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 2007年12月28日,日本首相福田康夫訪華期間在北京大學作了演講,其中特別提到了中日兩國關于教育方面的合作與交流。本刊節選福田演講的部分相關內容,旨在引起廣大讀者和作者對中日兩國教育交流的關注與期待。
為增進相互理解,首先需要彼此之間進行頻繁的交流,只有真正達到相互理解才能建立起相互信賴,我認為,為了促成對話、理解、信賴的良性循環,最有效的辦法就是加強以下三方面的交流:一是青少年交流,二是知識交流,三是安全保障領域的交流。
特別重要的交流之一就是開始于去年的日中之間大規模的青少年交流項目。像你們這樣的年輕一代正是未來的希望,明天的日中關系也要靠你們來建設。政治、經濟固然重要,但未來構筑長期穩定的日中關系,雙方要從展望50年后甚至100年后的長遠角度,著力培養能夠加強相互理解、相互學習的人才,正如“十年樹木,百年樹人”,培養人才需要堅持長期的努力。訪問日本的中國高中生回國的時候都異口同聲地說,日本并非想像的那樣,發現了全新的日本。他們通過耳濡目染以及親身體會,消除了以往的成見和偏見,無疑增加了對日本的了解;同樣,訪問過中國的日本高中生在回憶住宿過的中國家庭時這樣說到:“通過非常愉快的家庭寄宿和學校交流,我感到中國高中生和日本高中生沒有什么兩樣,大家是那樣的友愛又是那樣的活潑?!?br/> 等他們都長大成人的時候,我想真正的世界和平就會到來了,我從心里感謝那些給予這次機會的人們。日中之間推進知識交流也是非常重要的,我認為在日中兩國的年輕的學者之間,不僅就日中關系而且還就廣泛的國際形勢展開討論有著重大的意義,也就是說敏銳地察覺到世界動態和時代的變遷,從而把握日中關系發展的方向,需要具備這種視野。如果能通過日中合作培養出具備國際視野的有識之士,造就出大批有助于解決地區及國際社會的各種課題的人才,我相信日中兩國就會成為世界上值得自豪的伙伴。
我希望同學們多了解日本,多學習一點有關日本的知識,為此我愿提出旨在加強對日交流的建議,也就是說,今天給我演講機會的就是北京大學,旨在加強北京大學的建議,叫”北京大學福田方案”。具體包括以下三點內容:第一舉辦學術研討會,在今后的兩年里,以聯合國改革援助第三國,聯合國維和活動環保節能燈全球性課題為主,邀請北京大學學者赴日本參加研討會;第二,明年從北京大學選拔150名學生到日本進修;第三,繼續幫助日本研究中心的集中授課工作。我由衷地期待通過旨在加強對日中交流的福田方案——雖然規模不算是非常之大,但是我非常希望——能夠有更多的同學走上研究日本之路。
關于安全保障領域的交流,不久前,中國軍艦首次訪問了日本,這是一件對日中兩國具有劃時代意義的大事,令人感到非常高興。2008年,將輪到日本防衛大臣訪問中國。安全保障是立國之本,也是直接關系到兩國國民感情的問題,也需要通過提高透明度把相互不信任消滅在萌芽之中,并培養起信賴的土壤。鑒于此,我認為有必要進一步促進中日對話的開展,促進廣泛領域的相互理解,這一點是至關重要的。在此次首腦會談當中,就這一項也達成了共識。我堅信只要日中兩國作為對國際社會負有責任的大國,著眼世界大局,致力于國際貢獻的話,就可以逾越各種立場的不同,構筑起相互理解和相互信賴,共創亞洲和世界的美好的未來,從而成為富有創造性的伙伴。
通過日中進行的創造性的實驗,雙方建立起為全世界所依賴的關系。當我們想到這些心中就會充滿希望,日中兩國不應該相互挑剔各自的差異,而應該成為面向共同目標為世界而攜手合作的真正的朋友。
責任編輯 謝建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