職業。調查表明,男生最向往的職業是足球運動員,其次是警察、消防員、機修工、賽車手、教師、廚師、動物園管理員、軍人和建筑工人。而女生最熱衷的職業是獸醫,其次是理發師、教師、藝術家、歌手、演員、警察、美容師、護士和醫生。
研究人員根據受訪孩子所選職業對家長相應需支出的教育費用進行計算。結果發現,培養孩子成為演藝明星需要花費約7萬英鎊,而如果孩子想當警察、參軍或進消防隊,家長可不花分文。
調查發現,家長培養孩子成為演藝明星的費用是幫他們實現醫生或獸醫夢的兩倍多。如果孩子青睞醫生或獸醫職業,家長花費也不少,需要支付他們的大學學費和住宿費約3.1萬英鎊(6.2萬美元)。與這些職業相比,做警察、消防員或軍人不需家長掏腰包,孩子只需通過相關考試,之后的培訓費由政府承擔。
在女生和男生所選的10種職業中,與男生相比,女生所選各種職業的培養費平均高出2.2萬英鎊(4.4萬美元)。
不少女生夢想成為萬人矚目的歌星、影星,更多男生則愿意參軍或成為警官。
(英國《每日郵報》2008年4月14日)
雅思考試發展與展望記者招待會在京召開
2008年4月22日,雅思考試發展與展望(IELTS)記者招待會在北京召開。會上,四位雅思考試專家——英國文化協會全球英語教學及考試業務總裁Bhaskar Chakravarti(柴世杰)、澳大利亞教育國際開發署總裁Tony Pollock、劍橋大學考試委員會ESOL考試部總裁Mike Milanovic和英國文化協會考試部中國業務總監James Shipton(史哲明)透露了雅思考試2008年的中國發展計劃以及全球發展趨勢,并回顧了考試在中國所取得的成就。
中國擁有世界上人數最多的雅思考生,這個數字還在不斷增長。在過去一年中,全球雅思考生將近100萬人,而中國的雅思考生數量超過了20萬。作為一項衡量考生英語交流能力的可靠指標,雅思考試得到了全球6 000多家機構的認可,這其中包括超過1 400所美國高等教育機構。
英國文化協會考試部中國業務總監James Shipton(史哲明)說:“雅思考試因其高質量的考試內容而受到廣泛認可,在中國享有極高的聲譽。我們與合作伙伴密切合作,努力保持考試的高水準,并滿足不斷增長的考試需求,同時也確保考生的報名排隊時間比以前有所縮短。”
雅思考試未來發展趨勢包括:
1. 通過聘用來自美國的命題團隊以確保雅思考試內容的國際化。除了在新西蘭、澳大利亞和英國的專業團隊之外,現在美國也設立了專業命題團隊,提供高質量的考試材料。此舉強化了雅思考試的全球認可度,同時可最大程度上減少文化和語言的差異性。
2. 開發雅思機考(CB-IELTS)將使考生可以在紙筆考試的基礎上多一個選擇。通過對部分考生的調研,雅思專家發現考生對紙筆考試和機考各有傾向,那些偏愛機考的考生將可以選擇這種考試形式。與其他通過互聯網進行測試的考試相比,雅思的機考有一個重要優勢,即試題是在考試前通過互聯網下載下來的,可確保其安全性。然后考生在線下答題,這樣可以保證考生的發揮不受網絡連接問題的影響。
3. 雅思考試將在中國開設更多的考點,以進一步縮短中國考生的報名排隊時間,同時也滿足不斷增長的考試需求。2007年雅思在中國開設了三個新的考點,分別是在北京和上海開設的第二考點以及在太原開設的新考點。為滿足華東地區對雅思考試不斷增長的需求,2008年該地區將計劃開設新的考點。
(本刊記者/石炯)
本欄目責任編輯 石 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