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隨著我國政府職能的轉換、公共財政體系的建立以及政府管理績效要求的提高,反映政府財政資金運動的政府會計也必將發生變化。本文從改革現行預算會計制度的必要性入手,明確了政府會計制度改革的選擇方向。
【關鍵詞】 政府會計;改革;初探
目前,我國政府會計體系仍沿用原來的預算會計管理體系。隨著我國市場經濟環境的變化和財政管理體制改革的深入發展,預算會計的環境已經發生了深刻而根本的變化,現行以服務于財政預算管理為特點的預算會計制度已經不能全面反映政府財政資金運動狀況,推進政府會計改革迫在眉睫。
一、改革的必要性
(一)推進政府會計改革是適應財政體制改革的需要
1997年以來,盡管預算會計管理體系不斷加以修正和完善,但至今仍然沒有一個正式規范的標準體系,隨著部門預算和國庫集中收付制度改革的深入,客觀上要求將財政總預算會計和行政單位會計統籌考慮,構建一體化政府會計。只有明確了預算會計的分類,才可以明確各類會計核算的目的,才能根據其活動目的考慮其會計核算的特點并加以規范,以充分滿足各類會計信息使用者的信息需求。
目前,除事業單位的經營業務采用權責發生制外,我國預算會計制度主要采用收付實現制為會計核算基礎,但隨著財政管理體制改革的深入,采用收付實現制基礎的局限性逐漸凸現。如:不能反映那些跨年度的大宗采購項目、當期雖已發生但尚未支付的部分資金,從而會導致預算資金結余不實;往往會混淆經常性支出和資本性支出,使這些資產的管理和監督失控;不能揭示未來的承諾、擔保和其他因素形成的或有負債,政府潛伏的隱性負債和財政危機也會被掩蓋。
(二)推進政府會計改革是適應政府職能轉變的需要
政府職能的轉變強調政府受人民之托,用人民的資金來管理國家的各項事務,包括對國有資產管理、債務管理和財政資金的使用實施有效的管理和監控,而這些都離不開政府會計的改革和政府財務報告所提供的全面和準確的會計信息。而我國財政總預算會計實質上只是財政收支會計,核算內容主要是財政收支活動,沒有覆蓋全部會計要素,特別是在國有資產和長期負債核算及管理等方面存在明顯不足。所以政府會計核算的內容,不能全面反映政府的資產、負債、凈資產、收入和支出的整個財務狀況,對政府職能轉變的不適應性日益顯現。
(三)推進政府會計改革是滿足政府績效評價制度的需要
政府財務報告應完整反映政府的財務狀況、運營績效和現金流量,這樣有助于滿足人民大眾等利益相關者的信息需要。政府財務報告不僅要反映預算收支,還要反映政府的資產和負債情況;不僅要反映當年預算政策的執行結果,還要反映以往決策產生的財務效應,這是政府進行決策和公眾了解政府績效的重要信息來源。而我國目前政府會計財務報告過分強調以預算管理為中心,只側重預算會計信息的披露,忽視了政府會計涉及的政府債權、債務、資產狀況等其他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