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本文主要針對或有事項中與確認預計負債相關的預期可獲得補償的會計處理進行了探討,并歸納總結了學習這部分內容所必須把握的知識點。
【關鍵詞】 或有負債;預期可獲得補償;必備;知識點
在或有事項中,對于符合以下三個條件的或有負債應確認為一項預計負債:
第一,企業承擔的是現時義務;
第二,履行該義務很可能導致經濟利益流出企業;
第三,該義務的金額能夠可靠的計量。
企業在履行該或有事項形成的義務時,還可能從第三方面或其他方獲得一種補償,其補償來源主要有:
一是因發生交通事故從保險公司獲得賠償款項;
二是因提供擔保,而向被擔保單位提出額外要求;
三是企業通過反訴方式向索賠人提出賠償要求。
對于企業預期可獲得的這一補償,應該如何進行會計處理?筆者針對這一問題進行詳細闡述。
一、確認條件(應同時具備以下兩個條件)
(一)已經確認
已經確認指的是與或有負債相關的義務已經確認為一項預計負債,而或有負債要想確認為一項預計負債,就必須滿足上述所講的三個條件。
(二)基本確定
基本確定指的是從第三方或其他方獲得補償的可能性介于95%與100%之間。
二、確認原則
(一)單獨確認
對于符合確認條件的預期可獲得的補償,可以將其單獨確認為一項資產,在具體確認時不能和預計負債相互抵銷。如企業已經確認了一項預計負債100萬元,假設與該預計負債相關的預期可獲得補償基本確定,其金額為80萬元,則會計處理時只能,借:其他應收款80萬元,借:營業外支出20萬元,貸:預計負債100萬元。而不能相互抵銷后作如下分錄:
借:營業外支出20萬元,貸:預計負債20萬元。
(二)不應超過
所謂不應超過是指將預期可獲得補償作為資產單獨確認的金額,不應超過已確認預計負債的賬面價值。如企業已確認了一項預計負債80萬元,與該預計負債有關的預期可獲得補償基本確定,最有可能獲得的補償金額為90萬元時,會計上只能作如下處理,借:其他應收款80萬元,貸:預計負債80萬元。而不能作如下會計處理:借:其他應收款90萬元,貸:預計負債80萬元,貸:營業外收入或營業外支出10萬元。
三、確認時間
對于預期可獲得的補償,在同時滿足兩個確認條件時,就可以將其作為一項資產來單獨確認。
四、確認金額
其確認的金額應當是基本確定情形下最有可能收到的金額,且該金額不應超過已確認預計負債的賬面價值。如某企業因一項或有負債已確認了一項預計負債60萬元,與該預計負債相關的預期可獲得補償的可能性已達到96%,有80%的可能性會收到70萬元,有20%的可能性會收到40萬元,則該預期可獲得補償確認為一項資產的金額應當為60萬元。
五、會計分錄
借:其他應收款(預期可獲得補償確認為資產的金額)
營業外支出(雙方差額)
貸:預計負債(已確認的預計負債)
題例解析:
甲公司于2000年10月被B公司起訴,B公司聲稱甲公司侵犯了B公司的軟件版權,要求甲公司預以賠償,要求賠償金額為30萬元。在應訴過程中,甲公司發現訴訟所涉及的軟件主體部分是有償委托C公司開發的,如果這套軟件確有侵權問題,C公司應當承擔連帶責任,對甲公司予以賠償。甲公司在年末編制報表時,根據法律訟訴的進展情況以及律師的建議,認為對B公司予以賠償的可能性為56%,最有可能賠償的金額為20萬元,從C公司得到的補償基本上可以確定,最有可能賠償的金額為22萬元。在上述情況下,甲公司在年末應確認的負債和資產分別為( )萬元。
A、 20和20B、0和0
C、30和22 D、30和20
標準答案(A)
分析點評:甲公司被B公司起訴,甲公司承擔了一項現時義務,甲公司根據法律訴訟的進展情況,經分析認為對B公司賠償的可能性為56%,說明履行該項義務很可能導致經濟利益流出企業,同時該項業務的金額能夠可靠的計量,所以甲公司在資產負債表日應確認為一項金額為20萬元的預計負債。由于C公司負有連帶責任,且從C公司獲得的賠償款項已基本確定,雖然最有可能賠償的金額為22萬元,但是由于甲公司確認的預計負債為20萬元,所以甲公司應當確認的資產金額也應為20萬元,甲公司應編制的會計分錄為,借:其他應收款20萬元,貸:預計負債20萬元。所以此單項選擇題應選擇“A”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