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筆者總結了自己在國際財務管理雙語課程教學中的體會,對其課程定位、教學組織等問題進行了探討,并提出了在國際財務管理雙語教學中應注意的問題。以期能推動國際財務管理雙語教學的改革,提高教學質量。
關鍵詞 國際財務管理;雙語教學;課程定位;案例教學
自教育部發布了《關于加強高等院校本科教學工作提高教學質量的若干意見》之后,雙語教學已在高等教育領域,尤其是高等學校的經濟管理學科課程教學中得到迅速推廣和運用。然而,由于雙語教學發展的時間短,積累的教學經驗有限,我國高校的雙語教學尚需優化、改進。尤其是我國經濟的高速發展以及與國外交流的深入進一步加大了對具備財務知識的國際化人才的需求,這使得提高國際財務管理雙語課程教學中相關問題的認識尤為迫切。
一、雙語教學的課程定位、
《朗曼應用語言學詞典》中認為,雙語教學(Bilingual educa-tion)是指能在學校里使用第二種語言或外語進行各門學科的教學(The use Of a second Or foreign Ianguage in school for theteaching of content subjects)。就我國而言,雙語教學就是指教師用中、英兩種語言作為教學媒介語向學習者傳授學科知識。一般而言,專業課的雙語教學要求采用英文原版教材和英文課件;在平時作業及考試中采用英文出題和答題;并且外語授課課時達到該課程的50%以上。
雙語教學的最終目的是通過在外語環境中進行學科教育,使學生能夠熟練地運用中、英文進行專業思考,加深學生對國外先進知識體系、思想方法以及前沿學術理論的了解。促使其全面掌握專業知識、技能。雙語教學的實質是用教學語言來促使學生的專業能力和語言能力發展,并非純粹是對英語的學習,而是以英語為載體對專業的學習,是以學科內容為核心,即利用英語學好專業。在這種教學環境下,英語不再僅僅是學習的對象,也是獲取相關專業知識的工具,對專業課程本身的掌握才是教學的目的所在。
在運用雙語教學的過程中,教師要特別注意給學生構建學科的整體知識框架,以專業術語帶動知識點。通過雙語的不斷切換和有機融合,讓學習者同時使用母語和第二種語言進行思維,能在這兩種語言之間根據交際對象和工作環境的需要自由地切換,使學生具有跨文化交流的實際能力。
二、國際財務管理雙語課程的教學組織
(一)教材選用
教材是決定教學效果和課程建設優劣的重要因素。通過學習國際財務管理這門專業課程,要求本科層次財務管理專業的學生能夠處理跨國公司的財務管理問題。因此,課程所選的教材最好能從跨國公司的角度來全面討論外匯交易管理、投資和融資管理、現金管理、進出口貿易等。這不僅需要理論知識。更重要的是要有對實務操作方法的清晰闡述,而且還應配有案例,以增強可理解性和閱讀趣味性。筆者在國際財務管理雙語課程教學中,選用了CheolS.Eun&Bruce G.Resnick編著的《International Financial Man-agement》原版教材。該教材較好地具備了以上特點,而且作為原版教材對學生盡快接觸到本學科專業領域國外的最新研究成果和學術前沿信息有很大幫助。
但是,國外教材畢竟是國外教育體制的產物,直接拿給我們的學生使用。也有不適當之處。比如,它的系統性不如國內教材好。內容較松散。因此,在教學中,我們在遵照原版教材框架體系的基礎上,根據授課對象原來的知識結構和認知能力,對原版教材部分內容進行了合理取舍,以保證達到雙語教學的效果。
(二)教學方法
國際財務管理雙語課程既具有較強的專業性,又要求師生具有較高的英文聽說交流能力。因此,該門課程的教學過程應該循序漸進。總結起來,該課程的教學應該經歷三個階段。1幫助學生迅速適應。教學過程力求簡練、準確,并注意幫助學生積累專業詞匯。幫助學生熟悉和適應英文原版教材的表達和風格,逐漸把學生引入雙語教學的氛圍,這一階段的教學進度可以適當放慢;2培養學生快速閱讀專業文獻的能力。讓學生明白對專業英文書的閱讀著眼點在于對基本概念的理解,而不是把每個單詞都弄明白;3引導學生注重專業知識的學習。通過對專業知識的講解,培養學生直接從英文文獻中獲取知識的能力。讓學生體會到雙語教學所帶來的提升與魅力。
具體地說,教師在講授國際財務管理雙語課程時應該做好以下幾個方面的教學工作。
1有效地整合教材內容。為學生學習構造一個完整的學習框架,主要體現在:(1)開始每章的學習前,首先明確學習目標:(2)每章授課重點突出,有主有次,知識體系完整;(3)每章講授結束后進行總結,回顧重點內容,方便學生掌握課程重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