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文章對美國社區學院轉學教育歷史沿革進行了梳理,分析了其產生的歷史背景和原因,并總結了轉學教育對于美國社會、社區學院和學生成長的貢獻。最后文章提出,轉學教育對我國高職高專院校有一定借鑒意義,但我國目前實施轉學教育的條件尚不完備。
[關鍵詞] 美國 社區學院 轉學教育
一、美國社區學院轉學教育歷史回顧
美國社區學院最初被稱為初級學院,1892年芝加哥大學校長哈珀綜合前人的思想,將大學分為一、二年級和三、四年級兩部分,前者稱“基礎學院”,后者稱“大學學院”,1896年又將兩部分改稱為“初級學院”(Junior College)和“高級學院”(Senior College)。1899年,芝加哥大學決定設置副學士學位,以授給完成初級學院學習的學生。
1. 初級學院建立初期(19世紀末~20世紀40年代)
19世紀末,在初級學院建立之初,其主要任務就是為學生提供本科一、二年級的教育,以便將來轉學,轉學教育幾乎成為初級學院的唯一職能。如芝加哥大學的改革,使繼續升學的學生和中途停學的學生可在二年級末分流。因為當時四年制學院多為文理學院,所以社區學院課程設置多為人文學科。1921年~1922年,在58所公、私立初級學院中,文理科轉學課程占課程總數的75%。
2. 轉學教育的主導時期(20世紀40年代末~20世紀60年代末)
美國在二戰后經濟的繁榮,使四年制學院畢業生成為賣方市場。這一時期的研究多次表明,來自初級學院的轉學生在四年制學院的許多學科領域的學業成就與四年制學院“土產的”學生一樣好,甚至更好。這些研究成果肯定了兩年制學院的成就,強化了初級學院學生在課程選擇上對轉學教育的傾向,轉學教育繼續在社區學院占主導地位。
3. 面臨職業教育挑戰的時期(20世紀60年代末~20世紀80年代)
在實用主義影響下,美國政府頒布了諸多政策法令,大力資助各州社區學院開設職業教育課程,到20世紀60年代末,職業教育成為社區學院的主要職能,轉學教育的職能開始受到冷落。據美國的有關調查顯示,20世紀60年代初美國社區學院60%~70%的學生就讀轉學課程,到60年代末則猛降至43%。盡管如此,轉學教育依然是二戰后到20世紀70年代初美國社區學院的一項最基本的職能。
4. 轉學教育逐漸回升時期(20世紀80年代末至今)
20世紀80年代,社區學院轉學教育功能的衰退引起多方面的關注。各州政府和高等教育界的領導都把加強轉學功能作為他們關心的主要事務之一。作為美國高教改革先鋒的加州,1986年通過立法正式承認轉學教育是社區學院的兩大使命之一(另一主要使命是職業教育)。各州的社區學院紛紛通過改革加強社區學院的轉學教育職能,提高學生轉學的成功率。如簡化轉學手續,拓展合作對象;與本社區的高中建立伙伴關系;大力吸引和招收外國留學生,1993年~1998年,美國社區學院招收的外國留學生人數增長超過了32%。在種種努力之下,尤其是20世紀90年代以來,隨著美國經濟持續增長,終身教育觀念深入人心,社區學院學生轉學教育的比例又開始回升。
二、 社區學院轉學教育產生的背景及原因分析
1. 社區學院轉學教育產生的歷史背景
首先,19世紀末美國經濟高速發展,已經從一個半農業、半工業國家轉變為工農業高度發達的國家了。其次,經濟的迅速發展不僅為教育提供了強大的物質基礎,也對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原有的四年制學院不能滿足社會發展的需要。美國高等教育一方面對原有的高等學校進行改革,增設實用性的系科和課程;另一方面創辦新型的高等學校,以滿足社會各方面發展的需要,這就給社區學院的出現創造了一個契機。再次,隨著中等教育迅速發展,帶來了對高等教育需求的幾何級速度增長,更多的人要求接受高等教育,對精英型高等教育形成巨大沖擊,這種要求高等教育由精英型向大眾型轉變的民主化浪潮,直接導致了社區學院運動的興起。最后,受到歐洲完全中學的啟發。當時,美國的中學到十二年級為止,而德國的完全中學(Gymnasium)畢業生卻要讀完十三年級才能畢業,相當于要讀完美國大學一、二年級的課程,這時學生再進入大學各方面都比較成熟,能直接學習高深的課程,包括從事一些研究工作。從德國的完全中學身上可以看到美國社區學院及其轉學教育的雛形。
2. 社區學院轉學教育產生的原因
(1)滿足美國當時急劇增長的高等教育需求
初級學院產生最直接的原因是社會經濟發展帶來的急劇增長的高等教育需求,同時初級學院可以為當時結構單一、追求“純粹大學”理想的高教系統緩解數量、質量和財政諸方面的壓力。在建立之初,初級學院的主要目的是為沒有機會進入四年制學院和大學的中學畢業生提供高等學校前兩年的教育,以便他們將來轉學。這樣既能增加大學的招生人數,又不會對四年制大學產生過度的影響,既能保證四年制大學的質量,又給進入初級學院的學生繼續接受更高層次高等教育的機會。
