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近年來,英國政府為了增強英國高校的國際競爭力,吸引更多的海外學子來英國留學,采取了一系列改革措施,如加大海外宣傳力度、降低學費、推出留學新模式、促進簽證制度的規范化等。這些改革措施取得了顯著效果。借鑒英國留學生教育的經驗,有助于進一步完善我國接收外國留學生的政策。
[關鍵詞]英國 留學生教育 舉措動因分析
20世紀90年代以來,英國對其高等教育各個方面進行了改革,尤其在吸引外國留學生方面出臺了一系列新舉措,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果。據統計,90年代以后,在英國接受高等教育的外國留學生人數迅速增長。1995-1996學年留學生人數比1989-1990學年增加了127%;1996~2007年,英國高校在校外國留學生從16.5萬增長到39萬,學生來自全世界100多個國家和地區,其數量在經合組織成員國中僅次于美國。尤其是進入新世紀以后,英國政府更加重視留學生教育,于2000年7月發表了《卓越與機遇——面向21世紀的科學與創新政策》白皮書,明確表示要實施培養和吸引人才計劃,吸引更多的外國留學生。英國文化協會報告顯示:預計到2020年英國的外國留學生人數將達到87萬,教育收入預計達到200億英鎊。
英國的外國留學生數量史無前例地增長,其主要原因在于英國借助了有利于教育全球化的國際環境,因勢利導地確定了比以往更為積極主動的發展外國留學生教育的戰略方針,采取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具體措施。
一、行之有效的新舉措
近年來,英國在吸引海外學子來英留學方面出臺的新舉措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1. 加強海外宣傳
英國吸引外國留學生的海外宣傳比以往有所加強,有兩點特別顯著。
(1)政府加大宣傳力度
2005年,時任英國財政大臣的布朗(現任英國首相)訪華時說:“我要做的是進一步加強雙方在已有領域的合作,一是金融服務,二是教育合作,在教育方面中英兩國目前的合作是前所未有的。”他在北京的24小時里拜訪的4個地方中有兩個與教育有關,他表示,未來海外教育市場將給英國帶來超過20億英鎊的年經濟收益。2006年,倫敦市長訪問北京及上海期間,有設在倫敦的多家高校校長隨同前往,希望借助倫敦的吸引力,吸引更多中國學子。2006年英國前首相布萊爾參加在英海外留學生聚會時宣布,英國將在未來5年內多吸納10萬名海外留學生到英國大學學習。
(2)采取積極主動的措施
英國高校一改往常的行事作風,由坐等申請到主動出擊,或委托英國文化委員會到海外開展留學生教育咨詢服務,或直接派人到國外特別是亞洲國家舉辦教育展覽,或積極開發與海外高校的學生交流合作項目。這些新舉措無疑將給來英留學的海外申請者提供更多的機會。例如,在過去兩年里,由于中國國內高校擴大招生,同時更多申請者不再通過留學中介而是自主謹慎選擇海外院校,赴英國留學的中國申請者人數有所下滑。為此英國政府以及下屬教育機構開始主動出擊,在中國各地舉行教育展,宣傳來英留學的優勢。英國現已提出與海外高校合作開發共同授課及頒發聯合學位的合作項目,在未來兩年內,將得到英國政府、文化委員會以及教育界、商界劃撥的2 700萬英鎊資金支持。
2. 完善簽證制度
多年來,由于英國簽證過程主觀隨意性較大且透明程度不夠,令不少欲往英國留學的海外學生望而卻步,因此完善簽證制度勢在必行。據英國大使館文化教育協會公布的數據顯示,截至2005年9 月,簽證通過率達到72%。
(1)實行“計點積分制”
英國考慮從2006年起實行“計點積分制”。實施這個制度主要是保證申請人能夠在不提交正式簽證申請的情況下進行在線自我評估,從而使簽證過程變得更簡單、更透明、更客觀,給申請人帶來更大的方便,對于去英國留學起到了推動作用。同時,對欲赴英國留學的學生,再次強調留學簽證申請材料的真實性、合理性。申請簽證時必須有英國院校出具的擔保函;高風險的申請者還必須提供擔保金。保證金將由英國有關政府部門保管,回國之后退還。如果發現赴英性質改變,它們有權扣除保證金。另外,規定留學生畢業后找到正式的工作,也會退還保證金,但如果畢業后打黑工,則扣除其保證金。
(2)增設新的短期留學生簽證
英國從2007年起增設一種新的短期留學生簽證。該簽證適用于想在英國學習6個月以下,不打算打工也不準備辦延期簽證的學生,特別有利于對到英國進行短期學習如語言培訓、職業培訓等的學生。
(3)推出引進生物識別技術的簽證
