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我國民辦高校在迅速發展的同時暴露出許多風險,本文從學校財務風險的角度進行分析,對民辦高校財務風險進行分類,研究其風險和成因,提出建立民辦高校風險防范機制,以加強對民辦高校財務風險的管理。
【關鍵詞】 民辦高校;財務風險;管理
我國民辦高校財務風險受到社會各界的廣泛重視,由于財務管理方面存在的問題,引發民辦高校的財務風險,可導致一些學校倒閉。作為我國最大的民辦教育機構之一的南洋教育集團由于教育儲備金問題在2005年倒閉,轟動一時。民辦高校作為一類特殊的教育機構,其自身財務風險管理不善,會導致學校危機,應引起民辦高校和學者的重視。
一、民辦高校財務風險及成因
(一)民辦高校財務風險
民辦高校的財務風險是指民辦高校在開展財務活動中,由于各種不確定、無法控制或難以預料因素的影響,導致學校所獲得的財務收益與原來預測的收益發生偏離,因而有蒙受經濟損失的機會或可能性。我國民辦教育促進法,對于民辦學校的財務管理問題有較為詳細的規定。但是當前政府監管尚不完善,許多民辦高校沒有按照要求建立完善、科學的財務管理制度,導致財務風險嚴重。按資金流轉過程,可以將民辦高校財務風險分為:
1. 籌資領域的風險
民辦高校由于內外部因素影響,無法籌集足夠的資金支持民辦高校生存和發展的可能性。目前民辦高校面臨最大的風險——經費來源單一,籌資困難。許多民辦學校采用教育儲備金模式籌集資金,這種做法在20世紀90年代中期是可行的。但到了90年代末期,學校沒有對利率下降風險進行管理,導致許多民辦高校發生風險甚至倒閉。
2. 投資領域的風險
由于各種因素,造成投資決策失誤或投資收益被挪用到非教學用途的可能性。民辦高校由于財務管理機制不健全,存在著嚴重的挪用資金現象。如江蘇金山橋教育集團就是由于資金隨意挪用拆借而導致整個集團的倒閉。
3. 資金支出領域的風險
學校經費支出結構異化導致民辦高校辦學效率下降的可能性。民辦高校由于經費緊張,用于基礎建設的費用過低,辦學經費基本用于經常性費用、維持教學辦公人員的經費及辦公費用上,經費支出結構不合理。由于我國沒有相關的法律或法規規定民辦高校經費的使用和籌措問題,而是由民辦高校獨立解決,他們享有較大的自主權。民辦高等學校的財務管理不規范就成為情理之中的事。如從開立賬戶、收費、使用到審計方面都存在大量的問題,亂收亂支、挪用、貪污等現象難以控制。例如,由于投資回報問題沒有解決(促進法與非營利組織會計制度對投資回報的規定就不一致),投資者采用從學校借款的方式來獲取收益,因此民辦高校賬目上投資方單位掛賬資金較多。由于民辦高校產權歸屬不明晰,投資者以租賃方式出租校舍等資產給民辦高校,以租金方式獲取收bT7LXRYlzOt8UDoxwCcazYee2Xtjj5q6kQb3hFNTuho=益。但是租賃業務應該繳納相應稅款,民辦高校沒有繳納稅金的現象嚴重。
(二)成因分析
導致民辦高校財務問題的原因很多,主要是針對民辦高校的法律法規不完善;經營不規范。首先是民辦高校產權問題不清晰,導致有些投資者在投資后轉移資金;有些投資者以租賃方式獲得收益,卻在操作上偷稅漏稅。因此使民辦高校的資金緊張,支出異常,產生財務風險。產權不明晰,投資者無法獲得合理回報,導致投資者以借款的方式從學校中挪走資金,學校賬戶掛賬現象嚴重,財務管理出現問題。產權和投資者回報問題導致投資者的投資熱情受到打擊,只顧回避自身風險,財務管理不規范。這與民辦高校治理結構不科學密切相關,學校缺乏嚴格的內部控制制度和互相監督的體系,民辦高校投資者、管理者的利益訴求與其他利益相關者不完全一致。后者有損害其他利益相關者利益滿足自身利益的傾向,有利用財務管理不規范的漏洞謀取私利的可能性,會引發民辦高校財務風險。
二、民辦高校防范財務風險對策
(一)財務風險防范機制
從民辦高校財務風險管理的現狀來看,我國民辦高校的財務風險防范機制還不成熟。面對日益嚴峻的風險問題,建立風險防范機制、正確的認識風險、及時地防范風險變得十分迫切。首先,民辦高校的投資者、舉辦者應該從微觀角度上積極主動建立自身學校財務風險評估預警機制。作為學校的所有者、管理者,有責任和義務管理好學校,使其發展壯大。其次,政府應該從宏觀上對民辦高校財務管理進行規范,要求民辦高校建立財務風險防范機制。要想預防民辦高校日常運營風險的發生,還要從學校的財務風險管理角度出發,降低風險成本。
(二)建立科學的治理結構
建立科學的治理結構,建立健全民辦高校財務管理體系和有效的財務風險管理體系。對民辦高校內部來說還要建立內部控制制度和監督體制,對學校的財務問題進行嚴格的管理,防范財務風險的發生。外部治理,主要是政府行使其權力對民辦高校進行管理,并從立法方面出臺完善的規范措施,對學校的財務管理進行有力的監督。
(三)產權明晰
產權明晰問題是民辦教育機構發展中的核心問題。產權明晰與否已經成為民辦高校風險能否得到防范,學校能否持續發展的關鍵。目前,有些地方立法取得了一定成效,如黑龍江省2005年頒布的《關于促進民辦教育發展的若干意見》中對民辦學校舉辦者初始出資額進行界定,使民辦學校的改革取得可喜的成功。還應該明確民辦高校的產權歸屬,使投資者責任與收益相匹配,使其愿意承擔相應的風險;要清晰分配財產權,明確投資者的合理回報,民辦高校的投資者、舉辦者就會積極規范財務制度,防范財務風險,使民辦高校健康平穩的發展。●
【參考文獻】
[1] 劉俊強.我國民辦高等院校危機管理研究:[D].杭州:浙江大學,2006.31.
[2] 喬春華.江蘇省落實民辦高校法人財產權的思考與對策[J].審計與經濟研究,2008,(1):54-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