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2008年《中級會計實務》職稱考試是新會計準則發布后該科目的第二次考試,為便于大家更好地學習掌握該科目的有關知識及考點,本文以《中級會計實務》教材為依據,分析了該科目的學習內容、方法和技巧。
【關鍵詞】 中級實務; 考試策略; 考試方法; 考試技巧
《中級會計實務》是全國會計專業技術資格考試中級資格的必考科目之一,該科目曾在2001年至2004年被分解為中級會計實務(一)和(二)兩門課,自2005年起又將其恢復歸并為一門課,至今亦然。該科目的考試大綱、指定教材和試題內容每年都會有所變動,但2007年的變化最大,這是因為發布了新會計準則。2008年該科目的考試大綱和指定教材與去年的基本相同,但對教材中許多內容的闡述更準確、更精練、更務實。
一、學習內容
《中級會計實務》教材的內容共有20章,按其內容涉及的會計主體是否為企業來劃分,可分為如下兩大部分:
(一)企業會計部分
涉及教材第1~19章,歷年考分一般在95分左右。該部分內容大致又可劃分為如下四小部分:
1.企業財務會計基本概念框架
涉及教材第1章,主要內容包括財務報告目標、會計信息質量要求、會計要素確認、會計計量屬性等內容。這部分內容的編寫主要是依據《企業會計準則——基本準則》。歷年考分數一般在5分之內,而且全考單選、多選、判斷等客觀性試題,并不涉及計算分析題和綜合題。但是,這部分內容屬于企業會計的基礎知識,新會計準則發布后,該部分內容變化較大,體現了許多新理念和新思路,如財務報告目標更加強調對信息使用者的決策有用、會計信息的質量要求更加強調可靠性和相關性、更加重視資產的質量、利得和損失的處理更加客觀、會計計量屬性應適度采用公允價值、過去的高度謹慎要轉變為適度謹慎以及全面收益觀的引入等。因此,能否徹底掌握該部分內容將對以后各章的學習產生至關重要的影響,希望大家對此要有足夠的重視,認真學習,打好基礎。
2.企業會計六大要素的確認、計量和記錄
涉及教材第2~18章,共17章。其中,第2~9章主要闡述與資產要素確認、計量和記錄有關的內容;第10~12章主要闡述與負債要素確認、計量和記錄有關的內容;第13章主要闡述收入要素的確認、計量和記錄;第14~15章主要闡述有關與費用要素確認、計量和記錄有關的內容;第16~17章內容與利潤有關(當然也與報表有關)。這部分內容均涉及計算分析、會計分錄編制,既有重點又有難點,其中長期股權投資、固定資產、金融資產、收入、債務重組、非貨幣性資產交換等內容為重點,會計政策變更、會計差錯更正、資產負債表日后事項、借款費用、所得稅、資產減值等內容為難點。在試題中,這部分內容可以出各種類型的試題,特別是涉及計算的單選題、計算分析、賬務處理題和綜合題。
應當注意:新會計準則發布后,這部分內容的變化很大。比如,存貨發出取消了后進先出法、固定資產核算引入了棄置費用的概念、研究開發費在符合條件時應當資本化、出租的房屋建筑物和土地使用權應當確認為投資性房地產、以賺取差價為目的而購買的股票或債券應劃分為交易性金融資產、母公司對子公司的長期股權投資應當采用成本法、所得稅核算應當采用資產負債表債務法、公允價值在債務重組、非貨幣性資產交換等內容中有所采用等等。真可謂是變化多多,而且有的內容具有相當大的難度。因此,希望學員能夠以新會計準則為依據,運用新觀念、新方法,認認真真地學習每一章、每一節、每一個問題,千萬不可有半點含糊,更不能存在絲毫的僥幸心理。
3.外幣折算
涉及教材第18章,主要闡述外幣交易的會計處理和外幣報表的折算。這部分內容難度不大,獨立性較強,考分一般在8分左右,可以涉及各種類型的試題。
4.企業財務報告的編制及其附注的披露
涉及教材第19章。該部分內容具有很強的綜合性,通常會考綜合題,占分很多,而且有些內容難度很大,如現金流量表與合并財務報表的編制等。可以說,該部分內容完全是前面所有章節內容的綜合性體現,是否能夠全面掌握,主要取決于對前面內容的掌握程度。因此,大家千萬不能撇開前面的內容去孤立地學習財務報告的編制和披露,而是應當從學習第1章起就聯想到各有關問題與財務報告的聯系,不斷思考各會計要素應當如何在有關財務報告上列示。如學習存貨時,就應當聯想到存貨作為資產應當在資產負債表上如何列示、對存貨進行記錄時是否涉及到當期損益、如果涉及應當如何在利潤表上反映、存貨取得與發出時是否涉及現金流入或流出、對現金流量表有何影響等等。應當明確,大家只要在學習前面每一章、每一節、每一個問題時都能聯想到與財務報告的聯系,到學習本部分內容時就會感到輕松很多。
(二)行政事業單位會計部分
涉及教材第20章,歷年考分僅為5分左右。這部分內容相對獨立,既不困難,也不算非常重要。因此,建議大家暫且不要管它,待考試前一周內花費適度精力予以復習記憶即可。
由此可見,《中級會計實務》教材第1~19章的內容將是該科目學習與考試的重點。愿各位能夠區分輕重緩急,以恰當的學習方法準確把握各個知識點,力爭取得事半功倍的學習效果!