例如,2007年英國將對赴英的中國公民發放指紋生物統計簽證,以杜絕過去申請簽證時出現的“身份盜竊”和提供虛假材料的現象。生物識別技術一旦引入,英國駐中國使領館將可能提供長期簽證。指紋信息將保留10年左右,該種簽證的持有者可長期方便地出入英國。
(4)實施其他一些優惠政策
涉及赴英留學簽證的有:一是簡化赴英學生簽證手續等,目前除了申請研究生以上課程者需要17個工作日外,其他的學生簽證,只要面試通過后,本人當天就可以領到簽證;二是放寬學習期間的打工限制,持學生簽證半年以上的留學生,在學習期內,每周工作時間不超過20小時,放假期間還可以全日工作;三是可獲得惠及自己和家人醫療保險和公立教育,持學生簽證半年以上的留學生在學習期間,自己和配偶及16歲以下子女,可以享受英國的免費醫療,16歲以下的子女還可在英享受免費的公立教育。
從這幾年的簽證變化來看,預計在未來的幾年中,簽證應該比目前更為樂觀,英國政府在不斷完善簽證制度和簽證程序,使之變得更加透明、簡化、客觀、方便,從而吸引了更多海外學生赴英讀書。
3. 增大發放獎學金的力度
獎學金在吸引外國留學生方面起到了積極的作用。據英國高等教育政策研究所于2004年發表《國際學生對英國經濟產生的效應》(Economic Effects of International Students)的報告,認為英國大學對海外留學生收費過高,將對英國教育在海外的競爭力產生負面影響,因此建議通過國家補貼的形式,降低留學生學費,吸引更多學生到英國留學。英國為此采取的措施之一就是增大發放獎學金的力度。
該項措施體現為增設獎學金種類、擴大獎學金發放范圍、提高獎學金額度。英國將增加1 000個獎學金名額,使每年可以申請留學的海外獎學金名額達到3 500個。英國現行的獎學金制度主要由三部分組成:政府獎學金、學術團體獎學金和高校獎學金。英國政府認為,為確保英國繼續成為吸引海外留學生的目的地,應向更多的留學生頒發獎學金以鼓勵他們到英國留學,政府應與企業合作,共同設立一個基金會,以吸引更多的留學生。此外,蘇格蘭政府設立了蘇格蘭國際獎學金,2007年,這一獎學金數額高達54萬英鎊,包括學費、一次國際往返機票和生活費。入學條件:25~35歲,至少有3年的工作經驗,雅思成績不低于6.5分。
以英國對華的兩種獎學金為例:倫敦城市大學特別設置了“英華獎——中國學生特別獎”。這個獎學金每年為中國留學生提供全額獎學金,獲獎者可免去一年的學費(不少于10萬元)。申請英華獎的基本條件是:①畢業于國內211院校;②雅思成績7分或以上;③有良好的工作背景(應屆畢業生除外);④具備領導潛質。志奮領獎學金是由英國外交和聯邦事務部(Foreign and Commonwealth Office)出資,資助對象是準備在英國高等教育機構進行研究生課程學習或研究的申請者。要求至少具備三年的工作經驗和良好的英語水平,雅思學術類考試成績總分不低于6.5分(聽說讀寫單項不得低于6分)。資助經費包括不超過1.05萬英鎊的學費、往返英國的機票和一定數量的生活費。2007年5月,志奮領獎學金在中國實施25周年之際,英國政府推出了旗艦計劃,為事業處于中期具有領導潛能的專業人士提供一年在英國攻讀碩士學位的機會,且具有全額獎學金、自由擇校、全方位服務等三個優勢。
4. 推出靈活的留學新模式
以前英國高校為海外學生提供的教育模式主要是本土常規的本碩學習模式,現在為了吸引海外學生,滿足海外學生的不同需要,推出了不少新模式。
倫敦城市大學于2007年為海外學生推出一個全新工讀交替制——“3+1+1+1”,即學生先學三年本科,工作一年,再學一年碩士,再工作一年。“3+1+1+1”這種全新的模式將使留學生獲得兩個學位和兩年的國際工作經驗。此外,德比大學、利茲城市大學、北安普敦大學、斯特福德郡大學和“Midway-Partnership”(肯特大學、格林威治大學和肯特伯雷基督教會大學三校合作)試行“兩年制”本科,從而大大減少了留學的時間和費用。在課程方面,學校內部一方面盡量為留學生提供多層次、多形式的學習課程(如學位課程、文憑課程、語言課程等),另一方面提供留學生需求的服務項目,如絕大多數專業任留學生選讀,多數實驗室向留學生開放。
5. 調整外國留學生就業政策
英國有關部門正在調整留學生畢業后在英國逗留找工作的政策。對于緊缺行業學生無需申請,直接續留一年。據《重慶商報》報道,過去英國大學在中國的宣傳,一般以大學排名、費用為主要宣傳點,“海歸變海待”問題出現后,英國大學開始逐漸調整自己的專業設置和宣傳手段,開始強調自己的就業率排名。目前,“海歸變海待”開始引起英國大學的關注:部分英國大學開始不再以排名吸引留學生,而直指就業問題。如英國諾丁漢特倫特大學就宣傳自己令人滿意的高就業率,以吸引中國留學生就讀。英國現在看到,如果對海外學生只管學習,不管就業,或其留學經歷對歸國或在英就業幫助不大,勢必降低本國高校的吸引力,因此擴大了留學生在英工作的機會。
