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如何了解和掌握審計專業知識,站在會計角度理解審計,進而深刻理解國際趨同的內涵?筆者拜讀了道格拉斯.R.卡邁克爾等著的《審計概念與方法》一書之后,領略了西方發達國家先進的審計理念和審計方法,增強了對審計觀念和審計方法的了解,尤其是內部控制、計算機在審計中的運用等更加深了我對審計工作的深刻認識,頗受啟發,現將有關收獲與心得作一總結。
【關鍵詞】 審計概念;國際趨同;內部控制
“整合專業知識,形成知識網絡,碰撞裂變提升”激勵我堅持不懈地完成每月讀完一本名著。學習了道格拉斯.R.卡邁克爾、約翰.J.威林翰和卡羅.A.沙勒等美國審計學專家編著的《審計概念與方法》,我加深了對美國審計現行理論與審計實務操作指南,領略了西方發達國家先進的審計理念和審計方法,增強了我在實際財務工作中對審計觀念和審計方法的了解,尤其是內部控制、計算機在審計中的運用等更加深了我對審計工作的深刻認識,頗受啟發,收獲很大。作者在著作中采用案例教學方法,展示了美國審計概念、理論及具體做法,為我們學習西方審計理論提供了一次難得的機會。
一、了解審計理念,掌握審計方法,形成審計知識體系
讀了這本審計學專著,學習到以下幾個方面的審計學知識:
審計學、審計環境是策劃和實施財務報表審計的基礎;
審計風險評估是審計計劃不可分割的部分,此外還包含了整體計劃、會計體系、相關控制的內部控制結構、計劃詳細審計程序等內容;
計算機的誕生和發展推進了會計電算化進程,審計抽樣和計算機效果的專門計劃要素是審計計劃不可缺少的,例如PPS統計模型,通常采用計算機軟件保證抽樣審計得以順利實施,保證審計抽樣可容忍誤差控制在合理范圍之內。審計學與會計電算化系統結下了“不解之緣”。
審計中直接測試、一般測試、以及即將完成的審計相關事項整改措施等審計測試,對于審計工作的有效性是至關重要的。例如對財產和設備進行余額直接測試,一般客戶實地盤存的觀察這一“一般公認審計程序”重點關注其“存在性、所有權和計價”。
背離保留意見的審計報告與對標準報告附注解釋語無保留意見的審計報告這兩種審計報告不同于標準審計報告,主要原因在于審計范圍受到限制、不符合一般公認會計原則,對標準報告附加解釋語、持有拒絕意見、否定意見或保留意見等,為了出據客觀公正的審計報告,審計師在特殊情況下,對標準審計報告加以修改是十分必要的。
具有注冊會計師資格的審計師,經常會從事非審計服務,例如代編財務表的約定服務,以及對財務報表、預計財務資料、內部控制體系、遵守合同情況等資料的預測和估計,提供保證的鑒定服務。
經營審計有助于一個組織對其組織活動進行業績評價、確定改進時機以及提出改進措施或未來活動的建議;內部審計師主動承擔起經營審計檢查財務和經營信息的可靠性,確定是否遵守公司的政策和措施,以及測試資產保存的控制措施的連續性等約定任務;政府審計師則承擔起對某一新的計劃或活動的執行效果進行經營審計;財務審計與獨立審計的本質區別,在于經營審計約定任務,本質上不是連續的約定任務,也沒有保證財務報表審計任務將會繼續。
通過閱讀,較為系統地理解了審計學理念在于獨立性、客觀性、公正性,掌握了審計學現行方法,初步形成了審計知識體系框架。由于我多年從事國有大型企業會計工作,接觸審計機會較多,但從未對審計做法和理論進行過較為系統地學習,通過閱讀,增進了對外部審計和內部審計的深刻體會,尤其對企業當前正在進行的SOX法案404條款所要求的美國非本土上市公司內部控制審計,幫助很大,影響頗深。
二、從會計視角向審計師視角轉換看,會計電算化對審計影響深刻
上面是我從審計理念和知識體系大的方面閱讀審計學專著的認識和感想,下面則是結合工作中內部控制GCC外部審計,對與財務相關的管理信息系統的內部控制有效性外審工作的一點感想和認識。前者是“面”,下面是我感觸較為深刻的“點”的問題——會計電算化對審計的影響。
隨著技術進步及成本降低,計算機在業務數據處理中的應用得以廣泛推廣。引發人們在財務報表審計中對內部控制結構的思考。許多審計師發現大部分客戶都或多或少使用了會計電算化,計算機對財務報表審計的影響越來越大。審計師有可能使用到計算機專家輔助審計,但采用專家技術的決定,對其工作結果和結論的評價都要由對財務報告審計發表意見的審計師承擔。
本專著系統告訴我:電算化系統控制可分為兩大類,即使用者控制和電子數據處理(EDP)控制。使用者控制是由應用計算機進行處理的部門制定和維護的控制系統。企業中幾乎所有的部門都是電子數據處理的潛在使用者部門。EDP部門之外的信息使用者部門對信息的有效性、完整性和準確性負責。這將意味著使用者要對所有EDP部門之外的原始錯誤負責。使用者部門還要對信息進行處理而制定和維護的控制系統負責。使用者控制與EDP控制區別在于控制系統所保存的位置。EDP控制是指那些保存在計算機中的控制系統。EDP控制通常分為一般控制和應用控制。使用者控制通常是應用控制。一般控制是指那些與全部或部分電算化會計應用有關的控制,例如應用軟件的改變及改進的控制會影響所有的會計應用,并包含在審計師對控制環境的考慮之中。應用控制是指單獨的電算化會計應用,如證實客戶的賬戶數額及信用范圍。應用控制分為程序控制和手工控制。手工控制是指由人來執行的,而程序控制是指由計算機軟件來完成的。在一般控制中,職責分離在電算化系統中,與EDP有關的職責分離有如下幾個方面需要考慮:EDP與使用者部門的分離、EDP部門內部不兼容職能的分離。EDP職能分離對EDP使用效率的提高十分重要。EDP部門通常設置如下分離崗位:數據處理管理者、系統分析員、應用程序員、系統程序員、計算機操作員、數據登記員、數據控制員和數據管理員等。理論上講,上述各崗位均需要分離設置崗位權限。不相容崗位分離原則主要是系統程序員必須有條件接觸控制盤以履行職責。系統程序員不得對公司的會計制度或應用程序有詳盡了解。