二、學習策略
考試如同作戰,要想取勝,就必須注意學習策略,也就是要做到“知己知彼”,才能“考試順利”。所謂“知己”,就是要明確自己的專業水平與學習及考試能力。也就是說,如果考生的專業水平、學習及考試能力屬于中等程度,只要認真學習本課程,考試合格就完全不成問題;對于優等水平的考生而言,參加完輔導課程以后,不但能夠順利過關,而且能考出較高的成績;對于差等水平的考生而言,只要加倍努力,反復學習,考試合格就有希望。建議學員在參加本課程輔導之前,先花一點時間試做幾道去年的《中級會計實務》全國試題,檢測一下自身的水平,或者根據自身的學歷、工作經驗等給自己的專業水平合理定個位,以便根據自身基礎采用最適合自己的方法學習該課程,并合理預測自己的學習成績。
根據本人多年的考前輔導經驗,凡認真學習的各類學員,其《中級會計實務》科目各類型題目的考試得分情況基本如表1所示。
所謂“知彼”,就是要明確今年的考試大綱和教材內容,了解該課程歷年試題的有關情況與命題規律,以便明確目標,盡早采取有效的學習方法。
為方便大家了解歷年的試題情況,現將2007年《中級會計實務》的題型、題量、分數分布及主要考點的分布情況列成表2。

三、學習方法
“沒有最好的,只有最適合自己的”,每位學員都應根據自身的具體情況摸索總結出一套最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在此,謹向大家推薦如下幾點學習方法,以供參考。
(一)對照大綱,明確重點
《中級會計實務》大綱由財政部會計資格評價中心組織相關人員精心編寫,是編寫中級會計實務教材的直接依據。大綱列明了各章應當“掌握”、“熟悉”和“了解”的內容,希望大家能夠仔細對照大綱將需要“掌握”的每一個問題在教材的相關頁碼或標題上做出明顯標記,以便反復多次地加強對這些重點內容的學習。對于大綱要求“熟悉”的內容,則應做出另一種標記,以便進行比較重要性的學習;至于大綱要求“了解”的內容,則無需做標記,一般進行泛泛學習即可,不必花費過多的時間。
(二)緊扣教材,全面復習
《中級會計實務》教材嚴格根據考試大綱編寫,每年的試題均不會超出教材上的內容,有的客觀題甚至是教材上的原話,有的計算分析題僅僅只是將教材上的例題更換了一下會計主體的名稱或相關數據,有的綜合題充其量也只是將教材上的若干例題有機地組合在一起并更換了相關數據。因此,教材是考生復習應考的最主要的工具。考生千萬不可脫離教材,盲目迷信某種復習指導書。要知道:“理在教材,題在教參”、“理有限而題無限、理通則題通、通一理則能解百題”。
具體而言,學員應當做到教材不離身,逐章逐節全面、認真地學習。學習過程中,既要注意關鍵的字、詞、句、段、題,區分容易混淆的知識點,又要特別注意將不同章節之間的相關內容聯系起來進行比較、對照性的學習。其學習程序應當為:1.根據教材學習各章的原理;2.對照課件或復習指導書及時去做分章節的練習題,同時仔細回味和體會每道題目所對應與包含的教材上的原理;3.學習到教材的一半內容或快結束時去做適當數量和質量的綜合性練習題(跨章節題目),同時注意思考每道題目具體包含了教材哪些章節的原理;4.教材內容完整學習一遍后,應當不分順序對各種類型的試題多加練習,特別是要多做單選題、計算分析題和綜合題。只有依照這種程序進行反復學習與練習,才能不斷鞏固教材上的原理,逐步提高解答各種類型習題的能力。
