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牛須隨身攜帶“身份證”
愛爾蘭是個乳制品生產大國,乳制品出口占歐盟乳制品出口總額的20%。生產的嬰兒配方奶粉占到世界約20%的份額。保證牛奶及乳制品安全和高質量可以說與愛爾蘭的國民經濟息息相關,“沒有哪個企業敢大意,沒有哪個環節能疏忽。”愛爾蘭食品安全管理局的艾倫·萊利博士強調。
為保證問題奶品的可追溯性,愛爾蘭根據歐盟標準制定法律,要求飼養奶牛的農戶詳細記錄每頭奶牛的情況。以養牛場為例,每頭牛的兩耳各有標志,左耳是為歐盟檢疫部門提供的編號,右耳是養牛場的記錄,記錄內容必須包括:喂養牛的飼料及其來源,獸醫的相關診斷結果,樣本抽檢的化驗結果等等。
此外,愛爾蘭法律對于原奶收集和儲藏標準,擠奶的場地和設備要求,牛奶收集和運輸需要達到的衛生條件,乃至農場擠奶工和運奶工人的清潔都有詳細規定。如法律規定:直接接觸牛奶的儀器必須光滑、必須用易于清洗并且采用無毒性材料制成;原奶擠出后必須立即儲存在低于8攝氏度的條件下,且運輸過程中也必須保持這一溫度,等等。
為了保障牛奶安全,質量檢測從原奶收集階段便開始。牛奶收購合作社是乳制品質量的第一道把關口。合作社由奶農自愿加入,負責收集各個散戶的原奶并進行如抗生素含量或肺結核等流行病質量檢驗,再將合格的牛奶交給奶制品企業。為此,愛爾蘭政府還專門在全國推廣了一種抗生素快速檢測系統。 一旦發現牛奶質量問題,合作社不但會將牛奶退回,還要處分違規農戶。此外,合作社還會定期走訪農戶,通報歐盟和愛爾蘭政府關于乳制品方面的信息,組織農民進行牛奶質量安全以及奶牛保護計劃的培訓。農業部也會派檢查人員對奶農的生產設施和程序進行指導和監督。
牛奶進入企業后,經過嚴格的殺菌和營養檢測,制作成乳漿、奶油、黃油、奶酪、酸奶等乳制品,對這一過程,愛爾蘭法律也作出了詳細的安全生產規定。
38個機構分工負責食品安全
食品安全依靠一個整體控制系統,各部門職能和責任明確,協調合作。
愛爾蘭乳制品行業目前還沒有出現過嚴重的安全事故。食品安全要靠一個整體的食品安全控制系統,各部門職能和責任明確,協調合作,既不交叉也不脫節,這有利于監管落到實處。
愛爾蘭食品安全管理局是該國最主要的食品監管機構,依據1998年實施的愛爾蘭食品安全法,食品安全管理局隸屬于愛爾蘭衛生與兒童部。其職責是采取措施確保食品生產、配送和銷售盡可能達到最高的食品安全衛生標準,并確保這一過程符合法律要求。
“食品安全管理局是一個獨立于工業產業的機構,直接向衛生與兒童部報告,而不是產業部門。我們的理事會成員和科學委員會都是專業人士。”萊利博士說。愛爾蘭食品安全管理局的10名理事會成員來自醫學、經濟學、營養學等不同領域。協助理事會工作的還有若干個科學委員會,比如化學污染和殘余物科學委員會、食品添加劑委員會,其成員更是各科學領域內的頂尖專家,這些小組定期開會,提出最新的科學信息和建議,供理事會參考。
為確保食品安全法得以實施,食品安全管理局還根據食品安全法,與38個官方機構簽訂“服務合同”,“通過服務合同,我們將食品安全管理鏈條中各個環節的責任分配開來,讓這些機構代表我們執行法律。”萊利說。
根據法律,食品安全管理局可以選擇合適的服務機構。比如與各郡縣地方政務委員會簽訂合同,委托實施傳染病暴發情況調查、建立地方食品預警系統;與農業與食品部的機構簽訂合同,委托檢查農場、屠宰場和肉品加工廠是否符合食品安全規定:而對食品零售業、餐飲業的檢查,食品安全管理局則委托給了消費者事務管理機構。
食品安全管理局簽訂合同的這些機構每年要定期報告。管理局則與這些機構定期會晤,監督服務合同的落實,并定期對合同履行情況進行審計。這種服務合同一般為三年,合同期滿,雙方將根據履行情況決定是否續約。
違規企業將永世不得翻身
一旦食品生產企業被查出有違規行為,將面臨極高的違法成本。他們將面臨高額罰金甚至被送進監獄。“如果企業在牛奶里添加不合格制劑,毫無疑問將被關門,并且再也無法運營,這樣的風險是企業主不能承受的。”
摘自《新京報》