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教師“累”:從進學校門就沒得清閑,要備課,要上課,要批改,還要面對幾十位學生的麻煩事;當教師“苦”:一天到晚壓力大得不得了,安全有壓力,質量有壓力,競爭有壓力;當教師“窮”:同樣是國家公職人員,但與公務員的待遇比起來,大部分教師心中都憤憤不平。面對“苦”、“累”、“窮”,我們有辦法改變嗎?沒有。社會越發展,對教育的要求越高,教師的壓力越大,面對幾十個人的教學與管理,教師注定不會輕松。要真正實現使教師的收入“不低于”公務員,這個過程也會很漫長,因此教師還會繼續“窮”下去。如果我們有地方去,可能很多同行會選擇一走了之,但是教育誰來辦呢?事實上,我們都是一群不能離開也不愿離開教育的人,我們將當一輩子教師,我們將依賴于教育,我們的幸福必須在教師崗位上產生。當找到做教師的幸福時,我們才有信心永遠做好這份工作。
那么,教師的幸福在哪里呢?
當教師看到自己的學生“成長”時,教師是幸福的。一個懵懂無知的孩子,在我們的教育下漸漸成長,這是幸福的事;一個毫無規則意識的孩子,經過教師的教育變得溫良可愛,這時教師會收獲到幸福;一個被家長放棄的孩子,我們又讓家長看到了希望,從家長感激的眼里,我們收獲到幸福;一個不會朗讀的孩子在我們的指導下讀得津津有味了,教師感到無比高興。桃李滿天下固然是種幸福,在“培土修枝”的過程中,我們同樣能感受到學生帶給我們的幸福。就像玫瑰一樣,它美麗的花朵與扎手的刺同生。我們在教育過程中也經常是“花”與“刺”同生,每一點收獲都伴隨著煩惱和痛苦。有時學生不聽話,有時學生不做作業,有時同學之間有矛盾,這些狀況的出現,往往沖淡我們心中的那點沒有得到鞏固的美好。在此種情況下,最能讓我們保持平常心態的是心中的信念,心中對教育的效果及意義的堅信,只要我們堅信教育的意義,我們就能收獲幸福。
與學生的成長相比,教師自身的“成長”則沒那么多附著的煩惱,在自身的“成長”中,我們收到的是純粹的幸福。當感受到自己的進步時,感覺到今天與昨天不一樣時,是幸福的。自己寫的文章獲獎了、發表了是“成長”,受到專家表揚了是“成長”,寫下點東西發表在博客上是“成長”,一堂公開課完成了是“成長”,一個課件做好了是“成長”,在討論中很好表達了自己的觀點是“成長”,一本書讀完了是“成長”。
研究自己的學科,使自己的課堂教學、學科成績在把握之中,這種滋味是很美好的;充分認識了自己的職業,并能經常看到這個職業對自己的意義,很多煩惱也會自然消褪;正確對待身邊的人,給自己創造一個適宜的生活人際圈,人生的安全感就會加大;認識這個社會,看到社會的進步,同時能容忍社會的污濁,這種寬松的心態也是幸福的源泉;理解人生的意義,不盲目地活著,這是最大的“成長”。這些隱性的“成長”要靠我們去發現,去提取。在這些“成長”中,我們分明能體驗到當教師的愉悅,有時說不定是“高峰體驗”。與其他行業相比,教師“成長”的是思想、精神,教師是精神享受者。當感受到自己的思想慢慢豐富時,我們覺得人生就應該是這么過的。有人說物質享受是“俗福”,而精神享受則是“雅福”,一個能享受“雅福”的人怎么會不幸福呢?教師的“成長”點無處不在,幸福也就無處不在,只要我們有心用“成長”來換幸福,我們就能為自己贏得更多的幸福。
當教師能看到自己成長的能力、并能感受到成長時,便有了持久的幸福感。因此,“成長”著的教師是幸福的。如果想當一輩子教師,那就要認定“成長”這個目標,讓學生在我們的教育下成長,讓自己的教育教學水平不斷“成長”,讓自己的價值觀、人生觀不斷“成長”,“成長”的過程就是享受幸福的過程。當我們遇到短期的煩惱時,當我們對學生不滿時,千萬不要忘記對“成長”的尋找,只要找到了它,也就找到了信心,找到了希望。
讓我們共同追求“成長”,“成長”越多,幸福也就越多。
(作者單位:浙江省臨安市晨曦小學)
(責任編輯:王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