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高校就業指導與咨詢是學生事務管理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做好這項工作需要我們主動探索,不斷研究。了解國外同行的實踐和探索,可以促進對我國高校就業指導與咨詢工作的反思。文章概括了國外高校在大學生就業指導與咨詢方面的經驗,并在此基礎上為高校決策者提出了若干政策建議。
[關鍵詞] 高校 大學生 就業指導與咨詢
大學生就業指導與咨詢,又稱職業指導或生涯指導。就業指導與咨詢,依據OECD(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的界定,指的是“旨在幫助各種年齡階段的個人作出教育、培訓、就業選擇和管理的全部活動。活動內容包括提供就業信息和個人與職業是否匹配的測評工具,開設生涯指導課程和培訓以及進行面對面的指導和咨詢等。”由此可見,大學生就業指導與咨詢就是為大學生提供學習和就業方面服務的各種活動的總和。大學生就業指導與咨詢不僅僅服務于大學生畢業時期的就業,更關乎大學生的發展和前途。完善的就業指導與咨詢政策,必將是引導大學生在校學習、畢業時尋找工作和畢業后健康發展的重要保證。
國外大學重視就業指導與咨詢的人力資源投入
能否提供良好的就業指導與咨詢,關鍵是能否及時提供有效和個性化的服務。美國很多大學都已建立起制度完善的咨詢服務體系,臨時性咨詢能夠做到隨叫隨到,專業的面對面咨詢都可以預約安排,技術性咨詢可以安排專家直接坐陣,一個立體性就業咨詢網絡已經形成。當然,要為本校學生提供高效的就業指導與咨詢,良好制度是基礎,人力資源投入是關鍵。以密歇根大學為例,組織上有兩層機構。在學校層面有密歇根大學學生職業發展中心,學校職業發展服務又分為本科生職業發展咨詢與研究生和專業學院學生的咨詢。在學院層面,均分設各學院的職業指導中心,例如工程學院有工程學科職業指導中心,醫學院設有醫學職業指導中心。
密歇根大學職業指導中心現有雇員13人,負責學校全面的咨詢事務及各學院咨詢的協調。各學院雇員不盡相同,但差異不大。以羅斯商學院為例,該院就業指導和咨詢中心共有6位雇員,分別由專家和咨詢助理組成。假如以每院5~6人為基數來計算,那么全校20個院級單位中,就業指導和咨詢雇員的人數就達到了100~120人。若把學校與各學院的人員相加,則可知道密歇根大學就業指導咨詢隊伍的基本規模。當然,在咨詢隊伍中,真正具有專家(或教授)級水平的雇員不是很多。如果我們以1/4的比例來計算,也能基本得到大學從事職業發展指導與咨詢的專家的大致規模。由此不難看出,在就業指導方面,密歇根大學重視專業人力資源的投入,令人贊嘆。
國外大學善于將就業指導與咨詢同學生生涯規劃聯系起來
在就業指導與咨詢中,密歇根大學稱其為職業(生涯)發展,而耶魯大學則將其稱為職業(生涯)服務,名稱不同,但服務內容并沒有明顯差異。耶魯的經驗是將耶魯學生的生涯規劃與學生潛力最大程度的開發有機結合起來。
2004年暑期,耶魯大學與中國國家教育部聯合舉辦中國重點大學校長培訓班,培訓的一個小環節是安排中國大學校長與耶魯的學生職業服務中心專家交談耶魯就業服務的實踐和經驗,有個故事讓大家印象深刻:曾經有一位來自墨西哥的經濟學專業的學生來中心請求咨詢,與專家探討自己的未來發展。專家沒有直接回答,而是反問他將來的理想是什么。該生回答說,在金融機構找到一份工作即可。老師啟發說,想得更高一些。學生回答不知道,也不敢想。老師經過再三啟發,該生應聲一句道,做總統如何?專家點頭又搖頭。然后說了一句:無論擬訂什么目標,都要有一套可操作的具體途徑去接近和達成目標,關鍵要看是否有長期奮斗的恒心。畢業后,這位回到墨西哥的校友很快成名,他不僅當上了墨西哥國家銀行行長,而且于1994年被選舉為墨西哥總統。他就是大名鼎鼎的塞迪羅博士。這個故事雖有些傳奇色彩,但卻給我們很大啟發,職業咨詢的價值要發揮其誘導性。這則故事十分貼切地體現了中國古代一條樸素的真理:發乎其上,得乎其中;發乎其中,得乎其下。
