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從事教師這一職業已有十年多了。回想自己學生時代對教師職業的崇敬與向往,如今當上教師的我卻不由得有些彷徨。回想起自己所走過的教師之路,真可謂絲毫沒有感覺到幸福的滋味,有的只是滿腹的無奈和失落。
1.無休止的檢查評比使教師陷入兩難境地
教師的主要職責是教育教學,然而現實并非如此,一個教師一年下來需要準備的檢查資料真是數不勝數。除了要備課、聽課、作業批改等工作,還要應付“待優生”轉化記錄、家訪記錄、“學困生”輔導記錄、班會活動記錄、班級活動課記錄、家長會記錄、班級學生心理輔導活動記錄、業務學習筆記、師德學習筆記、電教器材使用記錄、班級德育工作記錄等必交資料。教師平時忙于教學,再去準備這些資料,真可謂分身乏術,忙得不可開交。試問在這種情形下,教師怎么能專心于教學?
2.新課改帶來的困窘
新課改提倡轉變教師的角色,使教師處于學生的服務者的地位,這也是理所當然的。但是這樣一來,學生的地位空前提高,教師的地位卻一落千丈。教師批評學生稍微嚴厲了一點,有些學生家長就不滿意了。長此以往,教師失去了以往所謂的“師道尊嚴”,淪落為學生的“保姆”,說話做事處處小心謹慎,唯恐殃及自身。由此,在這種形勢下,教師為求自保,只能事不關己高高掛起,誰還敢去多事?這最終導致了學生越來越難管理。
3.學校的考核機制缺乏規范性
學校應該是一個制度規范、處事公正、政策嚴明的集體。可現實并非如此,學校各部門的職責不明確,從而出現了大部分教師忙得不可開交,一部分教師卻整天無所事事的現象。在這種情形下,廣大教師又怎能不為之感到不平?更令人難以接受的是真正到了年終考評、晉升職稱的時候,那些平日里無所事事的人士卻可能名列前茅。
教育是崇高的,教育的崇高不是空中樓閣,鏡花水月,教育的崇高是建立在對教育、知識和人性尊重及信仰的基礎上,這當中理所當然包含著對教師工作付出的尊重與回報。教育是幸福的,教育的幸福是建立在對現實社會真、善、美,假、惡、丑的審視、分析和理性思考上,教給學生一生幸福同樣包含教師的個人幸福。的確,幸福是一種心態,所謂境由心生,幸福的心態應該是接受現實,悅納自我,心存感激,追求卓越。正因為如此,很多教師面對自己的工作任勞任怨,默默忍受來自工作與生活的壓力,把知識、快樂留給學生,不斷在工作中追求上進。但是,當教師在講臺上口口聲聲呼吁“知識改變命運,學習改變生活”時,教師自身的生活和命運又是如何,其幸福指數又有多高呢?
百年大計,教育為本。沒有教師的幸福就沒有學生的幸福,沒有學生的幸福就沒有家庭的幸福,沒有家庭的幸福就沒有社會的幸福,沒有社會的幸福就沒有國家的和諧與富強。一個國家、一個民族如果不能將這種理念真正融入到自己的行動、深入到國民的內心,這種表面的重視背后帶來的將是功利與勢利,將是整個社會對教育、知識、人才的漠視與麻木。作為教師,我們審視自己的人生,我們思考祖國的未來。我們吶喊,我們呼吁,我們徘徊,我們從來沒有停止自己內心的跳動,我們固守著心靈的那一分良知與操守,我們辛勤地耕作在教育的芳草地,期待著自己的學生健康快樂地成長。因為當我們在面對一群天真、可愛的孩子時,我們的心靈是明亮、快樂的。
(作者單位:山東省乳山市馮家初中)
(責任編輯:王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