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德通社報道,為了增強對國際人才的吸引力和競爭力,德國洪堡基金會改革其獎學金制度,未來將根據職級模式(Karrierestufenmodell)發放獎學金和其他資助。2007年8月30日,該基金會主席沃夫岡·夫呂瓦爾德在接受德國《時代》(Die Zeit)雜志采訪時指出,過去的做法非常僵化,以年齡劃線,40歲以上的申請者基本不予考慮。新的資助模式將更加靈活,會為基金會贏得更多的人才資源。
該基金會此次改革的核心內容就是實行新的職級模式。所謂職級模式就是根據申請者的不同層次,提供更加適合其職業發展的資助。博士后獎學金將由過去的1年資助期,延長到24個月,以保證其有充裕的時間開展研究項目,為未來學術發展奠定堅實基礎。資深學者獎學金規定,獎學金生可在獲得博士學位后的12年內提出申請,資助期限為6~18個月,在德國逗留的時間還可在3年之內分3次完成。這為學者們提供了很大的靈活性,他們可把在德停留時間安排在暑期。這項資助也為青年研究小組負責人和新任教授建立與德國高校和科研機構的合作提供了可能,使他們不必擔心無法離開甚至放棄原有職位。該基金會新設立的回訪獎學金為發展中國家的學者和科研后備人才再次回訪德國提供了機會。
該基金會負責人指出,此次改革的目的是增加德國對國際優秀科研人才的吸引力。其他很多國家為國際人才競爭投入大量資金,而且參與競爭的國家也越來越多。過去德國只需與美國、澳大利亞等西方國家展開競爭,現在中國、印度、韓國、新加坡等國家也加入競爭行列,德國感到壓力很大。德國在資金投入方面并不具備優勢,只能通過更加靈活、方便、有效的機制來確保德國的人才競爭力。目前,該基金會每年資助約1 800名世界各國學者來德國從事研究。
(中國駐德國使館教育處/閆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