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會計電算化專業培養目標必須以社會職業崗位的實際需要為培養依據,強調實踐動手能力,突出綜合應用能力的培養。傳統的會計電算化教學模式已不能適應目前會計電算化教學目標的需求。因此,構建一個以就業為導向,符合會計電算化專業教育目標的實踐教學體系尤為迫切。
【關鍵詞】 會計電算化; 實踐教學; 體系
隨著計算機技術的普及和發展,尤其是網絡的迅速發展、電子商務的廣泛應用,會計電算化軟件的應用平臺、開發技術、功能體系在不斷的更新。各方面因素的變化,迫切要求會計電算化實驗教學與之適應,以滿足社會對會計電算化人才的需求。
一、目前學校會計電算化專業實踐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一)教學內容單一
現在大多數院校會計電算化實驗教學僅限于會計信息系統的“單項核算模式”,會計電算化還是以總賬系統的實驗為主,要求和層次仍停留在利用單一的會計核算教學軟件進行建賬、制單、審核、記賬和編表的基本訓練上,處理的內容大多是以工業企業為例處理一定時期的十幾筆經濟業務。由于只涉及財務核算和報表編制,所以范圍過窄,其他的相關學科以及如何進行財務分析、預測和決策等方面涉及的很少。
(二)實踐教學質量低下
在會計電算化實際教學中,采用的會計軟件多數還是單用戶版軟件,學生能夠練習的只能是單機版模擬實踐,這樣對于網絡軟件學生會覺得陌生。但對于軟件的實際用戶多數是網絡版軟件,這就增加了學生的就業難度。
(三)校內實踐教學與單位實際電算化處理過程脫節
校內實踐仍然僅限于在會計電算化實驗室內進行模擬操作,學生沒有深入到會計電算化實際工作中,不清楚實際的業務到底是什么樣的,對于會計電算化實際業務的處理缺乏直觀感性認識,不清楚業務的處理流程,更不明白會計部門與其他部門的業務信息是如何聯系的。
(四)師資隊伍的實踐能力有待加強
實踐指導教師是會計電算化實踐教學質量的保證,其實踐技能的高低是實踐教學質量好壞的關鍵。而目前許多高職院校的會計電算化教師很年輕,有的剛從學校走出來,對于會計電算化在企業中的應用本來就不是十分清楚,在教學過程中只能按其所學教會學生一步一步的操作,不能結合實踐,更談不上達到綜合的目的了。
二、會計電算化實踐教學體系應包括的內容
會計電算化實踐教學體系應該是把各個實踐教學環節有機融合的一個整體。其目標是培養學生會計電算化的綜合實踐能力。應將各部分緊密結合,相互聯系,共同發揮作用。同時,結合理論教學體系,使兩者相互補充,緊密配合,實現會計電算化專業學生的培養目標。會計電算化實踐教學體系的各環節應包括單項模擬實訓教學、校內綜合模擬實訓教學、校外實習基地實習、學年社會實踐、畢業設計等。
(一)單項模擬實訓教學
在教學過程中,應對會計專業每門專業課程劃分為不同的單元,對每個單元在課堂中獨立進行實踐訓練。如對財務會計實務可以按資產、負債、所有者權益、收入、費用進行劃分。會計電算化可以劃分為總賬、報表、工資、固定資產、進貨、銷貨、庫存等單項進行業務處理。每一個單項內容的熟練掌握是提高學生綜合應用能力的基礎,所以在實踐教學環節應予以充分的重視。
(二)校內綜合模擬實訓
通過每門課程單項業務的處理,使學生掌握專業的基本實踐技能,但對學生來說,這些知識是零散的,所以,需要有一個加強綜合運用的過程。據此開設校內綜合實訓,可把原來掌握的單項實踐技能貫穿起來,使學生達到舉一反三、融會貫通的目的。
(三)校外實習基地實習
學生經過校內綜合實訓的訓練和培養,會對實踐業務的處理有一個全局的把握。但是,校內綜合模擬教學與企業實際的會計電算化應用還有距離。比如,企業中會計電算化業務處理與其他各部門之間的聯系、數據的輸入與輸出、包括會計電算化處理過程中故障的發生與排除等等。所以在對實踐能力進行系統的培訓后,還需要讓學生進一步深入到實習基地實習,使學生真正接觸會計電算化實際工作,把自己真正地融入會計電算化崗位上,將自己的理論及實踐知識與工作崗位緊密結合,真正實現與實踐工作的零距離接觸。