需要指出:考生即使感到教材上某個章節的內容與自己的工作沒有直接關系,而且自己對該章內容又比較不感興趣,以前也從沒有學習過,也絕對不能跳過這些內容,只顧學習其他章節的內容。要知道:真正的試題內容是依據教材并且針對全國考生而設計的,并不考慮是否與你的工作或興趣有關。以往經常有考生反映,“教材哪里沒學習,哪里偏偏就出了考題”,追悔莫及。因此,筆者建議每位學員均應當對教材內容至少進行一次全面認真的復習(包括課文、例題、甚至是標點符號),在此基礎上,應當對重點、難點內容進行多次的反復學習(通常需要四、五次)。
(三)認真聽課,巧做筆記
考生學習《中級會計實務》輔導課時,最好的方法應當是:首先預習教材內容;其次參加課程輔導;再次去做各章練習題;最后去做模擬試題。每次上課前均應準備好教材、即時貼、草稿紙、鋼筆、計算器等學習用具。在學習過程中,應當對照教材認真聽講,對于需要做筆記的問題,最好是直接記在教材的留白處或活頁紙上(最好是能將該活頁筆記粘貼在教材的相關頁碼),并不需要在專門的筆記本上做筆記。否則,又是教材,又是筆記本,再加上其他復習資料,既不方便攜帶,又容易形成只看筆記不看教材的壞習慣。
(四)細讀教材,及時做題
2008年5月份,考生在該科目考場上面對的是由大大小小近40道具體題目組成的一份試卷。因此,適時適當地做一些練習題非常有必要。通過解答練習題,既能嘗試和體會考試的感覺,消除考試前的緊張心理,又能鞏固教材上的重點和難點以便提高解題速度和準確率。但是,在浩如煙海的“題海”中,學員應當選擇哪些題目來做練習呢?在此,筆者向大家特別推薦以下四類題目:
1.教材上的全部例題
這些例題完全針對各章節的重要知識點而設計,具有較強的代表性。因此,盡管難度不太大,也應當認真練習。在練習時,應當撇開教材上的答案自行練習(將答案遮擋起來)或根據教材答案理順自己的解題思路,體會其中的知識原理。千萬不要搞簡單的“檢測性練習”,即:對照教材答案盲目檢測有關數據。要知道:Jvt8uX//L38y1C1bwHwA29Hm2Mcv8glELzQeejNoE+k=歷年試題中的計算分析題有時就是教材上某個例題的改版(改變公司名稱和數字),而綜合題也許就是教材上某幾個例題的組合。
2.課程輔導班上提供的題目
在課程講解過程中,老師會經常地以“即問即答”的形式提出許多問題并做出解答。課程學習結束后還有為大家精心設計、細心挑選的四類題目,即“知識點練習”、“本章練習”、“綜合練習”和“模擬試題”,這些題目通常數量適當、內容經典、答案準確、解析透徹,分別具有不同的特色和目的。希望大家能夠仔細學習教材,并及時認真地做好各種類型的練習題。
3.有關期刊與輔導書上的部分練習題與模擬題
建議學員在具有充分閑暇時間的情況下,嚴格根據大綱和教材上的重點和難點,在有關期刊與輔導書上有選擇地做些練習題。但由于題目太多,沒有必要每道都做。事實上,絕大多數學員也不可能有非常充裕的時間去做每一道題目。對于做題,筆者歷來堅持的觀點都是“題不在多而在精”。
4.2007年《中級會計實務》全國試題和CPA考試《會計》全國試題以及全國會計知識第三次大賽的有關題目
這三類題目系新準則發布后已經考過的“真題”,其題型、題量、風格、難度估計與2008年的《中級會計實務》全國試題有一定的共同之處。進入2008年5月以后,大家必須對此類試題進行認真練習,以便從中體會該科目今年的命題理念、思路、特點、趨勢等。
應當注意:在做題過程中,無論是哪一類型的題目,都應當在每做一道題目時,均反復體會其中的原理,并主動學會不斷變化條件,使其變換為一道新題,真正做到舉一反三、觸類旁通。千萬不要只求數量,盲目做題。也就是說,做題務必求精。這就正所謂:“題海無邊、理才是岸”。只要嚴格按其方法做適量的練習題,就一定能夠在考場上準確而快速地解答真正的考題。
(五)關注資本市場,有意捕捉典型案例
