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本文對西方發達國家自20世紀60年代至近期關于預算松弛的主要研究文獻進行了回顧,對國外預算松弛理論研究的內容、研究成果及研究范式等主要問題進行了綜述,以期對國外預算松弛理論研究的思想脈絡進行梳理、對研究成果進行展示、對研究范式進行借鑒,并在此基礎上對我國未來的研究提供啟示。
【關鍵詞】 預算管理;預算松弛;文獻綜述;啟示與借鑒
一、引言
作為一項資源的戰略性配置手段(Allen Schick,2000),預算已經成為現代企業內部管理控制的重要手段,并得到較為廣泛的傳播(Beyond Budgeting Round Table,2001)。從我國來看,預算管理實踐已歷經20多年,隨著對國家經貿委和財政部推出企業預算管理要求規范的落實,絕大多數各類企業的預算管理實踐正在開展。與此同時,預算管理理論研究也伴隨著預算實踐的發展而出現日益繁榮的局面。據對會計類全國中文核心期刊2002-2006這5年發表的相關學術論文進行的統計,以預算管理為主要研究內容的篇數近300篇,而且隨著時間推移,每年論文數量激增(2002年至2006年占比分別為6.45%、8.47%、22.18%、27.02%、35.88%)。這也表明,預算管理理論研究已經成為了我國管理及會計理論研究的熱點。但是,作為預算控制中尚未解決的一個主要問題(Horngren,1982),預算松弛(budgetary slack)的存在和影響限制了預算管理作用的發揮。而且在西方發達國家,預算松弛的成因和控制受到人們越來越多的重視,也成為預算管理理論研究中一個突出的課題,形成了一系列經典文獻。本文擬對西方發達國家在預算松弛理論方面的研究進行綜述,梳理思想脈絡,展現研究成果,介紹主流研究范式,并期待對國內的相關研究提供啟示與借鑒。
二、國外預算松弛的研究內容
國外的預算松弛研究,始于20世紀60年代。與其他的管理學研究內容一樣,除了借鑒經濟學和管理學研究的最新成果,普遍運用計量經濟模型等特點以外,所涉及的領域也很寬泛,研究的內容也異常豐富。
(一)對預算松弛的發現
在較早的研究中,Cyert和March(1963)就認為,預算松弛源于談判過程,Schiff和Lewin(1968)隨后在一家名列財富100強的大公司的三個下屬部門發現,經過協商的銷售目標能夠被很容易地實現。Lowe和Shaw(1968)研究顯示,銷售預測也會導致預算松弛。他們從五家大型機構中隨機挑選出32位經理人,并對他們進行了個人當面調查,80%的被調查者明確承認,他們的談判就是為了松弛預算。Onsi(1973)的研究結論則認為操縱行為會使預算松弛在任何年份發生。Schiff和Lewin(1968)估計,下屬部門運轉費用中大約有20%-25%,應該歸因于預算松弛。他們指出,這個比率就是一個組織機構實際費用和最小可能費用的差異。
在研究文獻中,關于預算松弛有兩個主要結論。第一,經理人是在有意制造并且努力爭取預算松弛(Cyert和March,1963;Lowe和Shaw,1968;Schiff和Lewin,1968,1970;Willi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