(四)學年社會實踐
在正常的課堂實踐教學的基礎上,為了使學生接觸會計工作實踐,要求學生在每個學年結束的時候利用暑假積極參與會計專業崗位的社會實踐。雖然這個過程時間比較短,參與的過程比較膚淺,但是可以通過這種學年實踐對自己未來的工作崗位有一個感性認識。在從實踐當中總結自己一年來所學知識的同時,又可以提高自身對專業崗位的認知程度,利于學生明確以后要學習什么,要掌握什么,做到心中有數。
(五)畢業論文
在畢業前要求每位學生獨立撰寫論文,這既是對學生理論知識的考核,更是對其實踐應用能力的升華,使學生在熟練掌握實踐技能的基礎上,進一步在寫作論文過程中把工作實踐中的各項技能用理論去描述,進行綜合歸納、分析并有所創新。通過畢業論文的撰寫,可以再一次全面檢驗每一個學生的綜合能力,也可以進一步提高學生的實踐應用能力及綜合素質。
三、會計電算化實踐教學體系的構建
(一)調整實踐課程,建立一體化的實踐教學計劃
根據會計電算化實踐教學目標體系,以實踐目標為依據確定應開設的課程和課時分配。整合專業課程與實踐課程設置,突出會計電算化課程特色,強化技能訓練。實踐課時至少要占教學總課時的一半以上。為確保實踐教學計劃的實施,應根據實踐教學的目標要求修訂實踐教學大綱,整合實踐項目和內容,修訂或調整實踐任務指導書。實踐內容的修改應以驗證性、基本操作訓練為基礎,適當增加綜合實踐性較強的實訓,力求接近專業業務實際。
(二)加強實訓實習基地建設,注重“雙師型”教師培養
為了更好地培養會計電算化人才,學校應該重視校內實訓基地的建設,盡量建立仿真的模擬環境,滿足會計專業單項實訓和綜合模擬實訓的需求。在建設校內實訓基地的同時,學校還應該廣泛開展與企業的合作,建立會計電算化實習基地。只有這樣,才能使學生真正體驗到工作的真實性。
教師的實踐技術水平直接影響實踐教學的質量,會計電算化實踐課越來越受到重視,只會根據書本講理論的教師已不能滿足需要。應加大對教師,尤其是青年教師實踐動手能力的培養,除了組織教師在校內由有經驗的教師培訓外,組織青年教師到實習基地鍛煉也是一條非常重要的途徑。所以,建立高質量的實習基地也可以為學校建立一支“雙師型”教師隊伍奠定堅實的基礎。
(三)建立有效的實踐教學評價體系
原來理論教學中,學生考試以一張試卷為準,但隨著實踐教學內容的增加,其考核辦法也應有相應的變化,應逐步建立一個能評價實踐教學的考核體系。實踐教學質量評價是一個非常復雜的問題。一般來說,考核應該分為過程考核和結果考核兩部分。在初期,對教師和學生需要有一個轉變過程,所以應該以結果考核為主、過程評價為輔,通過分析調研,結合本校實訓狀況,確定需要評價的要素。如會計電算化中可以分總賬、報表、工資、固定資產等模塊設定考核指標,其指標應盡量量化,力求公平,并形成一個指標考核體系。經過初期老師與學生熟悉考核方式以后,應以過程考核為主,這樣可以改變學生學習的態度,減少逃避實踐課的情況,提高學生對實踐技能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主要參考文獻】
[1] 朱裕生.高職財會專業實踐教學體系的構建[J].職教論壇,2002,(4).
[2] 嚴俊梅.論高職院校財會專業的校內實踐教學[J].職教論壇,2005,(1).
[3] 萬常選.會計信息系統開發與應用[M].中國商業出版社,2001,(2).
[4] 孫萬軍.電算化會計應用技術[M].航空工業出版社,2000,(8).
[5] 張建宗.試論高職教育財會專業模擬實習體系[J].河北職業技術師范學院學報,20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