歷年試題的事實表明,《中級會計實務》試題經常與上市公司的經濟活動有關,甚至幾乎是上市公司進行企業合并、股權投資、固定資產改良、債務重組、非貨幣性資產交換、資產減值、會計政策變更和差錯更正、資產負債表日后事項調整等方面的典型案例,充其量只是在試題中更換了上市公司的真實名稱和會計事項的具體數字。如類似于“鄭百文”、“銀廣廈”、“渝鈦白”、“啤酒花”等上市公司的一些主要會計事項均曾在試題中有所涉及。因此,學員在日常工作、學習與生活中,應當適當關注我國資本市場,有意捕捉有關案例,并利用所學原理對相關案例進行計算分析和賬務處理,以便提高解決計算分析(下轉第55頁)(上接第53頁)題和綜合題的能力。
四、學習技巧
任何事情都可以熟能生巧,該課程學習也不例外。要知道:“苦干不如巧干、會學不如巧學”。每位學員均應當根據自身的專業水平和該科目教材的特點盡快摸索出適合自己的學習技巧,以便取得事半功倍的學習效果。在此,筆者根據以往的教學經驗提供如下幾點學習技巧,以供大家參考:
(一)注意掌握關鍵詞
無論學習教材上的基本原理,還是解答具體的練習題目,只要關鍵詞的意思能夠正確理解,正確解答題目就會輕松很多。如學習財務報表時,應當注意“項目≠科目”(“≠”表示“不一定”,下同),“項目的金額≠科目的余額或發生額”。類似的關鍵詞還有“公允價值≠賬面價值”、“賬面余額≠賬面價值≠票面價值”、“總額≠凈額”、“發生額≠余額”、“預計≠實際”、“期初≠期末”、“所得稅費用≠應交所得稅”等等。這些詞語表面看似乎很簡單、很基礎,人人都清楚,一旦在具體題目中涉及卻不一定能夠分清。如“遞延所得稅資產”、“遞延所得稅負債”等科目的余額與發生額,經常有人出錯。
(二)注意將相關內容進行比較,歸納總結其相同點和不同點
如長期股權投資后續計量的權益法與成本法、交易性金融資產與可供出售金融資產、投資性房地產的初始計量與后續計量、固定資產折舊與無形資產攤銷、存貨跌價準備與固定資產減值準備、營業收入與營業外收入、會計政策變更與會計估計變更、具有商業實質和不具有商業實質的非貨幣性資產交換、首次編制合并報表與連續編制合并報表等許多問題,均可以將其加以比較、對照學習,以便注意區別、提高解題的準確率。
(三)注意限制解題時間
是否能夠合理把握考試時間與考試成績有著密切的關系,該科目考試時間一般為150分鐘,涉及的題目有5大類約計39個小題,多數考生感到題量大、時間緊。因此,應當在日常做練習題時注意限制解題時間。單項選擇題一般應在1分鐘之內做完1個小題,共用15-20分鐘;多項選擇題應在2分鐘之內做完1個小題,共用20-25分鐘;判斷題應在1分鐘之內做完1個小題,共用10-15分鐘;計算分析題應在15分鐘以內做完1個小題,共用30-40分鐘;綜合題應在25分鐘以內做完1個小題,共用50-60分鐘。
此外,平時還要注意一些與考試有關的“小問題”。如,做單選題時,凡“文字型”的選項應當選出最佳的一個而不是基本正確的一個,凡“數字型”的選項一般要用技巧、規律去做而不能“死做”,否則,既浪費時間又容易出錯;又如,做計算分析題與綜合題時,應當注意列出必要的計算過程、按照規范寫出總賬科目及其重要明細科目、數字計算力求一次準確、答案金額單位前后一致,必要時應當巧妙運用“T”型賬戶解題、爭取少用或不用草稿紙等;對一些難懂、易忘的問題應當采取朗讀、書寫等方法加強理解與記憶。
最后,衷心祝愿全體學員認真學習、努力堅持,爭取順利通過2008年的《中級會計實務》考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