(2)對“真正的學院”的愿望與建設民主社會的需要
在當時的美國,市民和學院的教職工,都希望本地的初級學院是“真正的學院”。有學者指出,一所“真正的學院”,如果不能提供“正統的”或“正宗的”學士學位,至少應該提供通向這種學位的前兩年的課程。而轉學教育就是提供這樣的課程,滿足了大眾對“真正的學院”的愿望。同時,轉學教育比終結性職業訓練更能培養獨立的思考者,為建設民主社會培養合格的公民,對“下層社會年輕人”尤其重要,而只強調職業訓練的初級學院則可能會成為極權主義的工具。
(3)開展轉學教育的成本較低
有研究者指出,許多職業課程需要昂貴的、專門的設施,如醫療和機械設備、汽車修理場、焊接設備等,還需要專門的教師。而轉學性學術課程則可以共用教室、桌椅、黑板,英語、歷史或數學等課程甚至可以共用教師。建立之初的社區學院由于規模有限,經費不多,無力負擔較多職業課程的費用;而當時有的初級學院就設在高中,實施轉學教育可以利用高中的資源,無需增添新的設施和設備,甚至可能不需要雇傭新的教師。
(4)美國職業教育的傳統與政府導向
在20世紀20年代和30年代,中等學校提供商業貿易、農業、秘書技能、會計、銷售等方面的教育。這些領域當時尚沒要求畢業生要有中等后學校的學歷。另外,聯邦政府把初級學院排除在職業訓練機構之外,使它們沒有資格得到聯邦職業教育基金。這就使得初級學院很大程度上只能向轉學教育方向發展。
(5)學生就近讀書經濟負擔較輕
麥克道爾(F. M. McDowell)調查發現:社區距離正規的學院或大學比較遙遠,家長和學生希望就近接受高等教育,不必住讀是創辦初級學院的原因之一。美國四年制學院和大學多集中于大中城市,小城鎮和農村的學生感到去離家遙遠的大學上學不方便;而且這些大學學費昂貴,學生經濟負擔過重。社區學院由州政府和當地政府投資,教育成本低,學雜費用低,對于學生來說,90%左右的美國公民在離家25英里(即半小時的汽車行程)之內即可找到一所社區學院。在社區學院就讀可節省不少的食宿、生活費用和交通費用,且學雜費也低,這對那些經濟拮據的學生往往能產生很大的吸引力。
三、轉學教育對于美國社會、社區學院和學生成長的貢獻
1. 轉學教育對美國社會的貢獻
第一,溝通了高等職業教育與普通高等教育。在社區學院的發展過程中,雖然職業教育逐漸成為其主要功能,但其為大學本科三、四年級輸送學生的功能依然存在,并且現在接受職業教育的學生在獲得一定基礎課程學分后也可以獲得副學士學位并轉入州內某所大學的相關專業繼續學習。另一方面,美國社區學院為順應社會發展的趨勢,其職業教育也極其重視與普通高等教育的互相融合、互相轉化。第二,保持了各級高等教育機構的合理比例。美國社區學院的轉學教育為美國實現高等教育大眾化作出了巨大貢獻,既減輕了本科院校的升學壓力,又為本科院校和社會輸送了合格人才,這自然促進了美國高等教育系統的快速良好發展,保持了各級各類高等教育機構的合理比例。第三,促進了美國高等教育的民主。轉學教育能最大限度地發掘人才,充分滿足發展個人潛能的需要,是高等教育民主化的重要表現形式之一。它能再一次推遲人才培養的分流時間,最大限度地避免創造型、學術理論型優秀人才的埋沒。它一定程度上保障了社會中處于弱勢群體的孩子接受高等教育的機會,讓這些孩子有機會選擇進入離家比較近,各項費用比較低的社區學院,通過轉學教育進入本科院校。第四,優化高等教育資源配置,減輕了高等教育大眾化的負擔。社區學院的轉學教育減輕了一些四年制院校通識教育和專業基礎教育的任務,它們可以把更多的資源用來進行專業教育,從另一個方面優化高等教育資源配置,提高高等教育經費使用效率。此外,轉學教育是社區學院發揮克拉克所說的“冷卻功能”的先決條件。雖然社區學院最終轉入四年制院校的學生比例平均只有10%,但如果社區學院不設轉學教育課程,那么要求進入四年制院校學習的學生數就會大大超過10%,會大大增加高等教育大眾化對四年制院校帶來的負擔。
2. 轉學教育對社區學院的貢獻
第一,保障教育質量。轉學教育中社區學院和四年制本科大學(學院)簽訂的轉學協議,對學術性課程作了具體的要求,起到了敦促并監督社區學院不斷提高辦學質量的“質量監督標準”作用。轉學教育的職能還包括提高社區學院普通教育的水平,使社區學院按“現代人”的要求比較全面地培養高職人才。第二,轉學課程成為社區學院是真正的高等教育機構的標志。傳統上判斷真正的高等教育機構的標準有兩個:一是看這所學校是否向所有學生提供強大的文理課程或優秀的學術性核心課程,而社區學院的轉學教育就為學生提供這樣的課程;二是要看轉學學生的能力,大量的調查研究也證實了轉學學生的成績和四年制學院“本土”學生一樣優秀。第三,轉學教育不但能滿足希望轉入四年制院校學生的需要,而且能吸引那些對學習職業教育持觀望態度的潛在學生,為社區學院擴大了生源。第四,轉學教育證明了社區學院的“強力型”平等主義。國外研究者認為,“強力型”的平等主義要求社區學院成為通向學士學位的另一種選擇,為那些起初不能進入四年制學院的學生提供“第二次機會”。轉學教育正是提供了這樣的機會。
