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2月初,在山西省太原市人大常委會網站及當地媒體上,相繼刊登了太原市人大常委會立法招標公告,征集《太原市文化產業促進條例(草案建議稿)》起草方案。據悉,短短一個月時間,已經有七八家投標單位報名參加。
民主立法是現代民主社會實現法治的基本原則,我國立法法明確規定:“立法應當體現人民的意志,發揚社會主義民主,保障人民通過多種途徑參與立法活動?!辈谎远?,太原市這種不拘一格公開招標委托起草方式,彰顯立法公開民主科學,有益于立法質量的提高和公民法律意識的普及,值得推崇。
實際上,踐行開門立法、民主立法,太原市人大并非先行者。近年來,以人為本的立法觀得以確立,公開征集公眾對法律法規草案的意見、召開立法聽證會等屢見不鮮;一些地方通過委托社會團體或科研院所、法律事務所等起草法案,甚至由公民個人起草法案。然而,與其他委托中立機構起草相比,太原市做法個中細節獨辟蹊徑,亮點紛呈:采取了公開招標的方式,而不是直接委托給某一家起草,讓更多的單位參與競爭,優勝劣汰;從處于中立方的投標單位中擇取兩家起草兩份方案,太原文化廣播電視局也起草一份方案,最后由市人大常委會工作機構匯總,提交評審組評審,擇優提交常委會會議審議;為避免中標單位處于信息劣勢地位,對文化廣播電視局也提出了要求,盡量滿足中標單位提出的全面了解太原市文化產業現狀的要求。坊間盛贊太原市的做法是“立法走向民間的創新”,“公共立法中的第三方身影”,“讓我們從法律的起點看到了民意、從公權力的源頭體現了民主”。
大思想家亞里士多德認為,法治的要義為已有的法律得到普遍服從;公訴所遵從的法律是良法。而良法的誕生,立法理念正確、立法民主、立法科學不可或缺。立法過程其實就是利益博弈的過程,不同利益群體通過博弈、協商,最終達到一個兼顧各方利益的平衡點。更重要的是,這種博弈應體現在立法的每個環節,如此方能顯現法律公平公正的精髓。由與法律有利害關系的部門提供法規草案,弊端顯而易見,它們會近水樓臺先得月,考慮管理方便和獲取利益,大量地在草案中塞進本部門的私貨,進行自我授權,實現立法尋租,即便在立法審議過程中經過博弈,也難以保證剔除部門不正當利益。這種立法話語權的壟斷,不能體現立法程序公平、實體公正,極易導致“國家立法部門化,部門立法利益化,部門利益合法化”。立法公開招標多管齊下,不失為矯治此現象的一劑良藥。正如德國學者拉德布魯赫所言:只有立法者自身服從法治的條件下,立法才能托付給立法者。
法的民主性,解決的是法律集中人民共同意志的問題;法的科學性,解決的是法律所反映的社會規律性問題。立法程序科學的核心在于對各種行為規范進行適當的選擇,以確保公布的法律法規具有充分的實效和權威。立法程序并不是制造各類文件篇、章、節、條、款、項的生產線,而是對規范究竟是否妥善進行檢驗和判斷的多重過濾裝置。這意味著從程序公正的視角來觀察,立法者并不能、至少是不應該率爾擬訂條文的。借用卡拉夫特的著名表述,就是“成文法可以任意決定,卻不能任意確定”。顯而易見,對于法案的起草,如果僅僅由自身或者指定委托起草法案,難免缺乏競爭力,視野狹窄,不能更廣泛體現民意、集中民智。公開招標,可以吸納更多優秀的部門、人才參與到法案起草的競爭之中,有益于提高立法質量,更好地代表人民意志。
更難能可貴的是,太原市并沒一味排斥與法規有利害關系的政府部門,保障其話語權,不讓部門失語,從而讓起草的法規內容更科學、更具操作性,不僅使部門的話語權得到體現,又可有效避免部門立法尋租,使其在立法中的作用得到合理、有效的發揮。只有這樣,才能真正體現立法科學民主。
?。ㄗ髡邌挝唬汉笔∪舜蟪N瘯芯渴倚麄魈帲?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