從2007年5月1日開始,英國政府正式實施“國際畢業生計劃”(International Graduates Scheme,IGS)。所有在2007年5月1日以后,在英國承認的高等教育機構畢業并取得學士或學士以上學位的留學生,畢業后均可留在英國一年找工作,沒有任何成績的限制。并且適當放寬了留學生兼職工作的條件,只要拿到6個月以上的學生簽證,每周可打工時間由原來的15小時提高到20小時(英國最低時薪為5英鎊);在暑假、圣誕節、復活節這樣的假期可以全職打工。
此外,外國留學生留在英國一年的時間里,如果找到了工作并且表現優秀,雇主會主動幫助辦理2~4年的工作許可證。如果是4年的工作許可證,4年期間就會有不間斷的納稅記錄,4年后可自動轉為英國綠卡持有者。機械、電子工程、土木工程、建筑工程、計算機軟件科學類的學生在英國找工作相對容易。
二、新舉措的動因分析
英國對留學生的政策完全是從本國利益出發制定的,留學生教育無論從經濟、政治還是文化上都給英國帶來了極大的好處。
首先,世界背景下的留學生教育大改革是其改革的外部動因。進入21世紀以來,世界上許多國家都把高等教育的國際化作為教育改革的重要方面。日本、美國、加拿大、歐洲的諸多國家如丹麥、德國等都在留學生教育方面大做文章。各國在留學生生源方面展開了激烈競爭。置身于全球范圍內的留學生教育改革中,英國政府深感危機,采取有效措施,積極應對。
其次,經濟利益是其改革的根本原因。海外留學生給英國帶來了巨大的經濟利益,尤其是非歐盟的留學生。非歐盟留學生支付3倍于本國學生學費,甚至更高。2004-2005學年非歐盟國家留學生支付的學費總數為15億英鎊。除去英國給予海外學生的資助,非歐盟國家留學生凈支付的學費約為12.5億英鎊。除了學費,留學生給英國帶來的經濟收益還包括生活花費。對于留學生的生活花費,較難得到準確的計算。留學生網站英華園曾在2005年對中國留學生進行調查,發現約一半的留學生每月支付50~100鎊房租,其它消費在300鎊以下。這份報告以留學生每周消費181.57英鎊估算,在2004年,所有國際學生在生活消費上,就對英國經濟注入23. 5億英鎊,其中非歐盟國家學生為16.3億英鎊。
將學費和生活花費相加,英國高等教育在海外學生身上產生的年度直接收益約37.4億英鎊。如果把它當作一個出口行業,英國高等教育的創匯能力已經超過了文化媒體(37億)、酒精飲料(28億)、紡織(28億)、服裝(25億)和出版(23億)等行業。再加上海外留學生所交費用全部歸大學所有,并不影響政府給大學撥款,這極大地鼓舞了大學向海外擴展的積極性。特別是50 多所正規大學都想方設法擴大留學生,特別是研究生的招生規模。
再次,在政治上,大批接收留學生的目的在于培養各國的親英派。根據世界名人錄的統計,當前各國的領導人中曾在英國留學的有20多人,名列第一。在遍布全世界的英國校友中,有許多對世界產生了重要影響的政治家、思想家和企業家。美國前任總統克林頓就曾在牛津大學留學,南非總統塔博·姆貝基、諾貝爾文學獎得主沃爾·索因卡等都曾留學英國。同時也是其全球戰略的一個組成部分,英國資助留學生的重點是前英國殖民地國家。這些國家曾經受英國統治,其在政治上獨立以后英國并不就此放棄在那里的利益。培養這些國家的上層人物就是英國繼續維護在那里利益的一種手段。
從文化學的角度來說,國際化的高等教育就是跨文化交流的教育,跨文化交流作為聯系世界各個國家、民族紐帶的功能越來越重要。高等教育的國際化對于高等教育輸出國來說,輸出的不僅僅是高等教育觀念、內容和手段,同樣也附帶地輸出了本國的政治、文化和價值觀等。自20世紀90年代以來,第三世界國家的綜合國力得到加強,對文化的選擇越來越具有主觀能動性,相比之下,英國的國際影響力似乎在減弱,在此情況下,英國政府為了擴大文化影響,也越來越重視國際留學生教育。
英國的外國留學生教育之所以取得了令世界矚目的成就,除了其本身具有的優勢外,關鍵在于英國政府十分重視完善和實施外國留學生教育政策。相對于世界經濟排名和全球影響力的下降,英國近年來在留學生教育方面形勢大好。種種跡象表明,英國正采取多種手段大力拓展留學市場。通過以上對英國留學生教育新舉措的分析,可以感覺到它已傳遞出一種信號:英國歡迎更多高素質的留學生,目前學生是支撐英國教育產業的主力軍,為了吸引更多的海外學生赴英國留學,英國將會盡可能保持在政策上的靈活性和實用性,在操作體系上的可操作性和客觀性。其改革的動因和采取的措施很值得我們研究和借鑒。
參考資料
1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從統計數字看世界高等教育[J].教育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