3. 轉學教育對學生成長的貢獻
首先,轉學教育使學生享受到學院學位帶來的益處,帶來更多的職業選擇余地、經濟水平的上升和社會地位升遷的機會。其次,與四年制大學(學院)相比,社區學院既減輕了貧困學生求學的經濟壓力,又可以使其更專注于大學的學習中,為升入三四年級做準備。最后,轉學教育這一功能的存在和發展也在一定程度上為貧困家庭學生和少數民族學生爭取到了平等的高等教育機會,使其有更多的機會進入大學深造。
四、轉學教育對我國高職高專院校的啟示
就教育層次而言,美國的社區學院和中國的高職高專院校處在同一個層次上,它們都為學生提供不同于四年制普通本科的高中后教育。中國的高職高專院校主要承擔職業教育的任務,而職業教育也是社區學院除轉學教育外另一個重要功能。目前我國高職教育地位不高,這與其職業教育的終結性有很大關系。美國社區學院也曾面臨相似的情況:都過分強調職業教育的終結性(即學習兩年后必須離校就業),流失了一些對職業教育持觀望態度的潛在學生。后來,隨著職業教育和學術教育的不斷融合,美國的高等職業教育和普通高等教育體系銜接起來,避免了一次分流定終身的局限,它為滿足人們的志趣、才能和個性的繼續發展或充分發展提供了可能性,高等職業教育的地位也提高了。有學者也樂觀地認為,轉學教育未來會得到新的發展:一是隨著美國高等教育普及程度的提高,本科教育會逐漸成為一種“基本的”教育,社區學院的轉學教育勢必有重要發展;二是隨著少數民族受教育程度的逐漸提高,會有越來越多的人從終結性高等職業教育轉向通往本科教育的轉學教育。
有多位學者撰文指出,我國的高職高專可以借鑒社區學院的轉學教育,在一定范圍內開展轉學教育,作為職業教育的一個輔助性職能,滿足社會中希望進入四年制院校學習的高中畢業生和那些對職業教育持觀望態度的潛在學生,為溝通各類型教育的立交橋增加一條車道。面對中國的現實情況,不可能照搬美國轉學教育申請進入四年制本科的辦法,還是要通過“專升本”考試選拔進入本科學習的學生。
職業教育的封頂既不能滿足部分學生接受更高層次教育的需要,也不利于高職教育地位的提高。只有國家和地方以及高職院校加強合作,制定相關的法律法規以及政策,通過課程等方面改革,解決高職院校與普通高校的銜接問題,轉學教育才會對我國高職高專院校的發展有更大的借鑒意義,并發揮其在連接職業教育與普通教育上的功能。
參考資料
1 萬秀蘭.美國社區學院的轉學教育[J].比較教育研究,2004(3):77-81
2 毛澹然.美國社區學院[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89
3 Cohen A M,Brawer F B.The American Community College[M].Third Edition.San Francisco:Jossey-Bass Publisher,1996:216,310
4 Brint S,Karabel J.The Diverted Dream:Community Colleges and the Promise of Educational Opportunity in America,1900-1985[M].New York: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89:12
5 Cohen A M.The Collegiate of Community College[M].San Francisco:Jossey-BaCheryl Darrup,Boychuck.Trends and Techniques in International Students Enrollments[J].Community College Journal, 2001,71(4):20-23
6 Kim Vanderlinden.Credit Student Analysis:1999 and 2000[EB/OL].[2002-4-11].http://www.aacc.nche.edu/Content/NavigationMenu/Resource-Center/Projects_Partnerships/Current/FacesoftheFuture/SurveyContent/face-scluster.pdf
(作者單位:華東師范大學高等教育研究所)
責任編輯 鄧明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