實際工作中,一直對與財務會計相關的“等級——管理信息系統”內部控制體系進行外審中,會計師事務所的注冊審計師對管理信息系統權限劃分的檢查十分嚴格,不僅對應用系統負責人和相關崗位操作人員進行較為全面的訪談,還十分嚴格的對系統日志進行逐項檢查,重點是不相容崗位權限設置是否分離、系統一般控制與內控流程是否相符,但對系統抽取的樣本卻遠遠少于手工控制的內部控制審計抽取的樣本量。
讀了此書中“計算機對審計的影響”內容,我從理論角度較為深刻地理解了管理信息系統的審計比手工控制工作流程的審計更加嚴格,存在的風險更加巨大。對管理信息系統的內部控制外部審計的重點在于流程設置、定期檢測設置有效性、權限設置的不相容崗位相分離。從抽取樣本量上雖然遠遠少于手工控制審計所抽取的樣本量,但實質上,信息系統的內部控制審計發現一項問題將會導致這一類測試的實質性漏洞,問題遠比前者嚴重得多。而且,內部控制外審對系統數據庫遷移、新上線系統審計等要求十分嚴格,需要我們在實際業務中慎之又慎。通過閱讀,更加系統地了解了對信息系統審計的要求與控制,對于我迎接內控外部審計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導作用。
三、基于會計準則國際趨同,深刻理解審計準則國際趨同的重要意義
王部長在中國會計準則與國際趨同的多輪協調中精辟地總結出中國會計準則國際趨同的四個原則:“趨同是進步,是方向;趨同不等于等同;趨同是一個過程;趨同是一種互動?!眹H趨同思想為我們提供了理論基礎,指導會計準則體系順利建立,“堅持原則、積極趨同、參與會計國際交流與合作”,努力建立溝通平臺。
基于上述會計準則國際趨同的基本理念和指導原則,通過閱讀審計理念和現行審計方法,認識到我國現階段審計準則國際趨同同樣具有重要意義。
改革開放十幾年時間,隨著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世界經濟一體化加速了我國經濟融入全球經濟大熔爐。這要求我國審計觀念、審計方法和審計技術實質性創新,推進我國會計準則的國際趨同。
中國注冊會計師協會會長劉仲黎對審計準則體系的發布給予高度評價,指出我國審計準則體系的發布,加速了我國與國際趨同,遵循科學、民族、透露、公開的準則制定程序,開展了艱苦而卓有成效的工作,完成了22項審計準則的制定工作和26項審計準則的修訂完善工作。我國48項審計準則的發布,標志著我們已建立起一套適合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要求,順應國際趨同大趨勢的中國審計準則體系,順利完成了審計準則建設的改革攻堅任務,中國審計準則體現了歷史性的突破,體現了與國際審計準則的趨同要求,突出了維護公眾利益的行業宗旨,增強了審計準則的易理解和可操作性。
國際會計師聯合會主席格雷厄姆.沃德稱贊我國審計準則發布,中國決定與國際審計準則趨同,向全世界發出了一個清晰的信號,那就是不僅中國的民眾而且中國的會計職業界致力于提高透明度、工作質量和高水準的職業準則,支持這些準則不僅有利于會計職業,而且更重要的是,有利于所有的中國民眾和整個中國經濟。
建立國際公認的一般公認審計準則是衡量專業活動質量被接受程度的尺度。將審計準則中國國情與國際趨同有機結合具有重要現實作用。從中國現實意義上看,樹立了“民本審計觀”,把老百姓關心的事情,例如醫療、養老保險等問題,作為審計工作關注的重點。審計工作具體問題具體分析,既敢于說“不”,又善于說“是”,經常設身處地“換位思考”。
通過學習,心與心的交流,思想與思想的碰撞,讀書的過程不如說是一次與國際審計學大師的一次吸收消化、一次交流、一次碰撞,我從中領悟出:審計準則國際趨同有利于我國企業實施“走出去”戰略,有助于健全內部控制機制、完善企業風險管理,有助于在“走出去”過程中,采用國際一般公認的審計方法,建立國際趨同審計規則平臺,支持我國會計行業國際化發展戰略?!?br/>
[參考文獻]
[1] 《審計概念與方法》. 道格拉斯.R.卡邁克爾,約翰.J.威林翰和卡羅.A.沙勒等著. 劉明輝,胡英坤主譯. 東北財經大學出版社,1999年11月.
[2] 《執行國際準則面臨的挑戰與取得的成果:實現與國際財務報告準則和國際審計準則的趨同》中國注冊會計師協會組織編譯. 中國財政經濟出版社,2005年6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