就業指導與咨詢要顧及每一個學生群體
大學就業指導與咨詢要通過個性化和量身定做才能獲得最佳效果。有的大學做了很多面上的工作,比如開了多少場供需見面會以及提供了多少次就業咨詢專家講座,不一而足。這些活動是一個大學開展就業指導與咨詢的基礎。但是,就業和就業咨詢牽涉到每一位學生的前途和利益,因此必須做到全面周到,不留死角。比如在一所多元化的校園中,照顧到了主流群體的學生,但是否照顧到了非主流群體?照顧到了本國學生的就業,但是否照顧到了外國留學生的就業?照顧到肢體健全的學生,但是否照顧到了肢體殘疾的學生?等等。所以檢驗一所高校此方面工作的成效,全面周到是一個很重要的參照指標。
沃里克大學是一所世界知名大學,該大學自2007年開始設立一個專門的項目,與中國合作,邀請中國專家到該校講授中國大城市的就業趨勢及求職技巧。為什么要請中國專家來英國提供講座呢?因為在該校學習的中國留學生將近1 000人。為中國學生提供就業指導與咨詢的目的很簡單,因為中國學生是該校外國留學生中的第一大群體,所以能為中國學生提供好就業指導,就能解決學生就業的一大塊工作。中國學生不可能都在英國就業,回到北京和上海等地工作的可能性很大。沃里克大學的就業指導給我們的啟發是,就業指導與咨詢要盡可能具體化和精細化,要面對每一個較大的學生群體,要從各個群體的具體特點入手。唯有如此,就業指導與咨詢工作才能做到實之又實,效果越來越好。
改善我國高校就業指導與咨詢工作的若干政策建議
ZnY2AZceVMy5W5xdb/JxwDT8sPHQlDOqf4iBfuvkHa8=盡管我國高校管理離發達國家的高校還有一定的差距,外國高校就業指導與咨詢的實踐比我國更加豐富,再加上我國短短三十年時間內高等教育從恢復建立到發展改革經歷了體制上根本性的改革,外國高校的實踐未必能夠直接應用到我國,但是上述英美高校的些許經驗也確實激發了我們的思考。為了引起我國高校同行的重視,我們嘗試性地提出若干條建議,以便拋磚引玉,就教于同行專家和學者。
高校的就業指導與咨詢工作要隨著大學現代制度的建立而逐步完善起來。大學領導者要將就業指導與咨詢上升到改善人才培養質量和提高學校聲譽的高度上來認識,因為就業咨詢與指導是連接大學與校友的關鍵紐帶,是促進大學校友快速健康發展的基礎。它不是高校人才培養工作的終點,而是連接下一階段的加油站。
要重視人力資源投入,逐步增加專業和輔助性專業咨詢人員的編制,要像重視本科教學評估工作一樣重視就業指導與咨詢工作。高校工作紛繁復雜,各項事業都對資源提出較高要求,但是將人力資源傾斜于此項事業上,會對高校主要目標的實現起到事半功倍之效。
要提高就業指導與咨詢工作的統合性。將就業指導和咨詢與其他相關事業相關起來,特別是要與高校招生工作、學生培養工作、高校評估等工作關聯起來。高校要在自身發展的總框架下來構建就業咨詢與指導新政策。
要關注高校弱勢學生群體的就業指導。家庭經濟困難的畢業生、殘疾學生以及性別弱勢群體需要得到更多的關照。高校也有義務將弱勢群體就業問題以適當方式反映出來,要提供有價值的研究報告為政府部門提供咨詢,要最終將弱勢群體就業政策以法律形式固定下來。
要進一步提高我國高校就業指導和咨詢的服務功能,特別是利用先進的IT技術和發達的網絡系統改善服務,提高就業指導與咨詢服務的質量。
最后,對于留學生規模比較大的高校,也要制定相關政策,設計切實有效的方案,引導外國留學生歸國就業,并提供相關咨詢,提高高校國際影響力和競爭力。
參考資料
1 http://www.icg-uk.org/oecddefinition.html
2 http://www.bus.umich.edu/StudentCareerServices
3 http://www.wbs.ac.uk/careers
(作者單位:北京師范大學)
責任編輯:石 炯,實習編輯:袁亭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