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從我國稅收征管的實踐看,在個人所得稅的征管中,征得不如漏得逃得多,造成國家稅收大量流失。面對嚴峻的個人所得稅舞弊形勢,如何防止以及加強征管已成為立法部門、稅務部門和審計部門工作的重點,同時也是理論界探討的熱點和難點。本文就個人所得稅舞弊及其審計作一探討。
【關鍵詞】 個人所得稅;舞弊;審計
一、引言
個人所得稅自18世紀末產生以后發展得非常迅速,已成為許多國家的主體稅種,它的地位如何反映了一個稅制體系的先進程度,在國家的宏觀經濟管理,實現政府的社會、經濟目標過程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依法治稅是依法治國在稅收領域的具體表現,個人所得稅涉及經濟和社會生活中的很多領域,因此個人所得稅調控是稅收調控中極其重要的部分,它應當尊重客觀經濟規律的基礎上依法進行,由此可以看出個人所得稅的調控受到經濟原則和法律原則的雙重制約。隨著國家稅制的完善和征稅的日趨正規化,個人所得稅作為國家宏觀調控的一種重要手段,很多時候會因舞弊行為而被扭曲,難以發揮其應有的作用。收入最大化是每一個經濟主體的追求,但令納稅人痛苦的是,他們必須將其中一部分作為賦稅上繳給國家。作為納稅人總有將保留給自己的份額最大化(上繳金額最小化)的傾向,舞弊正是納稅人追求經濟利益最大化在稅收和法律領域的體現。因此具體深入細致地研究個人所得稅,查找出其偷稅漏稅逃稅等具體舞弊形式,并對個人所得稅設定審計目標、內部控制測試、實質性測試等審計程序有著重要的意義。
二、個人所得稅的舞弊表現
個人所得稅是指在中國境內有住所,或者無住所而在境內居住滿一年的個人,從中國境內取得的所得而依法征收的一種稅。在我國由于法制不完備,由于稅率、稽查率、罰款率、征稅人違規(如接受納稅人的賄賂等)、稅收征管不力等原因導致的逃稅相當普遍。由此有必要對個人所得稅的舞弊形式進行研究探討。個人所得稅的弊端表現主要有以下幾種:一是納稅人以減少申報收入的方式直接逃稅。我國目前個人所得稅的征收對象主要是工薪階層,而不是高收入階層。高收入階層逃稅比較嚴重,個人所得稅的實際負擔并沒有落在高收入階層,反而由工薪階層負擔,征收個人所得稅的初衷被扭曲,個人所得稅對收入的調節作用不明顯。同樣的收入水平,誠實的納稅人繳納稅款更多,而少申報的逃稅者則少繳納稅款,不符合公平原則。由此我們可以得出這樣一個結論:目前,對高收入者和高收入行業個人所得稅的監管是非常薄弱的,并且稅務機關的查處率和處罰程度也相對較低,因此導致偷逃個人所得稅成為一種“有利可圖”的社會普遍選擇。二是納稅人選擇低報個人所得的方式逃稅。由于稽查率、罰款率、心理成本的影響,逃稅者選擇更易于隱蔽其收入的職業,比如通過在地下經濟中尋找工作來欺騙政府,通過利用稅法上的各種漏洞盡量避免納稅義務。三是多繳住房公積金逃稅。根據我國個人所得稅征收的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